靖州融媒9月28日讯(记者 钦苏芬 通讯员 胡钦俊)9月28日,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夏乡村的一处农家小院里,村民王义云正忙着蒸制糯米酿造甜酒。王义云这门承载家族三代记忆的“靖州甜酒制作技艺”,已入选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让传统味道有了更坚实的传承根基。
王义云正在把装了糯米的木甑放入沸水中蒸制(钦苏芬 摄)
王义云正在把蒸制好的糯米过凉水(钦苏芬 摄)
甜酒的制作是有讲究的。筛选本地优质糯米,浸泡3小时以上,再将浸泡充分的糯米沥干水分铺入木甑密封,覆上布后再用薄膜密封、绳索扎紧,随后置于沸水之上蒸制一小时,熟糯米出锅后轻拨摊匀、过冷水,加速散热。
“这样米粒才能完全散开不粘连,后续拌甜酒曲时才均匀,好发酵。”王义云说。过冷水后的糯米粒粒分明,将掺了白糖的甜酒曲与糯米反复搅拌融合后装盆压实,中间挖出小圆坑,密封放入火柜,盖上棉被。
王义云正在把压实的糯米密封(钦苏芬 摄)
“接下来就是等3天时间,温度保持在28℃左右,这样甜酒才会出汁、够甜。”王义云说。这门甜酒制作技艺,王义云与丈夫已坚守二十余年。早年他们每天摸黑挑着竹筐,走街串巷或在农贸市场吆喝叫卖。
“靠着这门手艺,我们养大了孩子,也让这门技艺在我手中传承下去。”如今客源稳定,王义云仍坚持手工制作,不省任何一道传统工序。
发酵好的甜酒(钦苏芬 摄)
靖州甜酒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采用本地糯米为料,经过传统酒曲发酵,成品酒液清亮、酒香醇厚、甜味绵长。对靖州人而言,它是夏日配凉粉、糍粑的清爽饮品,也是节日待客的暖心佳酿。
一审:钟屿右 二审:滕栋 三审:李小芳
来源:靖州融媒
作者:钦苏芬
编辑:邱祖芳
本文为靖州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jingzhouxw.com/content/646943/63/15320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