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春风沉醉木洞游

  文/ 姜雪峰

  了解靖州的人,大约没有不知道木洞这个地方的,因为木洞的杨梅闻名遐迩。木洞大约也算是我比较熟悉的一个靖州乡下地方了。因为自参与筹办“‘金大地’2013中国·靖州杨梅节暨湘黔桂边界区域投资经贸博览会”到“‘一品东方’2016中国·靖州杨梅节暨飞山文化旅游节”,连续四届的靖州杨梅节都是在坳上镇的响水村与木洞村之间的杨梅台举办的。每年五月初,杨梅树梢的杨梅还是小拇指大小的青涩果子,我和同事们就开始为筹办杨梅节,前往杨梅台进行梅山品梅踩点、场地规整、开幕式文艺演出排练走台、会场布置、停车场划线、现场氛围营造等等,一直忙到六月间办完杨梅节,需要跑许多个来回才能顺利完成。因而,对于木洞的那一片山水我是熟悉的。

  清《靖州乡土志》有诗赞木洞杨梅:“木洞杨梅尤擅名,申园梨栗亦争鸣。百钱且得论摊买,恨不移根植上京。”木洞杨梅“色冠群梅,味甲江南”,曾经是清朝皇室贡品。如今,木洞杨梅是靖州荣获“中国杨梅之乡”的招牌;木洞村是木洞杨梅的产地和源头,木洞是全国知名的特色农产品地理商标。

  木洞杨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八百年前,“望梅止渴”的典故人们耳熟能详,讲的就是曹孟德的大军人困马乏过靖州,远远望见木洞满山杨梅树,饥渴顿消,精神振奋,望梅行军的故事。当时的靖州地界,山上就有许多的杨梅树,但杨梅的品质因局域土壤条件不同而酸甜度、个头大小不同,唯木洞村那一带的山水滋养的杨梅最是果大核小、色泽乌红晶莹、酸甜适度。到了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的时候,木洞村民中又出了一个叫周道宏的有心人,潜心杨梅栽培技术,首开野生杨梅人工栽培嫁接、品质改良之先河。周道宏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执着的干劲,翻山越岭寻找野生杨梅的优良单株枝条,数载寒暑,反复试验,终于取得野生杨梅嫁接成功技术,使木洞山上的杨梅品质更加出类拔萃。“木洞杨梅”因其个大核小肉厚、酸甜适度、余味绵长的品质和生津止渴、和胃消食等功效而声名鹊起,成为皇室贡品。

  其实准确地说,我对木洞村熟悉的只是属于她的那个叫杨梅台的地方,包括附近的那一片绵延葱翠的杨梅山,山上的观梅廊、游步道、鼓楼,当然还有属于木洞杨梅的历史、传说故事等。对于木洞村其它的比如村寨容貌、传统建筑、人文景观、风俗文化等又是陌生的。对于那个古老美丽的木洞传统村落,我还不曾涉足,未曾谋面。思量已久,终于在这个东风拂面、阳光和煦的早春周末成行了。

  车过杨梅台时,想起往年六月初的杨梅节暨飞山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嘉宾云集、人气爆棚的盛况似乎就在昨天。犹记得舞台前面到风雨长廊两侧是数十个扯着长长的宣传条幅在晴空里迎风轻扬的红色氢气球,鼓楼风雨长廊每一根廊柱上都挂着大红灯笼,广场四周是色彩绚丽的靖州风光、苗侗风情宣传展板,绿茵茵的场地上摆满了一排排的粉红座椅,坐满了远道而来的领导、嘉宾、游客,还有部分本县的干部群众。舞台上苗侗民族风情浓郁的文艺演出精彩纷呈,十大靖州金牌杨梅得主闪亮登场,参加现场吃杨梅比赛评选“杨梅达人”的观众游客参赛热情高涨,各级媒体记者扛着“长枪短炮”忙个不停,美丽的苗、侗阿妹舞姿婀娜蹁跹、服装争奇斗艳。苗侗风雨长廊外各种饮料、酒类商家把握时机,精心布展,宣传营销,各显神通,热闹非凡。

