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巧用史志资料指导飞山规划和景点建设

  内容提要:存史、资政、教化、育人,简单几个字道出了历史资料的作用。本文从靖州历代志书中留下来的诗、词、歌、赋、文及有关飞山的词条中找到信息,论证其对飞山规划建设的借鉴作用,借以指导地方政府搞好飞山的开发建设,造福地方,服务经济社会,实现飞山腾飞之梦。

  关 键 词:飞山 巧用 史料 规划 景点 建设

  靖州的飞山开发,经历了很长一段的困惑期,经过笔者初步了解,大致经历了这么四个阶段:一九八四年的初始阶段、一九九四年的起建阶段、二00四年的进一步建设阶段、二0一四年的加强提升阶段。从这四个阶段来看,总是喊喊歇歇,建建停停,没有确定下一个较为妥当的开发主题和开发建设思路,以致难以出台一个好的总体规划,以下的建设性规划、祥规,业态规划、景区景点规划就更无从下手。这一问题困惑了我们很长的一段时间。近来,重读以前做的读书笔记,颇觉有用,激发了我的一些灵感,就是要巧用史志资料来指导飞山的规划和景点建设。

  一、志书中有关飞山的词条凸显了飞山价值

  靖州历代志书中有关“飞山”的词条不少,这些词条,给我们提供了一些信息。历史上“飞山蛮”族群就是以飞山为“根据地”,势力范围曾达湘西南、桂西北、黔东南广大地区。飞山蛮族群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飞山文化”。

  这些词条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飞山”对当今靖州搞好文化旅游有很高的参考利用价值。

  《洪武靖州志》载:飞山,旧管置堡,屯兵其上,相传其山飞来。在州西十里,崇冈迤丽,屏立突出双峰,望之如席帽。四面陡绝,上有平地,夷人保险之所。靖州山川载史传者惟此而已,亦见皇朝范方舆记,又谓之胜山。

  乾隆《直隶靖州志》载:飞山,在城西十里,巉岩壁立,顶复夷旷,四面相距里许,又突起双峰,势各陡绝。五代时杨承磊据此山,楚将吕师周讨平之。大观元年建飞山堡。元未士人丁伸仔复据,洪武改元平之。建方广寺于峰下,后改元天宫。左尚有米穴,世传古屯粮处,其米黑而成石,至今犹有存者。后有寺曰三清寺,有望虚亭,今废。

  道光《靖州直隶州志》载:飞山,在城西十里,巉岩壁立,顶复夷旷,突起双峰,四面陡绝,一名胜山。《九域志》云:渠阳县有胜山者是也。又《宝庆府志》:武冈之山,旧有七十二峰,忽一峰飞至靖州城西门外,即飞山也。五代时,杨承磊据此,楚将吕师周讨平之。《宋史西南蛮传》:熙宁八年,置飞山一带巡检司。《通鉴》注:环山有壕堑,遗址尚存。元未土人丁伸仔复据,洪武改元平之。建方广寺于峰下,后改元天宫,左尚有米穴,世传古屯粮处,其米黑而成石,掘土中随处可得。后有寺曰三清寺,有亭曰望虚亭,明参将詹廷杰建,今废。《九域志》、《宝庆府志》二说旧志不详,今据其书补入。《宋史》及《通鉴》注则本通志。

  光绪《靖州直隶州志》载:飞山,城西十里,巉岩壁立,顶复夷旷,突起双峰,四面陡绝,或云自武冈云山飞至,一名胜山。同治六年,周围修屯,为州城作犄角之势,以备不虞。

  飞山——在州西,宋大观二年置(宋史堡,一作峒)。

  飞山夕照:借问兹山,飞到何年?双尖拨出,其划高天,芝黶柰苑,掩映林泉,钟声骤起,暮色苍然。

  这些记载说明,飞山是地域名山,靖州乃至周边的旅游要打飞山牌,将飞山作为龙头高高举起。

  二、志书记载对飞山总体规划与建设的借鉴

  这里说的“飞山”指的是广义的飞山,即以前“飞山蛮”民族集团的势力范围,至少是指现在靖州县域范围,不仅指这一座山。本人认为,既然靖州的旅游要打飞山牌,规划的命名就得以“靖州飞山旅游总体规划”来定,而飞山这座山的规划则应该以“飞山核心景区旅游规划”来命名。志书上的记载,有许多是切合我们当今的景区景点建设需要的。飞山可以作证,我们可以借鉴的有以下几方面:

  1、古迹有:彭家溪石器采集点、斗蓬坡遗址、双园地遗址、老寨千人堆、诚州古城、渠阳故城、马王城、战国墓群和战国汉墓、附马墓、林氏先祠、明皇妃万花女墓、桂香阁、马王桥、诸葛桥、文塔、鹤山书院;

  2、飞山及周围群山有:飞山、侍郎山,五老山、香炉山、青萝山、九龙山、印盘山、鸿陵山、排牙山、青云山、老华山;

  3、古亮点有:靖州十景、星泉、洗马池、龙井、延寿寺铜钟、飞山庙、五峰寺、四十八井;

  4、古溶洞群有:铺口至新厂溶洞群、九龙山溶洞、艮山溶洞;

  5、人文史料有:历代文人黑客留下的诗、词、歌、赋、文、铭、碑记、款场款碑、石刻;

  6、传说故事有:杨再思成神前后的故事、白云洞故事、白牛洞故事、宝珠岩故事、莲花洞故事、听经鸡故事、听经鹅故事、浮桥故事、文曲星马应乾、蜜饯故事、木峒杨梅故事、机智人物故事;

  7、民俗有:婚俗及改良、茶棚对歌、订婚礼酒、六客娶亲、草鞋新娘、不落夫家、男扮新娘、吃半路酒、祭空心楠木、牯脏祭祖、吹笙踩堂、吃黑米饭、苗侗油茶、异姓禁婚、夜半喜宴、集体芦笙、苗侗歌舞、洗和气脸;

  8、苗侗工艺;

  9、民族抗争;

  10、水泉河流:渠江、老鸦溪、古松溪、异溪、后山溪、不老泉;

  11、森林:排牙山林区、九龙山原始次森林、烂柴山原始次森林;

  12、村寨:锹里二十四寨、其他侗寨和特色村寨;

  13、物产:杨梅、板栗、茯苓、天麻。

  这些被志书记载的东西,近年来,有的已陆续被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如飞山庙、林源寨门、林氏宗祠等;有的申报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如苗族歌鼟、雕花蜜饯、苗侗芦笙节、飞山祭、四乡歌、款歌等;有的被利用为地理标志命名,如“中国杨梅之乡”、“中国茯苓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

  三、志书介绍对飞山神古今精神领袖的诠释

  《洪武靖州志》载:飞山庙,去州西五里。飞山正庙,旧在州城外西飞山上,或言其神即故诚州剌史杨氏之祖讳再思者也,庙在山之巅,求赐愿日显灵。绍兴三十年封威远侯,淳熙十五年嘉号英济,嘉宝十一年加广惠为六字侯,淳佑九年加英惠公。

  《直隶靖州志》载:飞山庙,城西关外,作新书院左,祀守诚州剌史杨通宝之祖再思者,尝有功于郡。宋绍兴三十年封威远侯、淳熙十五年号英济侯、嘉定十年加广惠侯、淳佑九年仍加英惠侯。正统十年,郡守苏忞重建,正德戊辰年,参将黄公焘筑石坊于庙前,岁时旱涝民疫,历祷之辄应。每六月初六日,侯生辰、十月二十六日侯忌辰,有司具太牢祀之。庙宇因岁久倾圮。康熙二十三年,郡守祝忠贤重修。

  光绪《靖州直隶州志》载:威远侯祠,在城西门外,神迹详旧志。自咸丰以来,屡著显应,迭保危城。于同治七年,经巡抚刘奏请,奉旨列入祀典。至今春秋二届,及六月六日神诞,州牧咸致祭焉。一在东门外江东正街,系神旧宅基址。

