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浮光掠影地卢行

  文/ 姜雪峰

  四月八姑娘节起初是湘黔桂苗侗民族同胞纪念宋朝杨门女将杨金花(杨八妹)智救胞兄杨文广的节日,如今在靖州演变成了苗侗各族女性同胞聚会的一个重要民俗节日。今年的四月八姑娘节,地笋、岩脚、戈盈、地卢等好多乡村地方都有民俗活动,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不知往哪里去最好。思来想去,只有地卢是从来没有去过的,我选择前往寨牙乡的地卢村体验姑娘节。

  因为工作上的诸事一直忙到下午三点半才出发。百度导航搜索,地卢距离县城三十八公里,约一个小时的车程。我计划看看地卢的村容村貌,顺道拜访一位地卢的乡土文化老人,再感受一下姑娘节的氛围,时间应该刚好紧凑合适。

  我和年轻的美女同事小卢驾车沿S222省道往寨牙乡方向前行,不知是什么原因,我根本没有去过地卢,心里却莫名其妙很坚定地认为去地卢侗寨应该经过岩脚侗寨。车到岔往岩脚的路口,我就毫不犹豫地打方向往岩脚进发了。小卢明明开着手机百度导航,也没有提出异议。直到车快开到岩脚寨门了,我自己猛然意识到走错路了:岩脚侗寨我是到过的,车到岩脚就是路到尽头了,除非走回头路,往前再没有车路通往别处了。小卢这才开口说,我以为岩脚新修了通地卢的旅游公路,导航没搜索到呢!哈哈!我们两个路盲,开着手机百度导航,还走错了路,笑疼了肚子。我们都对自个佩服得不得了。岩脚翘角飞檐的寨门就在眼前,路边停了许多的小车,路上的车还在不断开进来。有交警在维持秩序,寨门外盛装迎宾的芦笙队已经迎接过许多的游客来宾了。交警同志和刚下车的游客听见我们打听往地卢过姑娘节,就劝说我们,地卢还远呢!不如就在岩脚侗寨过姑娘节,岩脚的姑娘节不仅有歌舞娱乐演出、有黑米饭吃,还有合拢宴和篝火晚会。但是我们抵住诱惑、坚持初心,在热闹的咫尺之遥的岩脚侗寨寨门外掉转车头往回开,走出十几里弯弯曲曲的乡路,又回到S222省道,经过寨牙集镇继续往绥宁方向开出数公里,终于拐进右边通往地卢的岔道。

  曲折幽深的水泥乡道向大山深处延伸,一路上漫山遍野都是翠绿的楠竹林,仿佛驶进了无边的竹海。路途上的插曲多耗费了半个多小时,行程显得有点紧了,但地卢的竹海给了我大大的惊喜,缓解了我的焦虑。仿佛摇曳竹海深处的一叶扁舟,地卢给了我无边的遐想和美好的期盼。脑海中闪现出电影《卧虎藏龙》里那些青翠竹海、绿涛起伏的唯美场景,周润发和章子怡饰演的古装武侠人物在无边的竹海林梢腾挪飞跃,翠竹在风里摇曳,凌波仙子似的男女仗剑凌空、足下轻点竹梢,一袭白衣衣袂飘飘,是一场视觉的盛宴。

  “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自古文人都爱竹,对竹的赞美和描画数不胜数。“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几经狂风骤雨,宁折不易弯。”松竹梅兰,谦谦四君子,最爱竹高洁。“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诗词书画卷,卷卷有竹篇。”竹的用处这么多,这地卢漫山遍野的楠竹该为地卢的村民们增收不少吧!沿路随处可见茂密的竹林里,错落点缀着依旧包着褐色笋壳的高达数米的竹笋,昭示着处处楠竹林今春又添了许多生机勃勃的新竹。

