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岁月交融成歌的村落

文/明大熔

湘西南的风,裹挟着山野的清冽,轻轻掠过太阳坪乡的山岗。在层峦叠嶂间,土溪与八龙的故事,早已如彩线交织,绘就一幅斑斓长卷。往昔,它们恰似两颗镶嵌在大地上的璀璨明珠,各自散发着独特光芒;又似两条并行不悖的河流,静静流淌着千年岁月里的悠悠往事。然后,它们携手并肩,合并成一个崭新的村落,续写着属于这片土地的传奇。从此,血脉交融,岁月成歌,谱写出动人的篇章。

忘不了2016年,注定是一个值得镌刻在记忆深处的年份。命运的丝线将八龙与土溪紧紧缠绕,从此,世间便有了一个饱含温度与力量的名字——土溪八龙村。这个村庄总面积12.3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19个村民小组、500余户人家、1980位村民,自此成为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这不仅是地域的融合,更是文化的交汇、情感的汇聚,也是一场命运精心编织的美好相遇。

土溪八龙村静卧在太阳坪乡西北部,距乡政府不过6公里的距离。村庄境内,八支山脉宛如八条巨龙,蜿蜒伸展,朝着村落中心汇聚,气势磅礴;村边溪流潺潺,两岸皆是泥沙黄土,溪水自高处潺潺而下,最终汇入渠江河的怀抱。村委会重新修建于土溪铺。

明洪武三年(1370)修建的白腊桥,更是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变迁。这里与地芒村、新建村、沙溪村紧紧相依,与会同县连山乡接壤,地处靖州与会同两县交界之处,地理位置独特。村庄管辖土溪铺、坪上、郝家、上土溪、下土溪、培冲、木落、偏偏、直壮、戈述、寨正、生冲、包湾、刘家等15个自然团寨,19个村民小组错落分布,12.3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皆是生活的烟火气息。村内地势低缓,人们依山而居,居住相对集中,又紧邻渠江。只是在2001年6月19日,这里曾遭受百年未遇的山洪灾害,那场肆虐的洪水,也成为了村民们记忆中一段难忘的伤痛。

回溯历史,民国27年,土溪铺设立勇毅乡第二中心国民学校,琅琅书声打破了山间的寂静;民国29年,靖县国民政府在此设立途哨,肩负起守护一方的重任;1949年,会同军分区在土溪铺建立自卫大队,热血男儿在此守护家园。民国35年(1946),它归属甘棠乡;1950年为北区;1952年属二区;1955年更名为甘棠区;1956年属太阳坪乡土溪铺大队;1958年属甘棠公社土溪铺大队;1961年属太阳坪公社土溪铺大队;直至1984年,正式更名为太阳坪乡土溪村和八龙村。2016年5月,一场并村建制的变革,让土溪村和八龙村合二为一,成为了如今的土溪八龙村,开启了新的篇章。

村庄总面积12.34平方公里,3160余亩耕地中,有水田2200余亩,如明镜般镶嵌在大地上;旱土960余亩,孕育着别样的生机;13700亩山林,宛如绿色的海洋,守护着这片土地。

曾经的八龙村,其历史恰似深埋地下的古藤,自明清时期便开始生根发芽。八支山脉如八条巨龙,蜿蜒盘绕,将村落温柔地环抱其中。先民们在这里伐木建屋,一斧一凿,搭建起生活的家园;开垦梯田,一锄一耙,勾勒出生活的轮廓。民国时期,风雨如晦,它似一叶扁舟,在行政区划的浪潮中起起伏伏,从甘棠乡到各个不同的辖区,每一次变迁都在它身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却也让它在岁月的磨砺中愈发坚韧,稳稳地扎根于这片土地,承载着数百年的时光记忆。

而原土溪村的岁月,则深深镌刻在明洪武三年的白腊桥上。这座石桥横跨溪流,连接着两岸的黄土,也串联起六百多年的光阴故事。民国年间,这里有书声琅琅的学校,培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有肩负重任的途哨,守护着一方平安;还有热血激昂的自卫大队,为这片土地抛洒热血,每一段过往都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厚重的色彩。它同样在时代的洪流中不断蜕变,在岁月的洗礼中愈发璀璨。

漫步在土溪八龙村的田间地头、村头寨尾,姓氏就像一把把钥匙,轻轻打开村民记忆的大门。明姓如参天巨树,在历史的长河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翻开明姓人家的族谱,先辈们跋涉千里、开荒拓土的艰辛历程跃然纸上。刘姓与明姓世代相邻,农忙时,他们相互帮衬,田间地头皆是彼此协作的身影;节庆时,共庆团圆,欢声笑语回荡在村落上空。还有李姓、熊姓、胡姓、杨姓等姓氏,带着各自独特的风俗与故事,在这里落地生根。不同的文化在日常的柴米油盐中悄然交融,孕育出了独特而浓郁的乡土气息,让这片土地充满了生机与温情。