  杨再思:宋时剌史,州人,五代未为五溪长。宋初纳土归诚,始命为诚州剌史,征蛮尽节。州属建飞山庙祀之。同治七年奉旨入祀典。

  光绪1875年《靖州乡土志》载:杨再思,唐昭宗朝,由淮南丞迁辰州长史,结营飞山,与李克用同受昭宗绢诏征兵,道长梗阻。众奉为诚州剌史,威名日著,称令公焉,奉唐正朔。卒于后周显德四年(958)。宋开宝中,追封英惠侯。子十二,受土分镇滇黔(胡长新杨再思墓表),子正岩于后周时以十峒称刺史(方舆纪要,州志:淳化元年,杨正岩纳土贡,有蜀马、锦、绸、犀角)。靖州宋称,杨氏居之,号十峒首领,以其族姓散掌州峒。太平兴国四年,杨蕴(文献通考作通蕴)始内附。五年,杨通宝始命为诚州刺史,正岩子通楹继知州事(宋史)。其后,熙宁中,杨光富率二十三州峒归附。崇宁中,杨晟臻等纳土后改置靖州,杨再立纳土输贡,皆其子孙云。(杨氏谱钞载张浚诗曰:忠义曾将帝业扶,英灵犹自倒强胡。超群轶类真王佐,千古流传几丈夫。)张浚宣抚湖南时,声闻相接,或亲见杨氏谱牒,如果勇侯所言,故以忠义扶帝业推之。又,靖之苗寨有唐款、唐保、帝庙等名,皆以唐为称,各寨皆立飞山庙,尤再思当日奉唐正朔之证。飞山旧有延寿寺,唐钟亦必铸于此。时至今,靖俗呼再思为飞山太公,或因通宝而追溯言之。今犹每岁六月作太公会,椎牛酾酒,遗泽入人之深如是。

  《飞山神祠碑记》、《重修飞山神祠碑记》等篇中都有关于“飞山神”的记载。说明杨再思在“被封神”前是“飞山蛮”族群的一个重要首领,殁后,经过民间和封建王朝的“共同造神”就成了飞山蛮族群的精神领袖。

  新编的《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县志》也载有关于飞山和飞山庙的词条,对飞山蛮的首领杨再思作为精神领袖做了详细的诠释。

  四、诗词歌赋文的信息对宝鼎的二三真伪辨

  从我读到的地方志书上收录的诗词歌赋文来看,大多是说飞山上只有“双峰”,意即两个宝鼎,直到清朝末期的记载,还没有出现过“三峰”的记载。很有可能是较近期,民间有些人士认为要与“山”

  相吻合,亦或是本土文人想要有一个“笔架山”,实现从文的愿望,使白岩坡上的文塔“笔”有个支架,就杜撰出了“三个宝鼎”的说法。就象文塔一样,以前就叫文塔,有《白岩坡文塔碑记》为证。民间也有根据其塔的形状叫“锥子塔”的。近来重修时,主事的就把它叫做“文峰塔”了,也许是受到西湖“雷峰塔”的影响吧。

  为辩明“二”还是“三”,从以下摘录的文字中可以得到答案。

  飞山:旧管置堡,屯兵其上,相传其山飞来。在州西十里,崇冈迤丽,屏立突出双峰,望之如席帽。四面陡绝,上有平地,夷人保险之所。靖州山川载史传者惟此而已,亦见皇朝范方舆记,又谓之胜山。

  飞山:城西十在里,巉岩壁立,顶复夷旷,四面相距里许,又突起双峰,势各陡绝。五代时杨承磊据此山,楚将吕师周讨平之。大观元年建飞山堡。元未士人丁伸仔复据,洪武改元平之。建方广寺于峰下,后改元天宫。左尚有米穴,世传古屯粮处,其米黑而成石,至今犹有存者。后有寺曰三清寺,有望虚亭,今废。

