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新闻网·红网靖州站讯(通讯员 梁华 明洙 明作) 坳上镇木洞、响水村的杨梅,三锹乡地笋、凤冲旅游,太阳坪乡土溪铺蜜柚、贯堡渡蜜桔,渠阳镇林源村金秋梨……在靖州县,这些拿得出、叫得响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是该县立足自身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的特色产业扶贫项目之佼佼者,去年通过深耕资源带动了11个贫困村顺利出列,实现8292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大堡子镇岩湾村苗族同胞有养殖传统,2016年,村支两委发挥15户(44名贫困户)的扶贫资金、社会股金和村集体资金18万元的作用,搭建“借鸡生蛋”平台--天源原生态种养合作社。养殖林下土“飞鸡”500多只,生态鹅200只,野生鱼塘15亩,贫困户增收3100元。15户贫困户实现脱贫“摘帽”。
藕团乡藕团村农民收入主要靠粮食种植和外出打工,经济效益较低。为让贫困户能在家就业,在家致富脱贫。2015年该村在县乡政府的帮扶下,在创业致富能人袁永忠的带动下建起“万荷塘”--荷莲产业发展基地,全力推进就业扶贫,优先聘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美丽的荷塘务工,每天务工收入80--100元,每月可实现收入3000元。
杨梅是精准扶贫的新“利器”、好途径,坳上镇作为湖南省“杨梅小镇”。其地理位置、土壤气候条件均是杨梅最适宜生长的地方。镇政府整合扶贫专项资金,吸收企业资金,通过“一砍(砍去老树)二种(种植新品种)三品改四管护”的措施,全镇杨梅面积达到了4万多亩的规模,杨梅专业合作社数量达到20多家,种植大户超过300户,杨梅年产值10亿元以上。同时,延伸产业链条,促进杨梅产业和旅游的融合。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参与产业链。如今该镇采摘园、农家乐、家庭旅馆如雨后春笋,搭上“旅游大巴”,农民收入节节攀升。
来源:红网靖州站
作者:梁华 明洙 明作
编辑:redcloud
本文为靖州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jingzhouxw.com/content/2017/06/26/7432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