  车到竹海深处的地卢团寨,山坳里一片错落有致的平地木屋和木筑吊脚楼,青瓦白檐褐壁,翘角飞檐,映衬着满山的翠竹,是一幅赏心悦目的山水画卷,地卢人都是生活在画里面。

  来不及抒发感慨,抓紧寻访权威推荐的一位乡土文化人卢老伯。向路边屋檐下闲坐的村人打听,说卢老伯的家就在对面的竹山脚下。远远望去,隔着一片水光粼粼的稻田,不远处的山坡下竹林簇拥的那座两层的吊脚楼就是卢老伯的家。我在前面沿着田埂路走过去,突然发现路边的水田里有一条拇指粗细、约八十公分长的蛇昂着头作S形窜游,同行的小卢起初以为是黄鳝,兴奋地嚷嚷着要去捉,待到看仔细是一条蛇,吓得惊慌失措、大呼小叫地往我身后逃跑。那条蛇大约也受了惊吓,反而窜到田埂路上来了,我也再难保持镇定,跟着小卢一起往回跑。蛇没有跟来,而是窜到田埂下的草丛里去了。远处一个中年的男子朝着我们狂奔过来,大约是听到我们的惊呼,担心我们的安全。只见男子走拢来却是没有半句关心问询,而是勾头伸腿在草丛里探巡。我连忙说,小心!刚刚有一条蛇躲进去了。男子说,我就是听到你们说有蛇,才跑过来抓蛇的。哦!原来不是担心我们的安全,是来抓蛇的!我们有点自作多情了。

  不远处卢老伯的吊脚楼那边,狗也“汪汪”地叫得热闹,小卢胆战心惊不敢前行了。中年男子没有抓到蛇,也没见恼火,笑呵呵地带我们过去卢老伯家,帮我们吆喝黄狗。卢老伯的家远看是坐落在山坡脚,走近一看,却是一半在坡脚、一半横跨在一条一米多宽的溪沟上,前排屋柱伶仃地立在溪坎的石墩上,清澈的山溪从屋底下潺潺流过,进屋的院门楼梯在吊脚楼右侧,跨溪而上,有趣得很。

  卢老伯是一个一脸和善的古稀老人,七十三岁了,依旧面容红润,精神抖擞。我向卢老伯称赞他的吊脚楼建得独特别致,他立刻得意地指着门上的对联说,看看我的对联(院门对联:屋下银河长流水;屋背翠竹万年青 ),都是我自己拟写的。我又称赞卢老伯的对联形象生动贴切,老人家颇为受用地说,我每年春节都是自己拟写对联,从不去买街上那些印刷的对联,没有意思。老人家是乡间难得的文化人。

  听说我想了解地卢村的基本情况和历史文化,老人很快就将他的心血作品《地卢旅游开发的历史地理景点和故事》(手稿和打印初稿)搬出来给我看。老人是个有心人,收集了不少有关地卢的风景传说等资料,其中山歌(情歌)就有厚厚的一叠。时间仓促,我没有细看,但深为老人的爱家爱村、渴望家乡发展的赤子之心感动。我问老人是什么时候开始收集手中的资料,花了多长时间?老人告诉我说,差不多七八年时间了。自从隔壁的岩脚侗寨开始旅游开发建设,他就着手收集地卢的旅游资料了。老人认为自己的村寨地卢一点都不比岩脚逊色,岩脚有的地卢都有,地卢还有迴龙观、老华山,老华山上不光多珍稀飞禽走兽、古树名木,还有古老的华山寺。老人说起自己的村寨山水,如数家珍,还翻出一叠老照片给我看,看老华山上的千年紫薇树,古老的华山寺里供奉着红脸关公,和尚塔里安息着得道的高僧,坍塌的寺庙前尚有一对威风凛凛的雌雄石狮。卢老伯绝不是夜郎自大,王婆卖瓜。仅从老人手中有限的图文资料来看,地卢的确是一个古老的有深厚历史底蕴的美丽侗寨。

