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喜迎党代会 共谱新华章】靖州县第八次党代会系列报道之一:赓续脱贫攻坚精神 奋进乡村振兴征程

靖州融媒体中心7月29日讯(记者 王璨)脱贫攻坚,久久功成。五年来,靖州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全县3461名干部尽锐出战,44087名贫困群众全部如期脱贫,6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顺利实现脱贫摘帽。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被评为“好”的等次,全市排名第一。“四支队伍集村部”工作经验在省、市推广。

齐心攻坚 汇聚脱贫攻坚澎湃合力

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

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不完全到位,多种扶贫力量在村里“各唱各调”,少数干部出征不实战、出工不出力……针对脱贫攻坚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靖州发出“百姓在哪,干部就在哪;民声在哪,干部就在哪”的号召。

“把最精锐的力量派到最前线去解决问题。”2018年开始,靖州抓住问题症结,探索创新“四支队伍集村部,干群同心攻脱贫”工作法,将扶贫单位一把手下沉到贫困村担任前线指挥长,组织联村县领导和帮扶单位负责人、包村乡镇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村支两委干部等“四支队伍”,组建联合党支部,统一指挥,早签到、晚集中,集体办公,解决问题。

干部沉下去,民情收上来。“四支队伍”常态化驻村集中办公,对排查和整改脱贫攻坚中的问题起到了关键作用,贫困户的烦心事也一件件得以解决。

平茶镇小岔村贫脱贫户陆亮平是残疾人,不会讲话,一家四口生活曾经很艰苦。在村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帮助下,他开了一家豆腐作坊。如今,他注册的“哑巴豆腐”名气越来越大,年收入达3.6万元。

新厂镇地交村村民李德镜突发疾病,县直联村帮扶单位负责人吴文樱第一时间将他送往长沙治疗,最终转危为安。

坳上镇木洞村脱贫户李昌彦妻子双目失明,家里曾经极度困难。副镇长吴应岗作为包村乡镇干部,发动自己的亲友,四处推销叫卖,帮李昌彦卖出杨梅苗4万株……

脚上粘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全县共派出125支驻村帮扶工作队,3415名干部结对帮扶,开展排忧解难济困、入户政策宣讲,制定“一户一策”脱贫规划。“四支队伍”一次次的走访帮扶,打通了宣传、教育、服务、凝聚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贫困群众的心暖了、情近了,脱贫致富的劲头更足了,全县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当前,按照县委、县政府擘画的蓝图与精准路径,全县上下勠力同心、全力以赴,汇聚起了最澎湃的乡村振兴合力。

兴好产业 全力造血拔穷根稳成效

渠阳镇林源村的数千亩梨园里,沉甸甸的翠冠梨挂满枝头,当地农民的“致富果”丰收又热销。

近年来,林源村村支两委在惠农政策指引下,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带领村民抱团发展,成立专门合作社。同时,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广无公害早熟梨标准化生产栽培技术,对梨树实行套袋、生态控虫、施有机肥等绿色化管理,大大提高了梨子的产量和品质。

经过多年发展,林源村和相邻的红旗村、排牙山国有林场形成了近万亩的金秋梨主产区,种梨果农达1000多户,每亩纯收入超过3000元,金秋梨已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果”、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大暑时节,渠阳镇的乡间山林郁郁葱葱,境内的五老峰种养专业合作社千亩杨梅种植基地仍焕发着勃勃生机。基地内,十几名工人正忙着对杨梅林进行夏季修剪、除草、清园。杨保佑是合作社社员之一,也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合作社做事有2000元一个月,事情轻松,又能照顾两个孩子,现在我已经很满足了”,正在除草的杨保佑一边干活一边开心地说道。

彭作勤是渠阳镇春阳村的脱贫户。2019年,他瞄准了辣椒种植,在驻村第一书记吴海安的帮扶下发展起了辣椒产业。吴海安为彭作勤争取到政府小额贴息贷款5万元,帮助彭作勤全力发展辣椒产业。2020年,彭作勤纯收入达10余万元。

