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靖州苗锦苗绣走出深闺 亮相省城展览

作品展览开幕仪式。

靖州阿妹和她们带来的作品。

织锦作品。

学员和指导老师留影。

  靖州新闻网·红网靖州站11月22日讯(通讯员 龙本亮)11月21日,国家艺术基金“湖南少数民族织锦文化创意与工艺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汇报暨作品展览开幕仪式,在湖南省工艺美术馆隆重举行。来自全省各县市的苗、侗、瑶、土家的织女带着自己的织锦创意产品亮相省城。来自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的潘秋连、舒珍英及王发爱带来的织锦时尚服饰、背包、花帯等作品引来众多专家学者的青睐与关注。靖州苗家织锦走出深闺,为世人赏识。

  本次项目是国家艺术基金面向全国公开招募学员40人。以21-45岁年龄段学员为主,分别来自四大民族织锦的省市州级传承人、高校和研究所从事非遗研究和设计创作的老师,最终有38人完成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少数民族织锦的相关理论、技术,更重要的是突出创新与应用,并在少数民族织锦图案、色彩、材料及产品等方面做了很多原创性的探索,将品牌意识培养、品牌形象研究、电商活动运营、产品方案设计融入教学,全方位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同时邀请了来自全国的20多位专家参与教学,保证此次展览作品的艺术性和市场性。

  “项目的实施表达了国家对于少数民族艺术的高度重视,也是少数民族艺术发展的一个历史机遇。”湖南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倪文华说。这对于靖州苗家织锦来说,确实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看过靖州苗家织锦的专家学者都惊呼:“啊?原来靖州居然有织锦织造技艺的存在!”靖州三女子学员的作品依托传统织锦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尝试了创新与运用,涉及包袋、服装等领域,得到专家、教授一致好评。

  “千百年留传下来的苗锦曾经是我们祖辈的生活必需,是祖先们的智慧与汗水,今天登上大雅之堂,在湖南四大锦种交流平台中,苗锦终于完成了一道填空题,心中无限感慨。”参加此次培训的舒珍英说。庆幸的是这次学习机会终于让织锦委员会中的专家、大师们认知到了苗锦的精密度、苗锦纹样的丰富、苗锦大胆色彩搭配以及苗锦经纬线挑的难度。

  “苗族织锦第一次走出了深山,走进了大雅之堂,让苗锦遇上了《织遇》。也让我认识到传统织锦艺术必须与现代艺术时尚及现代文化创意结合起来,才能找到新的发展路径。”从事苗族服饰制作多年的潘秋连深有感触地说。

  培训从6月18日开始,分三阶段进行,历时150多天,对年龄最小的王发爱来说可谓是“紧张、忙碌、充实、收获!”也让她认识到织锦产品只有贴近日常生活,融入社会需求,才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她对苗家织锦的传承与发展充满信心,也有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与目标。

来源:靖州新闻网

作者:龙本亮

编辑:redcloud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乡镇传真
  • 部门动态
  • 美丽靖州
  • 其他视频
  • 靖州新闻
  • 怀化新闻
  • 特别推荐
  • 专题频道
  • 书记县长报道集
  • 时政要闻
  • 走进靖州
  • 社会民生
  • 通知公告
  • 文化艺术
  • 学习教育
  • 文明创建
  • 聚焦
  • 疫情防控

阅读下一篇

返回靖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