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浅析如何发挥林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林业是“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生态建设、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生态文化等多个领域,在乡村振兴伟大事业中必将大有可为。靖州作为湖南省重点林区县之一,林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全县现有农业人口22.8万人,全部为涉林人员,村级集体经济的70%以上、林农收入的60%左右直接或间接来自于林业,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目标的重要优势和关键基础在林业。

  一、林业基本情况

  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69.6万亩,占县域面积的81.4%,有林地面积231.5万亩,森林覆盖率74.93%,森林蓄积量1313.1万立方米,人均拥有量位居全省第一,是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国家林业经济示范基地和全省林业十强县,也是“中国杨梅之乡”、“中国茯苓之乡”。近年来,我县林业围绕“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的奋斗目标,积极实施退耕还林、长防林、速生丰产林建设工程,大力发展茯苓、杨梅、山核桃特色产业,积极探索以林种、林养、林游等为主的林下经济模式,林业产业建设和生态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全县马尾松、杉木、毛竹、杨梅、山核桃、花卉苗木六大主导产业基地面积累计达150万亩以上。形成了以生产中纤板、细木工板为主的,门类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林业加工体系,120余家竹木加工企业年经营加工能力达40万立方米,木材综合利用率达98%。全县拥有省级林业龙头企业6家,从事林下经济的专业合作社20余家,其中省级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社4家,省级示范基地3个,是全国最大的茯苓生产、加工、集散地,每年收购县外鲜茯苓达7.8万吨,年产干茯苓2.7万余吨,交易量占全国的60%以上,出口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二。 2018年全县林业总产值达28亿元。2016年以来,累计整合资金2900余万元,实施林业扶贫项目30余个,为全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大动力。

  近年来,我县林业工作成果获得国家、省、市的充分肯定,2015年成功创建五龙潭国家湿地公园和湖南靖州国家森林公园。2017年被人社部、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县”。

  二、主要工作措施

  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着力将林业工作与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奋力谱写林业事业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崭新篇章。

  1、抓好造林绿化,建设美丽乡村。重点抓好人工造林、三边绿化、村庄绿化等工作。2016至2018年,全县累计完成造林6.6万亩,森林抚育5.2万亩,全民义务植树123万余株,每年任务完成率均达100%;投入500余万元,完成高速公路沿线林地绿化和靖州互通空坪荒地景观造林绿化工程,完成G209两侧补植补造、S222、S319靖州段和坳上至三锹公路绿化工作;大力推进秀美村庄建设,建成县级示范村6个、达标村21个,实现城在绿中、人在景中、村在画中的绿化目标。近年来,我县三锹乡地笋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寨牙乡岩脚村被评为全省“绿色湖南—秀美村庄建设”示范村。

  2、强化资源管护,建设生态乡村。区划界定天然商品林保护面积62.45万亩(其中纳入天然商品林管护补助面积5万亩),占县域面积的18.8%,全部纳入禁伐范围。划定生态公益林面积49.7万亩,占县域面积的15.1%,全部为国家级国防公益林。根据《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划定生态红线保护范围104.52万亩,占县域面积的31.53%,实行封闭式保护,全面禁止采伐。登记挂牌保护古树名木1811株。区划靖州国家森林公园、五龙潭国家湿地公园、飞山-苗乡侗寨省级风景名胜区、埋头鲤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青靛山县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等6个自然保护地,总面积达32.24万亩,占县域面积的10%。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森林防火工作,近年无重大林业灾害发生,筑牢了全县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屏障。

  3、严格依法治林,建设和谐乡村。主要通过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打击涉林违法犯罪,调处涉林矛盾纠纷等有效措施,切实维护全县林区社会和谐稳定。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乡镇与各村组层层签订《靖州县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压紧压实了森林资源保护发展责任。先后投入300万元,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化科技手段,在全省首创由卫星遥感影像监测、道路实时监控、护林巡山监测三大系统组成的县级森林资源监测平台,全面构建起无缝隙、全覆盖的森林资源监管体系。不断加大对乱砍滥伐林木、乱征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滥挖野生植物的“四乱四滥”林业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2016年以来,共办理林业行政案件107起,没收木材650立方米,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29万元;依法依规办理征占用林地审批手续63个,征占用林地面积1410.9亩,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1234.8万元。积极调处涉林矛盾纠纷,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调处山林纠纷75起,解决争议面积1420亩。

