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靖州茯苓生产情况

靖州现有茯苓专业合作社 26 家,茯苓加工企业 129 家,其中规模以上加工企业 39 家,加工户近千户,年加工鲜茯苓8万吨,是全国最大的茯苓初加工中心。

靖州每年保有茯苓种植3万亩以上,其中茯苓标准化种植基地1万亩,通过 GAP 认证基地2000亩,带动全国茯苓种植10万亩以上,修正药业、中国中药、上海医药等全国知名药企纷纷在靖州建立标准化溯源基地,初步形成茯苓产品溯源体系。

靖州现有茯苓菌种厂 216 家,主要生产“5.78”茯苓菌种和“湘靖28”茯苓菌种,年生产量约4000万袋,占全国茯苓菌种产量的80%。

2024年,靖州以茯苓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8.29万亩,茯苓从业人员2万余户7万余人,茯苓全产业链实现综合产值81.59亿元,人均创收3万元以上。茯苓产业成为靖州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产业发展

世界茯苓看中国,中国茯苓看靖州。靖州茯苓产业发展具有超前的规划、宏大的气魄,而且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仅是我国茯苓菌种选育及纯菌丝种茯苓种植技术的发源地、全国茯苓加工贸易的集散地,还是我国茯苓科技文化创新融合地、茯苓健康养生的首倡地。

1.全新的产业发展理念

靖州抢抓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建设机遇,聚焦“世界茯苓之都”定位,坚持规划引领,制定《靖州茯苓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27)》等文件,围绕“一园一平台两基地三区五中心”建设目标,构建“九大体系”,促进茯苓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靖州把茯苓产业作为区域特色重点产业,2021年制定《关于落实三高四新发展战略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靖办发〔2021〕7号),2022年制定《关于加快推进靖州茯苓及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靖办发〔2022〕1号)、《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打造茯苓百亿产业实施方案》(靖政办发〔2022〕11号)等一揽子政策措施,着力推动茯苓等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

2.领先的菌种选育技术

靖州在全国首创用纯菌丝茯苓菌种人工栽培茯苓技术,茯苓菌种选育技术国内领先。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靖州配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南京药学院寻找野生茯苓,从野生茯苓中分离纯菌丝,率先在全国选育出茯苓纯菌丝种“5.78”进行人工栽培,并于七十年代中期在靖州开始示范并推广应用。

1994 年,靖州茯苓菌种厂达到618家,年产茯苓菌种达1000万袋,成为我国茯苓产区菌种的主要供应地。

2004年, 靖州开始进行我国第二轮野生茯苓纯菌丝种的选育工作,经过六年实验筛选,靖州茯苓新菌种“湘靖28”获湖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号:XPD007—2010), 并在全国茯苓产区示范推广。

2013年, 靖州将茯苓菌种“湘靖 28”通过神舟十号卫星送上太空,率先进行太空育种试验并获得成功。

3.科学的人工栽培技术

靖州人工种植茯苓的方法科学、技术先进。目前,靖州茯苓栽培方法已有毛树兜不断根栽培法、松树兜亮蔸栽培法、茯苓段木栽培法、茯苓袋料栽培法、边角料捆把式栽培法、嫁接栽培法等,既提高松树蔸、松树尾、松树枝及残松木资源的利用率,又极大提高茯苓种植效益。

4.中药炮制技艺(靖州茯苓炮制技艺)

靖州茯苓炮制技艺是中国传统中药材炮制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域特色。根据中医药理论,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对茯苓进行加工。常见的炮制方法包括净制、蒸制、切制、朱砂制、土制、米汤制等。这些炮制方法不仅能够改善茯苓的药性,还能增强其特定的医疗功能。据《靖州县志》记载,从明代中期,靖州就有人发现和应用茯苓,拥有悠久的历史,其炮制技艺经言传身教发展至今已传承五代。靖州茯苓炮制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不仅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贡献,也对于保护和发展中国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靖州茯苓炮制技艺”入选靖州县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健全的生产技术标准

I.国家标准

为切实保障茯苓产品的质量安全,靖州相关企业和机构高度重视茯苓生产技术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靖州制定了全国第一套茯苓生产系列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积极推动制定茯苓商品等级行业标准。

靖州抢抓机遇,着力打造茯苓产业标准高地。正在制定《茯苓菌种生产技术规程》国家标准,2024年4月25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已正式立项,正在组织专家起草的标准文本已成正本,等待国家相关机构审核发布正式文件。

II. 国际标准

茯苓 ISO 国际标准项目由湖南补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靖州)牵头,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澳门科技大学共同参与,项目草案 2020年提交ISO 秘书处,2024 年1月进入IS 阶段,即国际标准版(International Standards),2024年2月正式发布。

6.先进的产品研发技术

靖州积极推动茯苓产品精深加工和科技创新,羧甲基茯苓多糖注射剂、抗肿瘤一类新药研究等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茯苓多糖液相不振荡提取、茯苓全天候无硫低温仿生干燥等先进技术取得成功,相继获得国家专利26项。

近年来,靖州积极引导茯苓产业开展研发攻关、科技帮扶、产学研合作。建立全国第一个省级茯苓研究平台——湖南省茯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在筹建茯苓院士工作站,强力推动茯苓产品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

目前,靖州已研发出抗癌药“茯苓多糖口服液”等两个全国独家新药,其他国药准字药品 6 个,研制出“补天胶囊”“茯苓饮”“茯苓面膜”等保健品、食品和美容化妆品110余种。

