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靖州:“苦”药材种出“甜”滋味

靖州融媒5月14日讯(通讯员 梁华 陈历军)5月13日,晨雾还未散尽,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源龙村茯苓种植基地,新一轮采收工作拉开了序幕。二十多名农户按照分工,有条不紊忙碌着。刨土、挑选、装框、搬运、装车……基地里一派繁忙景象。

用锄头轻轻扒开伏在菌材上的土,一个个灰棕色或黑褐色,品相上乘,似椭圆形“小胖子”的茯苓露了出来。“今年的茯苓长得特别好,产量高,品质好,最重的一个有65斤,价格达3.6元/斤。”正在采收茯苓的林场工作人员徐海莲开心地说。

据了解,该基地是林场去年投资60万元完成的茯苓中药材种植项目,面积23.3公顷,近10万窖,预计能实现纯收入71万元,同时帮助37名村民就近务工创收。

通过发展茯苓产业,源龙村及周边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不仅为他们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更让他们在家门口吃上了“产业饭”。52岁的杨建国是基地的员工,负责茯苓种植管理工作。“相比以前在外面上班,这里工作更轻松,时间更自由,产业发展好、腰包自然鼓了,我们干劲也更足。”杨建国表示。

在“苦”药材中酿出乡村振兴的“甜”滋味,在广袤的土地上,涌动着增收致富的新希望。靖州正书写着中药材产业的立体发展篇章。

中药材释放“致富”能量。近年来,靖州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按照“规模适度、管理规范、设施完善”原则,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为方向,采取“森林经营+林下药材种植”模式,利用广阔的林下空间和良好的气候条件,着力打好生态牌、念好发展经,进一步盘活林地资源,增强农民“造血”功能,带领老百姓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合作社、林农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茯苓等中药材种植产业,建设一批标准化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

据统计,2024年,全县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5527公顷,其中茯苓种植1120公顷。建成标准化生态种植示范基地11个、创建市第二批中药材生态种植示范基地3个、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1个、定制药园1个、GAP溯源基地5个。2025年一季度中药材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26.2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茯苓产业综合产值23.45亿元,同比增长15%。

一审:杨佳莉 二审:滕栋 三审:刘杰华

来源:靖州融媒

作者:通讯员 梁华 陈历军

编辑:邱祖芳

本文链接:https://www.jingzhouxw.com/content/646949/53/14968576.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乡镇传真
  • 部门动态
  • 美丽靖州
  • 特别推荐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通知公告
  • 文化艺术
  • 学习教育
  • 文明创建
  • 黄忆钢报道集
  • 张艳阳报道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靖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