  地卢村包括地卢、丹仙、杨家团、地中、蓼溪等五个自然团寨八个村民小组980余人口,村民以卢、杨、龙三姓居多,还有曾、莫、王姓村民组成。地卢村过去便是通道侗族自治县溪口镇地界,与溪口镇罗城村马家寨毗邻,侗族的民风习俗保留完整、侗民族风情浓郁。仅此浮光掠影、惊鸿一瞥,便让我领略到了地卢侗家人生活的精致、性情的坦荡。

  从卢老伯家出来,溯溪而上不远,走过一座简陋但结实的独木桥,古老的梘子树下有一口古井,水口不大,但是村民们精心地修砌了拱形的护顶,石砌的井壁上雕刻了两尾栩栩如生的鲤鱼,井台上搁着竹筒的长柄水瓢,极是人性化。继续前行,忽见溪沟边一块大青石上,居然有四行笨拙却清晰的字迹,好像是粉笔或是粉石划上的:“郎也开心妹开心,二人同路花同行。人在世间不玩耍,梦中过了六十春。” 话语通俗直白,道理却是参透人生的感悟。这大约是地卢侗家山歌中的一段情歌词。莫不是哪位钟情的侗家男子为梦中相思的阿妹写下的约会暗号?记得刚从卢老伯收集的那一本情歌集里摘录了一段:“今日同妹唱歌玩,千里路远又隔山,东边阳雀西边凤,好不容易花园玩。那日同郎花园游,千里路远隔山头,妹妹有缘同作伴,重新再往花鼓楼。高山难听凤凰音,大海难遇龙翻身,今日同妹把歌唱,二度梅花又重生。”虽不是完全理解歌词含义,但这世间美好的爱情总是让人心灵相通、心生向往,并为之怦然心动的。

  时间已经向晚了,先到的同事电话来催,地卢杨家团的姑娘节晚宴就要开席了。我们继续上车穿行竹海乡道,向杨家团进发。稀疏的雨点开始“滴答”跌落在车窗上,小卢开始担忧期待中的合拢宴和篝火晚会在雨中该如何进行?终于在杨家团热闹的车阵中找到一处泊车位,游客还不少。合拢宴改在室内分桌开席了,黑米饭总是人们的最爱,不光是吃好,还要捎带给城里的亲友。窗外的雨越下越大,檐流哗啦,期待中的姑娘节歌舞表演和篝火晚会都没有了,满桌佳肴难掩青春小卢的惆怅失望。

  我知道,地卢尚属养在深闺人未识,还没有实施旅游开发,不可能象岩脚侗寨那样有业态相对完整的歌舞表演和旅游接待。我只是觉得,姑娘节并没有看到几多回娘家的女子。或许是有的,都在自家屋里陪爹娘吧!我们这些外来的游客中倒是有许多女客的,可惜并不是回娘家。这些年,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深山侗寨的宁静被打破,山外的世界更精彩,侗家的姑娘们如今都到外面打工去了,不似从前在家务农做女红,服侍爹娘;出嫁服侍公婆,相夫教子。从前苗乡侗寨嫁与未嫁的姑娘们大约都不曾走远,四月初八都要回到娘家隆重聚会欢宴、交流知心话、通宵达旦。如今,虽说黑米饭还似从前一样黑亮香浓,农家的菜肴还是从前一样的天然美味,姑娘节似乎已经成了吃喝节日或者是一种对外的表演仪式,在更多的老辈人心中则成了美好的回忆和珍藏的记忆。或许,等到有一天,人们重新眷念家园,回归山林,姑娘节依旧还会是女人们心灵歇息的重要日子。

来源:红网靖州站

作者:姜雪峰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s://www.jingzhouxw.com/content/2017/05/08/7432661.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乡镇传真
  • 部门动态
  • 美丽靖州
  • 其他视频
  • 靖州新闻
  • 怀化新闻
  • 特别推荐
  • 专题频道
  • 书记县长报道集
  • 时政要闻
  • 走进靖州
  • 社会民生
  • 通知公告
  • 文化艺术
  • 学习教育
  • 文明创建
  • 聚焦
  • 疫情防控

阅读下一篇

返回靖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