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年级的“大学生”——靖州16岁残疾少年黄山窑上学记

黄山窑感恩大哭。   刘杰华  摄

黄山窑的家。    资料图

一年级的“大学生”。    资料图

山窑笑了!    资料图

  靖州新闻网·红网靖州站1月25日讯(分站记者 刘杰华) “谢谢……我会……好好……读书!”2018年1月21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义工联盟的年会上,一名少年身坐轮椅与远在浙江省的资助人胡楠女士“爱心连线”,视频接通时,他大哭感恩,尽管声音含混,但看得出他在努力让每个字都字正腔圆。

  这名少年就是黄山窑,家住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甘棠镇大桥村的深山老林,今年16岁。

  过去的16年,他从未进过一天学校。因为,出生不久的一场大病,黄山窑落下了残疾,自小就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说话、行走、拿东西……

“我要去上学!”

  “你想上学吗?”“想!”

  “你为什么想上学?”“因为……可以……知道……很多……事情。”

  虽然表达很吃力,但山窑的眼里泛着光,语气里掺杂着喜悦与渴望,回答毫不犹豫。2017年8月底,当靖州县义工联盟偶然走访他时,山窑心里一直隐藏着的那个质朴而又强烈的梦想变得清晰了。

  算起来,16岁的黄山窑,应该是坐在教室里上高中一年级了。可是,他的爸爸妈妈是地道的农民,家中还有一位80多岁的奶奶和有精神障碍的哥哥,一直以来,一家人的生活捉襟见肘,家庭不堪重负。在这样的家庭里,上学简直就是一种奢侈,更何况山窑还是残疾人,行动不便,也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流利地说话……

  义工们决定帮助黄山窑,送他去上学,犹豫的母亲黄双连将决定权交给了儿子。

  “我要去上学!”看着山窑听说能去上学后的那股激动劲,多年来愧疚涌上心头,黄双连泪如雨下。

“我要上学了!”

  “妈妈,怎么还没来接我读书?”

  “奶奶,我现在要去读书了,你在家里要好好照顾你自己的身体,我读书要去两年。”

  他真的太想上学了!母亲黄双连说,儿子每天都会反复念叨。

  义工们离开后,山窑每天都在期待中。为了有机会走进学校,山窑开始努力用膝盖支撑手臂一笔一划在地上练字。

  看着他用尽双腿的力量,死死支撑握笔的手,每一笔都颤颤巍巍,却又透着坚定。母亲黄双连既心疼又自豪。

  2017年9月5日,义工们带着从社会各界汇聚而来的爱心,来到家住甘棠镇大桥村的黄山窑家中,将这个16岁的残疾少年背出了大山,送到了就近的甘棠镇大桥小学。

  “今天就能上学了,你高兴吗?”“高兴!”

  因为山窑生活不能自理,学校给山窑和母亲免费提供了一件住房,义工们不仅为山窑送去了学习用品、新书桌,还给他们准备了新衣服、新被子、柴米油盐和锅碗瓢盆。

“我要好好读书!”

  2017年9月6日,黄山窑终于坐在了甘棠镇大桥村小学一年级教室的最后一排。

  相较于六七岁的同学,16岁的黄山窑个头显得有些突兀。跟着老师念书时,那模糊、吐字不清的声音,也很快淹没在周围一片稚嫩的读书声里。

  但他难掩兴奋。看到记者,咧着嘴笑了,虽然因为身体残疾的原因,他的笑有些变形,但幸福满满。

  “我要……好好读书!”义工们每个月都会去看望黄山窑,有时带来爱心人士的捐款,有时带来爱心组织捐赠的新衣服,县里的爱心企业还给山窑捐赠了一台平板电脑。每次,山窑都会感动,都会哭,都会告诉义工,他会好好读书。

  编后:山窑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他的幸运得益于他的坚强,得益于他的坚持。面对困难,只要有一颗不放弃的心,总会有办法解决的。我们相信,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在爱心力量的帮助下,小山窑也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快乐学习成长。如果您也愿意向山窑伸出援手,可拨打本网新闻热线0745-8227192,也可直接与其母亲黄双连联系,电话:15897405626。

来源:靖州新闻网

作者:刘杰华 张凡蓉

编辑:redcloud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乡镇传真
  • 部门动态
  • 美丽靖州
  • 特别推荐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通知公告
  • 文化艺术
  • 学习教育
  • 文明创建
  • 黄忆钢报道集
  • 张艳阳报道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靖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