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义务教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召开的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是教育的神圣使命。

  义务教育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学生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性的阶段,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在义务教育阶段,大力推行养成教育、教会学生怎么做人,是中小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最有力的抓手,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也是素质教育中最基础、最根本、最重要的内容。为对标义务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帮助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本文从义务教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养成教育的状况,分析总结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一、新时代标定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一个重大政治判断。这一判断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时代内涵,标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使命。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接受当代教育的起步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生活在和平环境之下,没有体验过民族生死存亡的苦难,没有经历过血与火的历史洗礼,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的严峻考验,没有足够丰富的人生阅历。如果不加以引导,就难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

  念;难以厚植爱国主义情;难以胸怀远大抱负与脚踏实地、肩负起时代大任。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使命在肩、责任重大。

  二、当前义务教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养成教育存在问题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习惯养成看似一件小事,却关乎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和一个民族的素养。养成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习,又学会生活、学会发展。课题组通过对全市近百所中小学调研走访发现:养成教育城市学校好于农村学校、低年级好于高年级、女生好于男生。许多未成年人并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这其中有学生主观方面的问题、还有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这已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大短板。

  (一)学生自身问题

  1.认知模糊,信仰缺失。年龄偏小,是非辨别能力较低,对是非、真善美还不能有比较正确的判断。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对人生和未来没有什么规划,对社会、对自己的人生缺乏理想,缺乏信念;对爱国主义精神缺失,对民族精神淡漠;对民族英雄、模范人物缺乏仰慕之心,缺少应有的敬重。

  而更多的是对现代影视偶像的盲目崇拜与追逐,价值观念的错位,言行举止的失范,自我认知模糊、信仰缺失。。

  2.情感“灰暗”,志趣低俗。热衷于上网打游戏、聊手机、看微信;对有益身心健康一些事物不感兴趣,仅有“三分钟热度”,不能做到用心和专注。许多学生犯了错误,不是从内心来反省自己,而是想方设法逃避责任。如把遵守纪律看成是软弱怯懦,把尊敬老师认为是溜须拍马的表现,把与老师公然对抗、损坏公共财物、危险行为看成是英雄行为,当同伴好友违纪时不仅不加以劝阻还提供方便掩护。

  3.意志薄弱,精神疲软。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心智尚不成熟,很多是独生子女,物质条件较优越,自我中心意识强,与人沟通能力弱,未能形成坚强的意志,也未能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以致面临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容易自暴自弃、吃不了苦、受不得累、精神消极懈怠。

  4.行为不检,任性随意。调查发现,一些学生“惟我独尊”观盛行,个人主义至上。由于家庭的过分 “呵护”和“优待”,使他们从小养成懒惰、任性、自私、孤僻、冷漠、缺乏责任心等不良习惯。还存在贪图享乐、大肆挥霍钱财,诚信缺失、经常撒谎,迷恋网吧等行为。生活中稍不如意,便采取各种极端方式进行抵制反抗,严重者离家出走,极少数未成年人甚至养成极端自私自利的性格,无法与别人交往,

  无法和社会沟通。部分在校学生中出现抽烟、酣酒、结拜、厌学、逃学等不良行为的现象有逐渐蔓延之势,成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发生的前兆,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影响。

  (二)学校方面

  1.重教轻育,落实不力。大部分学校虽有完整的政治思想教育体系,但受考核机制的影响,对学生的养成教育重视还不够,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有检查时抓一下,不检查就放松了,不能做到有始有终,落实乏力。

  2.思路不清,目标不明。部分学校对学生养成教育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没有清晰的思路和较为完善的目标体系。不能本着近、小、实、亲的原则开展有效的教育活动。

  3.教育方法不当,内容脱离实际。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养成教育缺乏创新,依然是简单说教和灌输,不注重过程,只强调结果,过多强调统一性,忽略学生差异化和个性的存在。出现问题也采取管、压、控、罚等简单粗暴的方式,带有很大的强制性,忽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违背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4.主导作用不强,合力形成不够。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没有形成合力,没能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影响,学校教育

  没有发挥主导作用。

  (三)家庭方面

  1.家长教育意识淡薄。大多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学习成绩过分关注,而对孩子是否有孝心、同情心,是否诚实、乐于助人、勤俭节约、刻苦耐劳等不太在意。重智力投资,忽视了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有些父母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呵护备至,过分娇惯、溺爱;有的父母脾气比较粗暴,孩子犯了错不问是非就是一顿暴打;一些单亲家庭、再婚家庭遇事拿孩子撒气,未能积极疏导孩子心理,使孩子形成自卑、孤僻、好攻击、脾气暴躁等性格。