  4、发展林业产业,建设幸福乡村。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优势,重点发展以茯苓、杨梅、山核桃等为主的特色种植产业,以人造板、林产化工、森林食品、林药加工等精深加工产业,以林种、林养、林游为主的林下经济。2016年以来,全县完成杨梅新造1万亩,山核桃新造0.5万亩,巩固和新建杨梅、山核桃、油茶丰产栽培建设示范基地40个,面积0.9万亩,培育和扶持科技示范户55户,全县特色产业基地规模持续壮大;积极引导林工企业入园转型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形成规模化、集约化、产业经营。扎实开展招商引资,成功引进总投资5亿元的深圳康尔竹产业项目,将有力带动全县林工企业向精深加工发展。制定了《靖州县关于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成功将龙丰公司1000亩茯苓种植示范基地和1000亩杨梅林下套种葛根药材基地建设项目申报为林下经济省级扶持项目,2018年全县林下经济总产值达14亿元。积极落实生态扶贫政策,选聘生态护林员309人,工资标准为每人每年1万元,选聘公益林护林员132人,工资标准为每亩1.5元,有效解决了林区群众,门前就业问题,进一步拓宽了林农增收致富的渠道。

  5、深化林业改革,建设活力乡村。2016年,国家林业局将怀化市列为全国22个、湖南省唯一的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市委、市政府明确由我县承担探索建立新型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试验任务。我县抢抓这一重大机遇,着力构建“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新型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森林资源资产抵押收储等重点改革任务。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成立林业经营、林下经济、资源保护等各类专业合作组织93个,入社农户4320户,经营林地面积20.8万亩。制定了《靖州县森林资源经营权流转登记管理办法》《靖州县森林资源资产抵押收储实施方案》和《靖州县森林资源资产抵押收储管理办法》等,为进一步盘活森林资源资产,吸纳各类资本投入林业,激发林区发展活力打下了良好基础。

  6、繁荣生态文化,建设文明乡村。生态兴则文明兴,繁荣生态文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乡风文明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县按照“建设两大园区,推进四大融合”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即:加快建设五龙潭国家湿地公园和排牙山国家森林公园,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调优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自然景观等有效措施,着力将其打造成为开展科普宣教的有力平台和展示靖州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靓丽名片。大力推进生态保护与乡村发展规划相融合,引导有条件的乡村发展森林旅游产业,打造森林生态旅游乡镇;与村规民约相融合,将林业相关法律法规、森林防火、古树名木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内容列入村规民约,提高村民自觉保护生态的思想意识;与教育教学相融合,挂牌设立湿地自然学校,将湿地保护知识列入教学课程,并积极开展森林防火、生态保护进校园和以生态为主题的征文、摄影活动,营造浓厚的生态保护氛围;与民俗文化相融合,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制作以生态保护为主题的民族歌曲、传统手工艺品,形成独具魅力的生态文化,带动乡风文明建设。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是典型的山区林业县,由于农业人口较多,经济基础较差,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比较落后,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

  1、森林资源质量还不够高。全县主要以大面积、连片营造松、杉树种为主,虽然总体不缺绿量,但缺绿质,森林资源林分结构单一、质量不高、景观不优,森林抗灾能力和生态功能均有待提升。

  2、乡村绿化缺少细致规划。没有立足发展需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进行细致规划,存在“千镇一面、千村一面”的同质化现象,乡村美如画的绿化美化目标还未实现,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条件还十分薄弱。

  3、林业生产方式仍然粗放。粗放的森林经营方式仍占主导地位,林业科技进步与生产技术落后并存,林农掌握的科学经营管理相关知识较少,刀耕火种局面仍未改变,导致林业投入成本较大,林地产出却不高,且森林火灾、林业病虫害仍时有发生,林农群众收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4、林业产业发展还有短板。一方面全县林产工业经营加工水平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加之当前木材市场疲软,木材经营困难,全县木材生产加工企业普遍开工不足,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以林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乡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我县虽拥有广袤的林地资源和丰富的森林资源,但实际到乡村,林业产业还是以散、小、差经营为主,比如林下经济、林业特色种植等,农户个体经营的较多,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较少;乡村森林旅游仅地笋苗寨、岩脚侗寨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林业碳汇、森林康养等林业新型业态发展也严重滞后,未形成明确的发展思路和规划,林业产业还未真正成为促进乡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5、生态保护意识相对薄弱。由于全县农业人口基本分布在林区,历来就有“靠山吃山”的习惯,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态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特别是山林被划入生态红线和自然保护地全面禁伐保护后,暂未出台相应的补偿政策和机制,群众收益全无,对此反映强烈,造成林区乱砍滥伐、乱征滥占、乱捕滥猎、乱采滥挖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因生产生活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

  6、林业体制机制有待健全。虽大张旗鼓的开展了林业改革,但由于牵涉部门较广,政策出台较为困难,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森林资源资产抵押收储等改革举措迟迟未能落地实施,林权流转、抵押贷款困难,造成各类资本投入林业的渠道还未完全畅通,林业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明显的经济优势。