村落里的自然团寨,宛如散落山间的璀璨明珠,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培冲的木楼错落有致,清晨,袅袅炊烟与山间薄雾缠绵,如梦如幻,宛如仙境;莫落团寨,流传着神秘的传说,为它蒙上了一层迷人的面纱;直壮、戈述等团寨,有的擅长竹编,一双双巧手将竹子编织成精美的器物;有的精于酿酒,醇香的美酒飘出醉人的芬芳,它们各自演绎着不同的生活风情,共同勾勒出一幅多彩的乡村画廊。

土溪铺,每逢赶场日,便热闹非凡,宛如一场盛大的狂欢。四方商贩云集于此,山货琳琅满目,土布色彩斑斓,摆满长街。吆喝声、谈笑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曲欢快的市井乐章。坪上、土溪铺等团寨紧邻渠江,村民们清晨撒网捕鱼,水面泛起阵阵涟漪;傍晚,在黄土地上悉心侍弄蜜柚树苗,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日子过得宁静而充实,充满了诗意与希望。

这片土地上,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熠熠生辉。据《靖州军事志》记载,明一轮(1912年 - 2002年),1946年曾担任靖县自卫团副团长,1949年10月,身为国民党自卫团副团长的他率部起义,12月,根据怀化地委和军分区指示,组建“县人民自卫队大队”,并担任靖县人民自卫大队大队长。1950年解放后,他又担任靖县第一届人民政府副县长,为这片土地的解放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还有烈士刘凤启,1951年参加革命,成为418团机枪连炊事员,却在朝鲜战场上英勇牺牲;明远寿1950年投身革命,作为418团战士,同样在朝鲜战场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事迹,如同一座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这片土地上,激励着后人。

土溪八龙村还有一个“偏偏木落”的美丽传说。相传,靖州的“飞山”是从四川峨眉山飞来的。在很久以前,天下大乱,纷争不断,邦国之间、邻里之间争权夺利,战火纷飞,烟尘四起,杀声震天,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这般乱象惊动了峨眉山上的神灵。一天,大神们齐聚商议,为保山寨安宁,决定将“飞山”迁移至安静之地。霎时间,阴云密布,狂风呼啸,暴雨倾盆,电闪雷鸣,只见“飞山”腾空而起,如白云般悠悠飞去。它飞出四川,飞向湖南,最终飞到了靖州的太阳坪。当地头人为迎接宝山降临,组织山民在土溪铺的一山丘挖平加宽,建成方圆大坪,名曰飞山坪,作为迎接飞山降落的场地。一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人们望见一个庞然大物自天空飘来,男女老少喜出望外,身着布衣素服,整齐列队,焚香礼拜,双手合十,虔诚祈祷,齐声高呼:“山神啊,落我飞山坪!”然而,即便喊得口干舌燥,宝山依旧飞过头顶,朝着州城方向而去。人们大失所望,满心疑惑。后来,“飞山”落在了靖州城边。后人为此写下打油诗:“山民筑造飞山坪,祈祷上苍求山神。谁知早有天注定,偏偏冒落飞山坪。”如今,“偏偏”已是靖州太阳坪乡土溪八龙村的一个小地名,“冒落”(后改名为木落)则是一个自然团寨的名字,这里居住着11户60余人。

这个传说为这片土地蒙上了神秘的面纱,更寄托着村民们对安宁生活的无限向往。如今的木落团寨,年轻一代带着新的理念归来,他们在传承古老传说的同时,也为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古老与现代在这里激情碰撞。

2016年的合并,让土溪八龙村迎来了崭新的生命。曾经各自辉煌的八龙村与土溪村,在融合中相互成就,共同成长。看现在,八龙的优质杨梅苗木、板栗苗木,每年都要向外界畅销1000万株以上。土溪的1000万斤优良蜜柚、10000斤优质茶油带动了村民们的富裕生活。土溪八龙村产业兴旺,携手并肩,蓬勃发展,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特色农业。

古老的白腊桥静静伫立,见证着新公路的修建,昔日的驿道旁,现代化的车辆穿梭往来,奏响了时代的乐章。村里的百姓舞台上,文艺宣传队与广场舞表演队同台献艺,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完美交融,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站在土溪八龙村的山岗上,回望历史,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每一块砖瓦都诉说着过往的故事,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岁月的记忆;展望未来,希望的曙光熠熠生辉,这里的每一处角落都孕育着新的可能。在这片血脉交融的土地上,村民们携手并肩,在乡村振兴、山河共美的岁月里,挥毫泼墨,书写着属于土溪八龙村的壮丽诗篇。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活力在此相互碰撞,姓氏的传承与文化的交融共同生长,团寨的故事与传说的魅力彼此交融。土溪八龙村,正以全新的姿态,在悠悠岁月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如今,村民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描绘着更加绚丽的画卷。山水相拥,岁月成歌,土溪八龙村的旧故事,还在继续流传,永不停息,新的优美故事将娓娓道来!

来源:靖州融媒

作者:明大熔

编辑:李帮旭

本文链接:https://www.jingzhouxw.com/content/646942/64/15213074.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乡镇传真
  • 部门动态
  • 美丽靖州
  • 特别推荐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通知公告
  • 文化艺术
  • 学习教育
  • 文明创建
  • 黄忆钢报道集
  • 张艳阳报道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靖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