这只是靖州发展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靖州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脱贫的长久之计和根本之策。根据“四跟四走”的产业发展思路,按照“政府搭建园区平台、园区培育龙头企业、企业链接基地农户”的方式,形成了“一颗杨梅、一窖茯苓、一个核桃、一根竹子、一头生猪、一粒种子”,“六个一”特色产业扶贫机制,实现了“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产业帮扶”。

“一颗杨梅、一窖茯苓、一个核桃、一根竹子、一头生猪、一粒种子”

2020年,杨梅产业覆盖8个乡镇22个村,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万人,年人均增收3200元;茯苓产业规模达350万窖,年集散7.8万吨,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00户8200人,年人均增收3000元;山核桃产业覆盖7个乡镇31个村,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86户12433人,年人均增收1300元;种植楠竹15.83万亩,引进康尔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流转林地3万亩,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00户7600人,年人均增收600元;建成5个标准化制种基地,制种总面积达5万亩,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31人,年人均增收2600元。一串串产业发展的真实数据,奏响了精准扶贫最强音,也让越来越多贫困群众搭乘扶贫产业“专列”,驶向小康梦想。

“志”“智”双扶 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靖州坚持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从激发脱贫意愿、增强脱贫信心、焕发新风正气等方面入手,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强化宣传教育,增强贫困群众底气、激发贫困群众志气。特别是广大帮扶干部,积极融入贫困群众之中,通过心贴心的服务,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同时把信心和志气送到贫困群众心坎上,引导他们铆足精气神,立志拔穷根。

“以前总觉得脱贫遥遥无期,没有信心,多亏了驻村第一书记的鼓励和关心,支持我发展苗木种植和养猪产业。”回忆往昔,甘棠镇高峰村易地扶贫搬迁户张书友感叹道。

张书友原来居住的高峰村是一个偏远山区,耕地面积少,夫妇俩没有资金和技术,仅靠几亩薄田收入微薄。2016年,张书友一家成为第一批易地扶贫搬迁户,搬迁到了甘棠集镇集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扶贫帮扶责任人和镇村两级干部多方着力,邀请技术员手把手教授张书友技术,帮他联系落实了扶贫产业小额信贷5万元。2018年,又帮助张书友与人合伙一起承包下靖州县温氏联村种养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小区。

“今年,我承包的养殖小区出栏肥猪有4800头,注定是个丰收年。”张书友开心地说。

五载勤耕耘,今朝硕果丰。“十三五”期间,靖州整合扶贫专项资金240万元、涉农资金440万元,扶持搬迁户发展杨梅、畜牧、烟叶等特色种养业产业增收,通过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带动就业、资产入股合作社、发展庭院经济、提供公益性岗位、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等方式,实现易地搬迁户增收脱贫,使全县644户2817人后续帮扶措施100%覆盖,2019年易迁户脱贫率达到100%。靖州共完成易地扶贫搬迁644户、2817人,现已全部搬迁入住,后续发展稳定,搬迁群众满意。

千年追得梦圆时,万里征程今日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全县上下将齐心协力,咬定青山不放松,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赓续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建设现代化新靖州的奋进篇章!


来源:靖州融媒体中心

作者:王璨

编辑:储昌枝

本文链接:https://www.jingzhouxw.com/content/2021/08/01/9728768.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乡镇传真
  • 部门动态
  • 美丽靖州
  • 其他视频
  • 靖州新闻
  • 怀化新闻
  • 特别推荐
  • 专题频道
  • 书记县长报道集
  • 时政要闻
  • 走进靖州
  • 社会民生
  • 通知公告
  • 文化艺术
  • 学习教育
  • 文明创建
  • 聚焦
  • 疫情防控

阅读下一篇

返回靖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