  7、林业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国家项目资金投入林业的资金少、标准低,如造林、抚育补贴仅每亩100—200元,实际林农造林成本每亩约600元,林农面临的资金压力较大;国家生态补偿标准较低,如公益林补偿标准为每亩21.5元,其中国家、省补偿每亩15.5元,县财政提标每亩6元,离林农群众的经济损失还有很大差距,群众保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不高;林区道路、森林防火等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一定程度影响了林区群众的生产生活。

  四、下步工作思路

  1、调优森林质量提绿质。一是加强封山育林。对天然林等特殊林种和生态红线区、重点生态区等特殊区域实行封山育林,严禁或限制采伐、开垦、采石采矿等行为,提高森林质量。二是创新管理手段。完善升级森林资源监测平台,加大对各种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并运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加强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监测防治,维护森林资源安全。三是优化林分结构。积极开展林木良种培育、无节良材、优材更替等科技试验,着力提高森林质量和效益;带动林区群众、林业经营主体根据各乡村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发展需要,科学规划、营造各具特色的景观树、珍稀阔叶树等,真正实现成林、成材、成景的森林培育目标。四是抓实生态修复。认真摸底调查我县裸露山体、石漠化、矿山、采砂采石场等生态薄弱地区范围,争取生态修复资金,全面实施复绿工程。五是加大林业投入力度。积极向上争取各类惠民政策和项目资金,促进乡村林业建设。积极向上建议加大生态补偿力度,提高群众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2、推进产业转型增效益。一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我县杨梅、山核桃等特色产业已具有相当规模,我们将积极主动对接,争取资金进一步提升产业基地质量和规模,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二是不断优化林工产业。林工产业是促进林区乡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必须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符合靖州发展实际的精深加工项目,提升全县林业精深加工水平;必须引导企业向加工园区聚集,充分发挥产业集聚的优势,延伸产业链条。树立品牌优势,提高整体市场竞争力。三是深入挖掘林下经济。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格局,促进了林区增效、林业增产和林农增收。四是探索建立碳汇机制。我县森林资源丰富,碳汇储量较大,具备发展林业碳汇产业的良好基础,我们将积极学习碳汇交易机制和模式,培养相应的专业人才,全力争取建立林业碳汇试点。五是积极发展森林康养。抓好五龙潭国家湿地公园和排牙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将森林康养理念与森林旅游紧密结合起来,形成集旅游、休闲、医疗、度假、娱乐、运动、养生、养老等为一体的健康产业。六是鼓励发展乡村旅游。把乡村的山水田园融入到独有的地域文化中整合开发,打造集休闲娱乐、风景观赏、度假体验等为一体的多样化乡村旅游产品,形成一村一景的旅游品牌,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3、深化林业改革添动力。一是推动“三权”分置落地实施。进一步完善“三权分置”实施方案和办法,按照“明确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林地经营权”的思路,确保集体林地权属分明,分置并行。二是建立健全林地流转管理制度。规范流转、评估、抵押、采伐等行为。加强流转合同管理,引导流转双方使用合同示范文本。完善工商资本租赁林地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严格准入门槛,确保林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三是优化林权抵押贷款机制。建立“林权抵押+保险保证”贷款模式,优化适合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发展的评审制度和工作流程,建立完善林权抵押贷款的尽职免责机制,加快组建林权收储担保机构,切实加强风险防范。林权抵押贷款符合小微企业贷款条件的,可以享受规定的优惠政策。

  4、丰富生态文化展魅力。按照“山清水秀、村容整洁、民风淳朴、留住乡愁”的要求,重点推进秀美村庄建设,科学规划绿化工程,严格保护古树名木等乡村符号,促进农村面貌大变样。深入挖掘生态文化资源,与我县风情浓郁的苗侗文化、南方独有的杨梅文化、极具历史底蕴的飞山文化加以融合,将五龙潭国家湿地公园和排牙山国家森林公园打造成争取生态建设资金的实体平台、繁荣生态文化的重要载体、展示生态建设成果的亮丽名片。筹划创作一批反映靖州林业精、气、神,有影响力的生态文化作品。通过积极弘扬林业主旋律,建设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不断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为生态建设和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李昌贵

编辑:redcloud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乡镇传真
  • 部门动态
  • 美丽靖州
  • 其他视频
  • 靖州新闻
  • 怀化新闻
  • 特别推荐
  • 专题频道
  • 书记县长报道集
  • 时政要闻
  • 走进靖州
  • 社会民生
  • 通知公告
  • 文化艺术
  • 学习教育
  • 文明创建
  • 聚焦
  • 疫情防控

阅读下一篇

返回靖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