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温柔以待沙溪村

文/明大熔

在太阳坪乡的广袤土地上,有一片被岁月温柔以待的地方——沙溪村。它静卧于北部与西部的怀抱,宛如一颗镶嵌在渠江河畔的璀璨明珠。曾经,沙溪村与星寨村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2016年的并村改革,让它们携手并肩,共同开启了新的篇章,以全新的沙溪村之名,续写着属于这片土地的传奇。

沙溪村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却也历经风雨洗礼。其旧沙溪村部分,坐落于渠江江口处的沙洲之侧,响溪潺潺,自山脚蜿蜒流入渠江,村庄依傍而生,故而得名。这里与星寨村、新建村、太阳坪村、土溪八龙村紧紧相连,又与甘棠镇燎原村交界。5个村民小组在渠江对岸守望,1个组于209国道边静立,响溪、沙溪铺、堂铺上等自然团寨错落分布,总面积达5.87平方公里。然而,因地势低洼,村民傍水而居,洪水时常成为心头之患,1996年、2004年的严重洪灾,至今仍在村民的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记。而原星寨村,位于乡之西部,距乡政府5公里,村前小山岭似明星照寨,故而得名。辖鲍家湾、陈家运等6个自然团寨,地势较高,村民居住集中,虽少了洪水侵扰,却在2000年遭遇过火灾的无情肆虐。

时光悠悠,沙溪村的历史长河源远流长。村落早在民国时期便已形成,一路历经时代变迁。从民国时期的贯堡乡五里二十七村、甘棠乡,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北区、二区、甘棠区,再到后来的太阳坪乡友好大队、沙溪村,每一次变革都是历史的足迹。星寨村同样如此,明清时期属贯堡乡贯五里,而后在时代浪潮中不断更迭归属,最终在2016年与沙溪村合二为一,新沙溪村总面积达10.18平方公里,9个村民小组,280余户、1165位村民,共同编织着新的生活画卷。

在这片土地上,人口与姓氏交织出独特的人文风情。解放初,旧沙溪村510人、星寨村310人,随着岁月流转,人口逐渐增长。黄姓、陈姓、杨姓等众多姓氏在此生根发芽,少数民族人口也占了相当比例。不同姓氏的人们和谐共处,传承着各自的文化与习俗,共同构成了沙溪村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这里还走出了许多杰出人物,如《靖州军事志》记载的黄生和,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历任要职;潘正先,在朝鲜战场上英勇牺牲,他们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沙溪人。

沙溪村的生产生活,是一部充满奋斗与希望的史诗。新中国成立前,村民以种植粮食、打鱼为生,日子虽清苦,却也充满对生活的期盼。20世纪60年代,互助合作社、大食堂,让人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70年代,沙溪村的柑橘园艺场、星寨村的林场,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起点。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如春风拂过,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养鱼、养羊、木材经营、养鸡等专业户纷纷涌现。到了2024年,经商办店、外出务工让村民的收入日益丰厚,粮食总产量、产业收入不断攀升,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提高。柑橘、杨梅、金秋梨等果园,楠竹、用材林等山林,不仅是沙溪村的财富,更是村民辛勤劳作的见证。

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沙溪村的发展插上了翅膀。1970年,友好大队修建鱼梁滩水泵站,解决了村民的用水、打米、发电难题;1998年,“星沙森公堤坝”动工,连接起沙溪村与星寨村;2012年,沙溪大桥建成,彻底解决了村民过河难的问题。通村水泥公路、枝柳铁路、怀通高速穿境而过,让这个曾经的小村庄与外界紧密相连。现在,沿河公路、沿河风光带、防洪堤等项目的建设,更让沙溪村朝着渠江河畔最璀璨明珠的目标大步迈进。

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让沙溪村的生活充满了幸福与活力。从1980年屈指可数的电视机,到90年代家用电器的普及,再到2024年高入户率的电话、手机,以及摩托车、农用车、货车、小车的增多,村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级组织活动中心里,3500余册图书散发着墨香;腰鼓表演队、铜管乐队的精彩演出,让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新农合、新农保的高参保率,为村民的生活提供了坚实保障。

沙溪村的特色地情,是它独一无二的魅力所在。响溪,自星寨冲发源,流经沙溪铺汇入渠水,在清光绪年间的记载中,便已流淌着岁月的故事。清光绪11年设立的驿道驿站,曾经人来人往,传递着信息与希望;古道蜿蜒,见证着历史的沧桑;沙溪渡,承载着无数人的过往;清静庵,在响溪之畔,诉说着宁静与祥和。这些特色地情,如珍珠般镶嵌在沙溪村的历史长卷中,熠熠生辉。

据专家亲临考证,沙溪村目前有6块6个朝代渡口碑是沅水流域唯一保在完整的渡口石碑,很有旅游开发价值。像串起历史的小珠子,这是沿岸的民俗文化,可见当时的渡船规制、往来货物、人流客往等都有不少当年的生活图景。

最早的一块渡口碑修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18年),距今有243年的历史。然后每个朝代依次修进行复修和续修:大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大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中华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

沙溪村,这片历经岁月沉淀的土地,在合并之后,汇聚了原两村的精华,正以崭新的姿态,在时代的浪潮中奋勇前行。它的过去,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它的现在,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它的未来,必将是一首辉煌灿烂的长歌。

来源:靖州融媒

作者:明大熔

编辑:邱祖芳

本文链接:https://www.jingzhouxw.com/content/646942/55/15193833.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乡镇传真
  • 部门动态
  • 美丽靖州
  • 特别推荐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通知公告
  • 文化艺术
  • 学习教育
  • 文明创建
  • 黄忆钢报道集
  • 张艳阳报道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靖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