7.药食同源

茯苓是一味药食同源的真菌。在古代,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历来被当作珍贵的滋补食品为人们所喜爱。目前,靖州县积极拓展茯苓大健康产业,推进多元化发展。大力打开日常化、大众化、普及化的茯苓产品。推出“茯苓油茶鱼”、“心苓鸡汤”、“茯苓杨梅排骨”等一系列茯苓菜系,鼓励餐饮行业烹饪茯苓美食。支持生产企业开发茯苓饮品、茯苓饼、茯苓糕、茯苓面、茯苓酒、茯苓面膜、茯苓霜等群众喜爱的保健养生产品。

8.最大的加工贸易集散中心

上世纪 70-80年代,靖州开始发展茯苓交易及初级产品加工,90年代建成全国最大的茯苓交易市场,周边省、市的茯苓云集靖州,茯苓加工产品畅销全国各大药材市场、药厂、饮片厂,成为全国茯苓产品的集散中心。

2012年以来,靖州茯苓产业迈入快速成长期,茯苓产品集散、加工、贸易空间进一步扩展,茯苓小区、茯苓街、茯苓厂不断涌现,现代化的茯苓城初步形成。

靖州茯苓系列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及香港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年鲜茯苓交易量达10万吨、干茯苓交易量达6.2万吨,年交易量占全国的70%以上,年出口(含转出口)量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二。

近年来,靖州渠阳茯苓小镇入围“省级特色产业小镇”培育名单;“靖州茯苓产业发展”入选国家发改委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靖州茯苓产业集群获评“湖南省中小工业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靖州茯苓现有本土国家级龙头企业 1 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民营企业 500 强企业修正药业落户靖州。

9.功能齐备的产业园区

靖州建成集茯苓科技产业园、茯苓加工贸易中心、茯苓小微企业孵化中心、茯苓文化展示中心、全国茯苓(中药材)及其制品电子贸易平台、茯苓仓储物流中心、茯苓科技研发推广中心、茯苓及其制品质量检验中心、茯苓鲜货市场为一体的全国最大、最具特色的专业化茯苓科技产业园。2023年,获评“全国最具中小企业投资价值园区”“全国营商环境创新创优典范园区”。

中国靖州茯苓加工贸易中心:总占地 500亩,分为茯苓文化展示、商贸交易、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四大功能区,建成加工厂房5万平方米、冷链仓储中心1万平方米、交易服务中心5000平方米及相关配套设施,入驻茯苓加工企业105家、加工户800余户、电商企业21家、物流企业4家,涵盖茯苓产业化开发全过程,辐射云南、贵州、安徽等茯苓主产区和广西玉林、安徽亳州、江西樟树等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

全国茯苓(中药材)及其制品电子贸易平台:2023年1月投入运营,是集茯苓及其制品产品溯源、线上交易结算、质量检验、仓储物流等多方位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式平台,实现茯苓交易流通全程供应链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资源整合及最优利用,为靖州茯苓产业发展插上数字化翅膀。目前,平台已注册采购商2446家,供应商177家,靖州茯苓产品线上年交易额3亿元以上。

湖南省茯苓及其制品质量检验中心:该中心投资4000余万元,辐射湘、黔、桂三省22 个县,是周边区域最大的茯苓产品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可开展茯苓多糖、农残、重金属、真菌毒素、食品添加剂、有毒有害物质等检测参数近487项,可有效保证茯苓产品“来源可知、动向可追、质量可查、责任可究”。

10.完整的产业发展链条

靖州拥有茯苓菌种培育、种植、加工、贸易的完整产业链条。

靖州茯苓菌种繁育研发中心。该项目主要包括研发基地、 茯苓菌种培育厂房并配套生产、研发的相关设备设施。该项目聚焦打造“靖州茯苓菌种”品牌新高地,通过整合茯苓菌种优势资源,统一茯苓菌种生产标准,规范生产工艺流程等方式,实现茯苓菌种生产智能化、规模化及集约化,形成规模叠加放大效应。项目建成后将助力靖州茯苓菌种提质升级,通过和中科院合作对现有菌种提纯复壮及研发新菌种,补齐以茯苓为主的中药材产业链菌种研发短板,进一步巩固靖州茯苓在全国的优势地位。预计2025年靖州茯苓全产业链产值过百亿元。

11.交流与合作

靖州积极开展全国性茯苓系列活动,走出去、请进来,推动行业交流与合作,持续提升靖州茯苓知名度和影响力。

Ⅰ. 国内交流与合作

靖州茯苓种植能手和经纪人走出靖州,积极向外拓展茯苓产业发展空间。目前,靖州有上千名茯苓种植技术人员及经纪人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江西、陕西等国内21个省,建立200多个茯苓种植基地。

靖州积极与国内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加强合作,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菌物学会形成长期合作关系,李玉院士、王辰院士、郭良栋理事长等权威专家经常指导靖州茯苓产业发展。2020年,中国菌物学会茯苓分会在靖州挂牌成立。

2017年,靖州成功举办第二届全国茯苓大会。2023年,靖州又成功举办第三届全国茯苓大会暨第六届武陵山(怀化)国际健博会。2025 年靖州将继续举办第四届全国茯苓大会。

Ⅱ. 国际交流与合作

落户靖州的湖南补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美国泛华公司、哈佛大学加强医药和大健康食品研发;靖州抓住怀化国际陆港南片区建设机遇,积极寻求与东盟国家合作,做大茯苓产业出口体量。

来源:靖州融媒

编辑:邱祖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乡镇传真
  • 部门动态
  • 美丽靖州
  • 特别推荐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通知公告
  • 文化艺术
  • 学习教育
  • 文明创建
  • 黄忆钢报道集
  • 张艳阳报道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靖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