  下得车来故地重游,杨梅台落寞的景象还是让我颇感吃惊,距离去年的杨梅节刚过去七八个月的时间,想不到杨梅台经过一冬风雨之后竟然如此衰草凋敝,萧瑟冷寂。临近省道的苗侗迎宾风雨长廊,寂寞地静卧在道路左侧,长廊前面枯草丛生,旁边的高架杨梅宣传喷绘画,被风雨撕成了一条条的在风里招摇,依梅山而建的露天表演舞台、实景的鼓楼背景都显得那么清冷寂寥。舞台下数千平方米空旷的场地长满了野草,一派荒凉。不禁慨叹,时间这只看不见的手,太能翻云覆雨。我们费尽了心思,想要营造美好的物事,结果稍稍松懈,就输给了时间。繁华总是如过眼云烟,空余惆怅失落满怀。

  白梅岭上那棵曾见证人世间爱情的古老杨梅树,也不知可安好!她在山坡上孤独了数百年,阅尽了世间万象,去年人们终于发现了她的美丽,专门请来林业专家对她的年龄进行了科学鉴定,说她去年刚好五百二十岁,是靖州乃至省内发现的最古老的杨梅树,她的年龄跟男女之间隐晦地表达爱意的语言“我爱你”谐音,被誉为去年靖州的“爱情树”。据说,曾经有许多对浪漫的青年男女听说后,不辞跋山涉水,找寻到白梅岭一睹“爱情树”的风采,在那树形华美、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古老杨梅树下激情盟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其实,爱情这东西大约也就像杨梅节时的杨梅台,彼时光彩照人,疏于呵护,就会朱颜褪色,维持美好,需要投入,或者是感情、或者是金钱。

  想起王阳明的看花理论:你未看花时,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花时,花的颜色才明艳生动起来。一生中遇见的所有风景,感而遂通,都是在我们到来的那一刻而清晰……“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或许杨梅台的景色灵秀与否,多少掺入了个人的心境。其实不管我们在意与否,那些漫山遍野的杨梅林一直都在那里,鼓楼在那里,风雨长廊也在那里,春华秋实,岁岁荣枯,不离不弃。我们想起它们的时候,稍加修饰,它们就生动起来,成为美丽的风景,成为我们的生活、事业、生命的一部分,让我们得以实现某种人生价值。想来,也不必太过怅惘杨梅台的萧条,春天已经来临,东风正浩荡,杨梅花期正在孕育,等到十万梅山杨梅红熟时,再看杨梅台,风光还复来。

  木洞村寨距离杨梅台约1公里、距靖州县城大约15公里,就在靖州至贵州天柱的1866省道旁边,属于靖州十万梅山、百里苗侗文化长廊的核心区位,风光秀美,风情浓郁,交通十分便捷。两面低缓翠绿的山坡中间是开阔的田畴,省道蜿蜒穿境而过,满目杨梅林葱翠的群山脚下,静卧着古老的木洞村寨,一栋栋的两层青瓦木房子,亲密有间、俨然有序地彼此相邻,组成了温暖心灵的烟火人间。从对面的梅山上看过去,高低错落的古木绿树掩映着挤挤挨挨、绵延群山脚的农家青瓦白檐翘角的屋舍,清新淡雅,美如画境。

  木洞村有12个村民小组,530余户,2170左右人口,是一个苗、侗、汉等多民族杂居的村寨,其中以汉族居多,苗族次之,侗族等其他民族较少。黄家团、李家湾和高寨是紧紧相邻毗连的中心团寨,包括七到十组四个村民小组160余户,700余人口,村民以李姓最多、黄姓次之,还有唐、屠、宋、陈等诸姓村民。木洞寨子里的民居保留得很完整,除了团寨边上有一两栋砖房外,清一色的两层平地青瓦木屋。穿行在团寨巷道间,随便一栋木筑民宅就是一两百历史的老房子,虽算不上雕梁画栋,但是梁柱粗放,门窗板壁规整,外涂桐油清漆,结实耐居。

  据木洞村一李姓老人回忆说,木洞村李姓族人是明洪武年间朝廷实行“江西填湖广”移民政策时,从江西吉安搬到靖州来定居的,李氏家族实行的是八十字派流宗,“化念少千五,应用必李正,再万益惟长,以大永文光,科甲开昌运,克修重伦常,培桂芳名远,世代启贤良,纯信敦仁义,庆和致贞祥……”迄今已经从“化”字辈的始祖开始,繁衍到了“修”字辈,第二十七辈人口。老人自豪地说,现任国家总理是他们第二十六辈“克”字辈的本家。

