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融媒10月17日讯(记者 钦苏芬 夏源懋)10月17日,2025第四届全国茯苓大会学术交流会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召开。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郭良栋,中国菌物学会菌物产业分会会长、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董彩虹等专家学者代表、企业代表齐聚靖州,共话产业发展。
2025第四届全国茯苓大会学术交流会现场(易菇网 供图)
会前,进行了茯苓产业“先进个人”“先进单位”“先进基地(县、乡)”评选表彰活动。其中,戴鑫汶、刀永秀等6人获评“茯苓产业先进个人”;陕西庆瑞丰食药用菌科技有限公司、靖州茯苓专业协会等5家单位获评“茯苓产业先进单位”;云南妙嵘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靖州华亿茯苓科技有限公司获评“茯苓产业先进基地”;靖州、英山、岳西三县荣获“茯苓产业先进县”。此外,湖南补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英山县吉利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获“茯苓产业突出贡献单位”,中国菌物学会茯苓产业分会执行会长王先有获“茯苓产业终身成就个人”荣誉。
“茯苓产业先进个人”合影(钦苏芬 摄)
“茯苓产业先进单位”合影(钦苏芬 摄)
“茯苓产业先进基地”合影(钦苏芬 摄)
“茯苓产业先进县”合影(钦苏芬 摄)
“茯苓产业突出贡献单位”合影(钦苏芬 摄)
“茯苓产业终身成就个人”合影(钦苏芬 摄)
表彰结束后,湖南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彭霞花对《茯苓菌种生产技术规程》(GB/T46506—2025)国家标准进行解读与宣贯。该标准将于2026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将进一步规范茯苓菌种生产流程、提升菌种产品质量,为推动整个茯苓产业标准化、现代化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彭霞花对《茯苓菌种生产技术规程》(GB/T46506—2025)国家标准进行解读与宣贯(钦苏芬 摄)
在随后的学术交流会上,7位专家围绕茯苓产业多维度展开深度分享: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研究员谭著明分析了茯苓处理疫木的安全性,及在控制松材线虫病传播上的潜力;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主任药师冯汉鸽从茯苓概述、发展史、产业现状等方面,阐述我国茯苓产业发展与创新路径;安徽中医药大学博士彭雷分享了茯苓多糖的研究实践与思考;中国菌物学会茯苓产业分会执行会长王先有探讨了协会如何引领茯苓产业持续发展;湖南省食用菌研究所研究实习员涂镜介绍了茯苓5.78菌丝培养条件的优化成果;浙江天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韩鸿翼解读了茯苓在菌文化发展中的地位与应用;湖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杨玉莹则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探讨了茯苓皮总三萜抗抑郁作用及机制。
7位专家围绕茯苓产业多维度展开深度分享(钦苏芬 摄)
此次学术交流会不仅为全国茯苓产业搭建了技术交流、经验共享的平台,更借助大会影响力进一步巩固了靖州在全国茯苓产业中的核心地位。未来,靖州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持续依托茯苓资源优势,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茯苓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高端化迈进,为全国茯苓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靖州智慧和力量。
一审:李清 二审:滕栋 三审:李小芳
来源:靖州融媒
作者:钦苏芬 夏源懋
编辑:邱祖芳
本文为靖州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jingzhouxw.com/content/646954/52/15362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