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大熔
在湘黔边境的天龙山脚下,藏着一座浸润着岁月沉香的古老苗寨——金山寨。它隶属于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三锹乡,距县城37公里,虽地处深山,却以独特的风貌成为湘黔边界上一颗亮眼的明珠。寨中聚居着吴、杨、彭、肖四姓族人,60余户、280多位村民在此世代繁衍,他们守着山林与溪流,将苗家的烟火气延续了一代又一代。
走进金山苗寨,最先被吸引的便是它依山而建的独特格局。青青山林如黛色屏障,将苗寨温柔环抱,山间水汽氤氲,清晨时分常有薄雾缭绕,让整个村寨宛如仙境;潺潺溪流穿寨而过,水流清澈见底,叮咚声伴着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成了苗寨最动听的自然背景音。
沿溪而建的吊脚楼独具特色,木质结构透着古朴质感,廊檐下挂着的玉米、辣椒串,既是装饰,也藏着丰收的喜悦。寨中的古井终年不涸,井水甘甜清冽,是村民们世代依赖的生命之源;花街与石板路纵横交错,石板被岁月磨得光滑,每一步都像在与历史对话。
还有那清雅的长亭式风雨桥,横跨在溪流之上,不仅是村民通行的便利通道,更是夏日纳凉、冬日避寒的好去处;飞檐翘角的凉亭点缀在山间路旁,造型精巧别致,为苗寨的景致增添了几分灵动与雅致。
2019年,金山寨凭借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浓郁的民族特色,成功被列为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这份荣誉,是对这座苗寨独特价值的最好认可。
在这里,民俗文化鲜活而生动,渗透在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到重要节日或喜庆时刻,打糍粑的场景总是充满欢声笑语,村民们围着石臼,轮流挥舞木槌,将蒸熟的糯米捶打得软糯香甜,热气腾腾的糍粑,不仅是美味,更裹着团圆的温情;炸糖果的香气常飘满村寨,金黄酥脆的糖果咬上一口,甜意直达心底,是孩子们最期待的零食;酿米酒是苗家的传统技艺,村民们选用优质糯米,遵循古法酿造,经过时光的发酵,酒液醇厚绵长,逢年过节或招待贵客时,一碗米酒便盛满了苗家人的热情与诚意。
此外,制作腌鱼和腊肉也是寨里的传统,新鲜的鱼和猪肉经过特殊腌制与晾晒,风味独特,是苗家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而油茶更是苗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晨时分,家家户户都会煮上一锅油茶,茶香混合着姜香、花生香,喝上一碗,暖胃又提神,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
在金山寨的众多文化瑰宝中,被誉为“深山珍宝、天籁之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歌鼟,无疑是最耀眼的存在。苗族歌鼟旋律优美动听,歌词内容丰富,或讲述古老的民族传说,或歌颂美好的生活,或表达真挚的情感。农闲时分,村民们常常聚在一起,用清亮的嗓音唱响苗族歌鼟,歌声在山间回荡,仿佛能穿透时光,将苗族人的文化与精神代代相传。
除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金山寨还有着良好的秩序与淳朴的民风,这离不开寨中制定的《村规民约》。建设家乡、勤俭自强,言行文明、友邻相帮,相信科学、扮靓村庄……..《村规民约》涵盖了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邻里相处、环境保护到婚丧嫁娶、道德规范等,都有着明确的规定。村民们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用约定俗成的规则约束自己的言行,让整个村寨始终保持着和谐融洽的氛围,邻里之间互帮互助,亲如一家。
值得骄傲的是,这座小小的苗寨,还走出了20多名优秀儿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深受苗寨文化与淳朴民风的滋养,养成了坚韧、勤奋、善良的品质。长大后,他们带着寨里的期望与自己的梦想,走出深山,在各行各业努力拼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他们是金山寨的骄傲,也为这座古老的苗寨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让外界看到了金山寨不仅有厚重的历史,更有蓬勃的未来。
金山寨,这座坐落在天龙山脚下的苗寨,既有山水的灵秀之美,又有文化的厚重之韵,更有生活的温暖之味。它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每一笔都透着“和美”的意境,让人沉醉其中,久久难以忘怀。
来源:靖州融媒
作者:明大熔
编辑:李帮旭
本文为靖州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jingzhouxw.com/content/646955/57/15429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