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关于靖州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靖州县紧紧围绕打造“特色农业大县”战略目标,以开展精准扶贫、发展特色农业、建设美丽乡村为重点,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改革,着力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为了解专业合作社的发现现状及运行状况,笔者从去年来,对靖州农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详细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靖州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县委、县政府组织发动村组干部带头创办合作社并提出打造“特色农业大县”引领工程,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特别是种植业合作社的数量和质量有了明显提升,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为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县已登记注册备案的专业合作社661个,国家级示范社4个,省级示范社7个,县级示范社40个。专业合作社成员18124户。 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力量。

  调查发现,靖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呈现出四个特点:

  1.覆盖产业广。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领域涉及种植、养殖、农机、农资等多个行业, 其中,种植业158个,种养业272个,养殖业19个,农机14个,林业种植加工15个, 其它18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覆盖到全部的农业产业和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

  2.领办主体多。从合作形式和组建方式看,主要有龙头企业支撑型合作社5家;村级组织牵头型合作社24家;市场牵动型合作社15家;能人带动型合作社98家。同时,还出现了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多主体带动发展的格局。

  3.典型示范强。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围绕当地已经形成的主导产业或特色产品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比如成立于2010年7月的国家级靖州阳光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当地生态自然环境和土壤、水质含硒等特点,发挥土地、劳力、实用技术资源充足的优势平台,与国家、省、市、县各级农科机构,农业专家的现代农科技术进行有效对接,与商家合作,共同开发出一种新兴区域性立体,循环富硒产业经济模式----阳光富硒农业,合作社以社员照单种植,合作社加工生产,公司按约收购运作。实行种植、收购、加工、包装,品牌、销售等六统一一体化经营模式,在我县藕团乡,甘棠镇,新厂镇建立了绿色食品种植基地。辐射带动当地600多农户,种植优质富硒水稻4500多亩,基地农民增加收入570万元。

  省级龙头企业湘百仕酒业通过“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组建了湘百仕杨梅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按照贫困户55%,村集体5%,合作社10%,公司30%收益分配方式进行分红。目前,湘百仕在四个村发展有机杨梅5000亩,预计杨梅盛果后,村集体每年可获利20万元,贫困户人均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

  4.扶持力度大。为了提高专业合作社对农民脱贫致富的带动作用,我县先后为合作社争取资金500多万元,同时,积极组织科技、人社、农业等部门开展各类科技培训班。去冬今春,全县共举办各类农民科技培训班68期,受训农民(社员)38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6万多份、图书资料1800余份。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种养和管理水平,促进了农业产业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合作社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在脱贫攻坚的战斗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提高了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农民专业合作社特别是依托能人大户、流通市场建立的专业合作社,发挥了带动、组织、引导农民的重要作用,广大农民群众的商品意识、市场意识逐步增强,创市场、搞经营的能力不断提高,使分散的农户与开放的市场有效对接,切实增强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推动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发端于特色产业,而其发展又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壮大,这种“双促双赢”的良好效应在我县种养产业发展方面体现的尤为明显。靖州大堡子镇岩湾村音乐跑山鸡专业合作社以苗乡600亩山坡为养殖基地,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经营模式,通过每人1000元的扶贫资金的扶持,发展音乐跑山鸡养殖。把贫瘠的苗山变成了“金山银山”。目前,已有28户贫困群众入股合作社,养殖音乐跑山鸡4000多只。2016年,28户贫困群众实现人均收入3100元,全部实现“脱帽”。

   (3).提升了农业生产的集约化水平。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拓展服务范围,提升服务层次,走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路子,衔接农户、对接企业、连接市场,成为促进农业产业化的有效载体,加快了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进程。

