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打造新时代农业产业化“靖州现象”】靖州杨梅提质增效:“三驾马车”助力杨梅产业转型升级

靖州融媒4月16日讯(记者 钦苏芬 通讯员 张书钊)4月15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坳上镇响水村一片忙碌景象。作为靖州杨梅核心产区,坳上镇以“高位嫁接换品种、精准疏果提品质、钢架大棚调产期”三大技术为核心,推动传统杨梅产业向“果大味甜、错峰上市”转型升级 ,12户“杨梅先锋”的试验田绘就“小杨梅大产业”振兴图景。

嫁接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枮木嫁接(钦苏芬 摄)

在杨梅种植户吴建英的基地里,嫁接技术人员正娴熟地为杨梅苗进行砧木嫁接。对于老化严重的杨梅树,实施大树移植,以更新品种、提升品质。而对于树龄15年以上且树形完好的老果树,则采用“高位嫁接”技术,助力老果树焕发新生。

嫁接技术人员正在进行“高位嫁接”(钦苏芬 摄)

“高位嫁接需根据树体大小定枝,枝条较细的采用撕皮接或切皮接,8厘米以上的粗枝则进行破接。”嫁接技术人员林拥军介绍。

工作人员正在给移栽完成的杨梅树搭建大棚(钦苏芬 摄)

无论是嫁接还是移植后的杨梅树,都需要进行精准疏果。每根枝条留3到5个果子,以确保养分集中,从而提升果实品质。

“以前每棵杨梅树产量40-50斤,如果遇上雨天、病虫灾害产量会减半,现在通过嫁接、疏果等方式,能够让杨梅树每棵产量达到100斤左右,还能让杨梅错峰上市,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杨梅种植户吴建英表示。

工人正在疏果(钦苏芬 摄)

目前,坳上镇已有12户“杨梅先锋”参与技术改良,改良面积300亩。靖州还推出了每亩1000元的品种更新奖补政策,并组建了“土专家+农技员”流动指导队,入园手把手教学,助力杨梅产业的转型升级。

“杨梅是我们靖州的‘名片’,杨梅要想长远发展,必须破除‘靠天吃饭’的瓶颈。改良后的杨梅树不仅质量更优,还能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降低碳排量,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坳上镇副镇长张书钊表示。

一审:李清 二审:滕栋 三审:刘杰华

来源:靖州融媒

作者:记者 钦苏芬 通讯员 张书钊

编辑:邱祖芳

本文链接:https://www.jingzhouxw.com/content/646948/51/14880375.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乡镇传真
  • 部门动态
  • 美丽靖州
  • 特别推荐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通知公告
  • 文化艺术
  • 学习教育
  • 文明创建
  • 黄忆钢报道集
  • 张艳阳报道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靖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