  木洞村是靖州县内闻名的富裕村寨,村民们家家户户田里种水稻,山上栽杨梅,杨梅是木洞村民的支柱产业,木洞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有12万元左右,村民人均纯收入有5000多元。木洞村有杨梅林近两万亩,木洞杨梅的品种除了大叶梅、光叶梅等传统优势品种,经过县农业、林业、科技等部门协作攻关,又培育出了一批品质优良的木洞杨梅种群,已经有紫黑、朱红、淡红、白色等四个变种、十二个栽培品种。由于政府对杨梅产业非常重视扶持,营造杨梅林每亩有400元的补助,木洞村民栽种杨梅的热情一直不减,除了扩栽木洞杨梅,近些年也从浙江等地先后引进了乌梅、东魁、荸荠梅、台梅等外地杨梅品种,外来杨梅品种的种植已占到木洞村杨梅林近半的面积。

  木洞村支委李昌佑神往地向我描述木洞杨梅诱人的色香滋味:木洞杨梅成熟了就会变得乌红发亮,外表罩上了一层淡淡的白霜,吃进嘴里,口舌生津,满口溢香,酸甜汁水沁人肺腑,总之是人间美味难以准确形容。同时,他也毫不掩饰地道出了内心的困惑:也不知是杨梅树栽得太多了,土壤营养供不上,还是因为引进外来品种,对本地木洞杨梅品质产生了干扰,现如今的木洞杨梅大多数总是等不到完全成熟就落了,根本上不了市场,不熟就采摘上市场卖又怕砸了木洞杨梅的招牌……我对于杨梅栽培管理技术是外行,无法回答老李的疑惑,却也深受老李的情绪感染,有了隐隐的担忧,希望政府以及农业方面的专家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

  木洞村寨对面的杨梅山,叫做老庵山,山上有一座古老的庵堂,名叫木洞老庵。木洞庵始建于什么朝代无从考证,但庵前的古石碑上记着清乾隆年间进行过修缮,香火兴旺,朝拜者络绎不绝,解放前因战乱毁坏严重,最近一次修葺是在一九九二年。参观木洞庵,虽说体量不大、规模偏小,且经多次修缮后,外观有点不土不洋,但是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春节刚过,庵寺门前挂着大红灯笼,门上贴着红对联,喜气洋洋。木洞庵里除了供奉玉皇大帝,南岳天尊,还有专门的偏殿还供奉着雷公雷母,颇为独特。请教老李的说法是,木洞村山上到处是杨梅树,杨梅能否丰收,天气最关键。杨梅成熟前需要一阵毛毛雨一阵太阳照的太阳雨天气,晴雨交替才能催红催熟满坡杨梅。杨梅红了的时候就得天天开太阳莫下雨,否则娇气的杨梅果子来不及采摘就会被雨水浇落到地上,收成就泡汤了。因而,木洞村的村民尤其敬奉雷公雷母,求雷神适时发作,呵护木洞的杨梅丰收。

  木洞村支委老李说,县里曾经有设想在木洞建一个杨梅交易市场,木洞庵也将修缮更名为“梅仙庵”。我想,这天地间,草木蝼蚁、生灵万物都是有来处的,一棵小草都有属于她的一滴露珠,杨梅树必然也有属于她的神仙护佑,“梅仙庵”自然是好的。

  这个春风沉醉的春天正在孕育着杨梅树新的花期,又一个树梢累累杨梅果实如珍珠玛瑙、繁星璀璨,空气中飘荡着醉人梅香的季节正在向我们走来。

来源:红网靖州站

作者:姜雪峰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s://www.jingzhouxw.com/content/2017/02/24/7433882.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乡镇传真
  • 部门动态
  • 美丽靖州
  • 其他视频
  • 靖州新闻
  • 怀化新闻
  • 特别推荐
  • 专题频道
  • 书记县长报道集
  • 时政要闻
  • 走进靖州
  • 社会民生
  • 通知公告
  • 文化艺术
  • 学习教育
  • 文明创建
  • 聚焦
  • 疫情防控

阅读下一篇

返回靖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