  (4).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外追求经济效益,实现成员利益最大化,对内以服务为宗旨,通过统一供应农资,落实最低保护价等手段,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如靖州温氏渠阳镇官团村养猪场通过财政补助、小额贷款、一村一品等发展项目的扶持,去年投资320万元,建成年出栏6400头生猪的养殖场,同时养殖场以优先安置贫困户工作作为脱贫利器,把全村最困难的4名贫困户,安排到生猪喂养管理工作岗位,按照固定工资+提成(零工)的方式,贫困户人均月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实现了全家脱贫致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步伐、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专业合作社“名不副实”。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着较多问题。名为合作社,实则是由家庭人员出资,整个合作社的运作、利润分配往往由一个人说了算,成为“一人合作社”,“家庭合作社”,没有合作基础,缺乏合作成员,偏离立法初衷。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时规范的《章程》、明确的分工和完善的机制,在设立后大多流于形式,停留在字面上。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如成员文化程度低、小农意识强、民主意识缺失、管理水平差,虽然依据章程设立了各项组织机构和各项制度,但能真正发挥作用的寥寥无几,缺乏运行规范,内控形同虚设,进而导致管理行为的随意和经营行为的混乱。一些农业规模企业名为设立了合作社,实则是是为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套取国家补助资金,从而组织当地农民凑人数设立合作社,这种合作社只具法律形式,成立后并没有按合作社的章程进行运作,更没有以合作社的名义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合而不作,成为“空壳合作社”。

  2.农户通过合作得到的收益不高。土地因其所处地理位置、肥沃程度不同等因素影响租金高低不一。据调查,我县耕地租金从200元——800元不等。从实际执行情况看,农户获取土地租金收入极低,转让收入不高。一些偏僻交通不便的田地,难以顺利流转,导致土地荒芜的现象,单靠农村土地流转获得的收益难以解决农民的保障问题。

  3.市场竞争力弱。一是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人员数量相对较少,总体规模小。二是合作社大多数在村组范围内组建,规模比较小,带动力有限。三是缺乏管理人才和新技术,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技术培训,农民文化水平低、视野狭窄,缺乏经营管理、开拓市场的能力。四是基础弱,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的时间短,基础薄弱,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差。

  4.资金严重短缺。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来源主要是成员股金。由于农民收入较低,拿不出更多的资金入股,导致固定资产投入过小,设施简陋。形不成较大规模,无法满足合作社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合作社的作用无法充分显现出来。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无固定资产。在建立基地、开展培训、引进新技术和设备购置等方面资金严重短缺。

  三、改进建议

   1.在物质条件方面:

   (1)充分了解国家政策,合理利用国家财政支持,向有关部门申请项目补助和无息贷款等优惠政策。

   (2)采用土地流转的方式,破解三农资金瓶颈,使资金技术流向农业。

   (3)成立资金互助社或合作社银行等金融手段,为社员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对外获利。

   (4)利用招商引资,在合作社制度框架下与拥有一定实力的个人或企业平等合作。

   2.在合作社生产方面:

   (1)科技务农。引进先进生产技术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引进优良品种,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2)转变农业经营方式,规模化生产和管理。利用机械生产工具,对农作物进行高效低成本的管理,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产量。

   3.在产品销售方面:

   (1)进行农贸对接、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减少物流环节成本。

   (2)开展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

   (3)开拓市场流通渠道,开展生态旅游农业。

   (4)开设市场直销商铺,直接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 提高效益。

   4.在合作社管理方面:

   (1)按照合作社章程,公平合理的分配收益,提高社员福利。

   (2)兴修水渠等公共设施。

   (3)定期召开讲座、培训等活动,向社员推广先进生产技术。

   (4)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业余活动,丰富社员日常生活。

作者:张军玲

编辑:redcloud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乡镇传真
  • 部门动态
  • 美丽靖州
  • 其他视频
  • 靖州新闻
  • 怀化新闻
  • 特别推荐
  • 专题频道
  • 书记县长报道集
  • 时政要闻
  • 走进靖州
  • 社会民生
  • 通知公告
  • 文化艺术
  • 学习教育
  • 文明创建
  • 聚焦
  • 疫情防控

阅读下一篇

返回靖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