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茯”聚靖州 标准引“苓” ——2025第四届全国茯苓大会暨中医药ISO国际标准应用大会】靖州“中国茯苓之乡”迎年度交易旺季 日均交易高达300吨

靖州融媒10月6日讯(记者 蒲湘萍)10月6日,“中国茯苓之乡”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的茯苓贸易大市场迎来年度交易旺季,日均交易量最高突破300吨,现场一片繁忙。

热闹的茯苓贸易大市场(蒲湘萍 摄)

走进茯苓贸易大市场,装卸工们正麻利地将一筐筐新鲜茯苓搬卸进场、码放整齐,采购人群迅速围拢,看货、询价声此起彼伏。作为全国最大的茯苓集散地,靖州茯苓贸易大市场吸引了众多外地卖家。来自邵阳的申美兵便是常客之一,自今年9月以来,他已累计在此卖出一百多吨茯苓,成交价格根据品质从每斤三元到五元不等。此次他从贵州拉来两车共二十多吨茯苓,满心期待能卖个好价钱。

邵阳卖家申美兵正在向客户推销自家茯苓(蒲湘萍 摄)

“靖州茯苓贸易大市场是全国最大的茯苓交易市场,服务保障好,加工企业多,收购价格也不错,所以外地茯苓都愿意运到这里交易。”邵阳卖家申美兵表示。

一个个新鲜饱满的茯苓整齐堆放(蒲湘萍 摄)

采购商认真查看茯苓品质(蒲湘萍 摄)

市场的热闹同样惠及本地加工户。园区茯苓加工户全道平每天需加工两千多斤茯苓,其原材料几乎都来自该市场。“这里聚集全国客商,各类规格茯苓都能找到,选品空间大且品质稳定。”全道平介绍,稳定的原料供应让他的加工生意高效运转。

采购商认真查看茯苓品质(蒲湘萍 摄)

采购商选购茯苓(蒲湘萍 摄)

为应对旺季激增的交易量,市场管理方早已做好充足准备。靖州茯苓大市场管委会主任张美茂介绍,现在每天平均有20多辆外地货车运送茯苓到靖州交易。交易旺季,市场不仅增设了茯苓临时交易区和蒸制场所,还额外添置了一千多个蒸制框,全力解决茯苓运输、加工过程中的配套需求;同时,加派安保人员全天值守巡逻,实时维护市场秩序,确保买卖双方能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下完成交易。

客户选购的茯苓正在交易窗口过磅(蒲湘萍摄)

自由交易的卖家与客户正在交易窗口开票(蒲湘萍 摄)

靖州茯苓贸易大市场的持续火热,源于独特的地理优势与深厚的产业积淀。目前,靖州已建成千亩中药材(茯苓)生态种植基地11个,其中通过全国中药材“三无一全”品牌认定“茯苓”品种建设基地2个、省级认定中药材 GAP基地3个、湖南省“靖州茯苓”定制药园1个、湖南省道地药材(茯苓)良种繁育基地1个。在县内建成茯苓标准化生态基地10000余亩,通过GAP认证基地3200余亩。

客户选购好的茯苓正在装车(蒲湘萍 摄)

安保人员值守巡逻为有序交易保驾护航(蒲湘萍 摄)

值得关注的是,靖州已构建起全国最完整的茯苓产业链条——从菌种选育、规范化种植,到初级加工、精深加工,再到技术推广、大健康服务,每个环节都形成了成熟的运作体系。凭借过硬的品质,靖州茯苓还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成为全国茯苓产业的“品质标杆”。

临近中午,秋日阳光渐烈,靖州茯苓贸易大市场的热度也丝毫未减。货车不断驶入,客商谈笑声与装卸声交织,延续着“中国茯苓之乡”的旺季活力。

一审:李清 二审:滕栋 三审:刘杰华

来源:靖州融媒

作者:蒲湘萍

编辑:邱祖芳

本文链接:https://www.jingzhouxw.com/content/646954/99/15335769.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乡镇传真
  • 部门动态
  • 美丽靖州
  • 特别推荐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通知公告
  • 文化艺术
  • 学习教育
  • 文明创建
  • 黄忆钢报道集
  • 张艳阳报道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靖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