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靖州石毛坪组:村民共建共治 解锁乡村“净绿美”密码

靖州融媒6月30日讯(记者 钦苏芬 禹宇 通讯员 舒前)6月26日,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渠阳镇高桥村石毛坪组,村民们正忙着铺设村道、清扫路面、整理菜园,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铺展。曾经道路破损、水塘淤积的落后村落,如今摇身一变,成了一幅徐徐铺展的美丽乡村画卷,而这背后,是村民们齐心协力共建共治的生动实践。

石毛坪组属飞山便民服务中心辖区,共有30户112人。过去,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加之村民环保意识不足,这里道路破损,杂草丛生,水塘淤积,每逢雨天,泥泞的道路让村民出行苦不堪言,环境整治迫在眉睫。

石毛坪村民正在清扫路面(钦苏芬 摄)

石毛坪村民正在给花坛贴瓷砖(钦苏芬 摄)

石毛坪村民正在修整标准化菜园(钦苏芬 摄)

石毛坪村民正在铺设路面(钦苏芬 摄)

石毛坪村民正在装扮文化墙(钦苏芬 摄)

为改变这一现状,在飞山便民服务中心和高桥村“两委”引导下,村民主动作为,召开组庭院会,共同商良策想办法。“面对当时的困境,我晚上组织村民开了个庭院会,共同商讨道路修建、水塘清理等事宜,最终达成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共识。”石毛坪组组长刘黔成说道。

政策扶持与村民努力双管齐下。一方面村里争取到乡村振兴资金10万余元,用于硬化场坪、安装防护栏、拆除危旧房、打造微花园、拓宽道路及绘制文化墙等;另一方面,村民自发筹集20余万元,投工投劳超200人次,全面整治房前屋后环境,修围墙、修路、修水塘、建步道、建菜园、搞绿化,拆旧房棚、清死角、护公区。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村民们都全程参与。真正成为乡村建设的“主人翁”。

为节省资金、突出特色,村民们充分利用旧材料“变废为宝”。水塘边的人行步道采用飞山景区废弃的防水板边角料铺设;拆旧房子剩下的砖石木材,则用于修建围墙和标准化菜园,既解决了杂物堆放问题,又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

“当时考虑到资金有限,就想着把旧材料利用起来,又省钱又有特色。”石毛坪组组长刘黔成说。

石毛坪村民正在浇花(钦苏芬 摄)

修缮后的池塘(钦苏芬 摄)

硬化的路面、鲜花盛开的花坛和标准化菜园(钦苏芬 摄)

经过不懈努力,如今的石毛坪组已焕然一新。累计硬化场地1090平方米,安装护栏620米,拆除危旧房棚12栋,打造微花园4处,拓宽道路1500平方米,点缀文化墙9处,“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

石毛坪组的蜕变不仅美化了环境,更探索出“党群联动、共建共享”的乡村治理新路径。通过“群众主体、政府引导”的模式,激发了村民的内生动力,村民从 “旁观者” 变为 “主人翁”,发挥了基层组织的引领作用,形成了“小事村民办、大事集体帮”的良性互动。

一审:李清 二审:滕栋 三审:李小芳

来源:靖州融媒

编辑:邱祖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乡镇传真
  • 部门动态
  • 美丽靖州
  • 特别推荐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通知公告
  • 文化艺术
  • 学习教育
  • 文明创建
  • 黄忆钢报道集
  • 张艳阳报道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靖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