  3.家长监管缺位。在农村中小学有近四分之一的孩子是留守儿童,隔辈监护,放任自流。父母很少与孩子有正常的沟通,不能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忽视孩子品德行为方面的管理和教导。

  (四)社会方面

  1.不良的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社会现象形形色色、纷繁复杂,不仅存在着真善美,也存在着假恶丑,特别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旧的道德规则被打破,新的规则秩序没有建立完善,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不断出现。享乐主义、拜金主

  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非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大量存在。这些都会给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心灵造成污染,有的甚至被染“黑”。

  2.融媒体时代的冲击。融媒体时代,海量的信息。为吸引观众,许多媒体充斥思想极不健康的内容,如宣传暴力、凶杀、色情等,用极端刺激的虚拟游戏调青少年的好奇心。一些从小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们很容易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失去对现实生活的乐趣。而虚拟世界中带有颓废、消极色彩的内容会对辨别能力较差的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三、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养成教育质量的对策

  (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是抓好“养成教育”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要形成共识,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学校工作首位,真正认识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从学校领导到全体教职工必

  须更新育人观念,端正办学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到“四坚持”、“四抓。”即坚持思想品德教育为首,抓“五育”并举,坚持面向全体,抓后进生的转化;坚持全程负责,抓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坚持全面丰收,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广大教职工的思想统一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根本宗旨上。树立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人人都是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增强全员思想品德教育意识。各级各类学校要健全完善了党组织负责人和校(园)长为第一责任人,职能处室具体负责,工、青、妇等群团组织配合,全体教师参与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做到机构健全、人员落实、责任明确,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积极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提高师德水平是推行"养成教育"的首要前提

  1.加强师德修养。习近平对思政课教师提出来更高要求,第一,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第二,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第三,思维要新,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

  正确的思维方法。第四,视野要广,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第五,自律要严,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第六,人格要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

  2.在年轻专任教师的培养上,应加强对其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的教育,教会他们实施养成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加强他们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使他们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树立养成教育的理念和思想;加强其自身传统美德和文明素养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师德水平和师范素质;加强对他们教育的指导,特别要注意提高他们作为班主任、辅导员的组织活动能力,并作为教育德育成绩的评估指标之一。

  3.对于其它科目在职中小学教师,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养成教育水平,丰富养成教育的方法,增强养成教育的成效,使中小学教师能够真正成为既能"教书"又会"育人"的优秀人才。教师要严以律己,以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

  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4.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把师德水平和养成教育水平作为评价教师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引导教师们把关注的重心由智育转移到德育上来,把德育的重点转移到养成教育上来。

  (三)校园文化建设是推行"养成教育"的有效载体

  1.坚持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养成教育相结合。校园文化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价值的取向。在推行养成教育的过程中,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

  2.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中应明确提出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和规划。要充分发挥非教学因素的积极作用,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四个层次去构建高品位校园文化。同时,应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在经费上应予以保障。

  3.学校应制定具体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方案,注重构建师生文化交流平台,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组建各类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定期举办全校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在各类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

  (四)学校、

  1.学校与家长相互配合,校内外共同开展养成教育。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道德知识上的教育和行为上的规范训练;而在家中,父母要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孩子,指导并监督他们待人接物的文明礼仪。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校长热线"等沟通机制,充分利用和参与校园网络、微信,在发现学生不良倾向时,教师和家长要及时沟通,相互配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疏导和教育。

  2.学校和社区形成共建关系,使社区成为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大课堂。学校应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开"做社区义工、为社区服务"的活动,使他们在有意义的公益活动中形成优秀的道德素养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社会各界,特别是新闻媒体,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使各方面形成这样的共识: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大力推进养成教育,使孩子们在中小学就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备一定的传统美德、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道德基础。

  总之,,养成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养成教育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加强学生自我形象的完善,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也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张军玲

编辑:redcloud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乡镇传真
  • 部门动态
  • 美丽靖州
  • 其他视频
  • 靖州新闻
  • 怀化新闻
  • 特别推荐
  • 专题频道
  • 书记县长报道集
  • 时政要闻
  • 走进靖州
  • 社会民生
  • 通知公告
  • 文化艺术
  • 学习教育
  • 文明创建
  • 聚焦
  • 疫情防控

阅读下一篇

返回靖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