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融媒11月11日讯(记者 钦苏芬)11月11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艮山口便民服务中心十里村村民王文婷家中,她正与母亲默契配合,制作手工霉豆腐。今年已是她们制作售卖手工霉豆腐的第七年,这门传承多年的老手艺,被母女俩打造成了一份甜蜜的“冬日事业”。

王文婷和她母亲正在把新鲜豆腐切成大小均匀的小坨(钦苏芬 摄)

王文婷母亲正在给切成小坨的豆腐铺上稻草(钦苏芬 摄)
王文婷家,母女二人分工明确。先将沥干水分的新鲜豆腐切成均匀小坨,整齐码放在铺有干净稻草的白布上,再盖上一层稻草,为豆腐发酵做准备。
“现在要让豆腐静静发酵4晚,直到表面呈淡黄色、长出一点白白的绒毛,摸起来柔软又Q弹,才算发酵到位。”王文婷介绍。

每一块发酵好的豆腐都均匀裹上辣椒粉(钦苏芬 摄)

王文婷和她的母亲正在给发酵好的豆腐用酒过滤、裹上辣椒粉并装瓶(钦苏芬 摄)

王文婷正在将烧开冷却的纯菜籽油缓缓灌入瓶中(钦苏芬 摄)
豆腐发酵完成后,制作进入“入味”环节。王文婷先把发酵好的豆腐块放入米酒中快速浸泡过滤,再倒入提前拌匀的辣子粉与食盐中,轻轻翻滚,确保每块豆腐均匀裹上调料。
“拌辣子前用米酒过滤消毒,既能去除杂质,又能增添独特酒香,让口感更丰富。”王文婷说。
裹好调料的霉豆腐,会被逐一装入干净瓶中静置3天,让调料味初步渗透;之后将烧开冷却的纯菜籽油缓缓灌入瓶中,隔绝空气,让豆腐在油脂浸润中沉淀风味。封存一周后,一瓶瓶香气扑鼻、风味醇厚的手工霉豆腐便可端上餐桌。
凭借地道的家乡口味和扎实的手工技艺,王文婷的霉豆腐很快收获邻里与顾客的认可。
“一开始只是做给家人吃,送一些给亲朋好友,大家都觉得好吃,我才慢慢对外销售。”王文婷表示。
七年来,王文婷的霉豆腐销量稳步增长,从最初的几十瓶,到去年冬天1200余瓶,仍供不应求。这些年,她主要通过微信朋友圈、抖音等线上平台销售,顾客遍布全国各地,不少老顾客每年冬天都会提前下单预定。

王文婷正在给装好的霉豆腐进行密封(钦苏芬 摄)

罐装好的霉豆腐(钦苏芬 摄)
“我冬天靠卖霉豆腐,纯收入差不多一万多块,虽然不算多,但靠自己的手艺赚钱,心里特别踏实。今年我打算多做一些,满足更多顾客的需求。”王文婷笑着说。
一块小小的手工霉豆腐,是靖州人冬日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下饭神器”,更承载着乡愁与传统美食的传承。七年来,王文婷坚守手工技艺,将传统手艺转化为增收致富的途径,既留住了舌尖上的乡愁,也用双手点亮了自己的幸福“小日子”。
一审:李清 二审:滕栋 三审:李小芳
来源:靖州融媒
作者:钦苏芬
编辑:李帮旭
本文为靖州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jingzhouxw.com/content/646955/56/15426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