  飞山:在城西十里,巉岩壁立,顶复夷旷,突起双峰,四面陡绝,一名胜山。《九域志》云:渠阳县有胜山者是也。又《宝庆府志》:武冈之山,旧有七十二峰,忽一峰飞至靖州城西门外,即飞山也。五代时,杨承磊据此,楚将吕师周讨平之。《宋史西南蛮传》:熙宁八年,置飞山一带巡检司。《通鉴》注:环山有壕堑,遗址尚存。元未土人丁伸仔复据,洪武改元平之。建方广寺于峰下,后改元天宫,左尚有米穴,世传古屯粮处,其米黑而成石,掘土中随处可得。后有寺曰三清寺,有亭曰望虚亭,明参将詹廷杰建,今废。《九域志》、《宝庆府志》二说旧志不详,今据其书补入。《宋史》及《通鉴》注则本通志。

  飞山:城西十里,巉岩壁立,顶复夷旷,突起双峰,四面陡绝,或云自武冈云山飞至,一名胜山。同治六年,周围修屯,为州城作犄角之势,以备不虞。

  飞山:在县城西五公里,传为武冈云山飞来而得名。双峰突出,四面陡绝,鸟道而上。

  飞山夕照:借问兹山,飞到何年?双尖拨出,其划高天,芝黶柰苑,掩映林泉,钟声骤起,暮色苍然。

  清朝县丞吕公路写的登飞山诗句:“徘徊正四顾,突兀双峰青。”

  廪生赵列升写的游飞山诗句:“城西山高数千丈,上有双峰屹相向。”

  明朝靖州知州许 檖飞山夕照 (五律):“为爱飞山好,清樽对日斜。云间双石壁,天外几人家。”

  清代杨景亿飞山夕照诗句:“何处飞来顶,双峰如并了。”

  清代吕公滋飞山寨诗句:“飞塞峥嵘秋气清,双峰似戟列边城。”

  高密人薛瓀(靖州协副将)诚州颂:“万仞当关楚国雄,双峰高耸入云中。诚州旧是干戈地,撑住东南半壁功。”

  靖州廪生李士標作的飞山赋句:“......乃为之歌曰:飞山挺焉天设险,上有双峰兮云宛转,作镇渠阳兮下土康,念良胜兮悲日晚,佳葱葱兮气隆,乘白云兮天远。”

  蒲圻人张开东作的飞山铭:“於赫诚州,天造飞山。双峰列戟,作镇楚关。”

  靖州人黄炳燮浪淘沙.飞山夕照:“紫气拥三台,何处飞来?祝融日观费疑猜。照彻夜郎天不夜,现出蓬莱。”

  从以上摘录的资料来看,大多是写的“双峰”,直到清代后期才出现“三”字,但也只写“三台”而不叫“三峰”。况且,这里的“三台”也许是从整个飞山来看的,指飞山的上、中、下大致成三层平台呢。这也是我所读到的唯一的一处“三”字。所以,飞山上的“宝鼎”,以前只有两个,三个“定鼎”之说是人们后来才杜撰出来的。虽说是杜撰出来的,但也有一定的市场,也被一些人接受。只要有人这样说,以讹传讹,久之,也会“积非成是”。所以,我们在飞山宝鼎区的规划,不要过多考虑“三”,而应该在“双”字上做文章。从有关资料上看,最高的头宝鼎上是最早的“飞山神祠”后叫“飞山庙”,由于飞山庙搬迁了,曾改为“元帝祠”;另一个宝鼎建有“雷神祠”。所谓的“二宝鼎”处原为平台,曾建有一亭,作为游人休息处。在两个宝鼎之间,快上到平台处曾建有“二天门”。了解了“二”和“三”的真伪,宝鼎区的规划建设思路就更加清晰了,就是修旧如旧,恢复历史原貌并适当加入现代元素,使之成为飞山核心景区的最亮点。

  五、姚履素游记对核心景区景点布局的价值

  明朝湖广恤刑姚履素在与词林迁客陆使君名逵、会同令冯君学渊、通道令李君名绍道、天柱令朱君名梓等人于某年的七月上旬,一同在靖州游飞山时作了一篇《游飞山记》,他是这样写的:

  飞山,出靖州城西五里,岩崖壁立,顶复夷旷,从夷旷中突起冈脊,高于顶者,得山十分之二,望之奇绝。稍近,则壁间峰洞林泉略可辨识矣。上山里许,石窟中珠露下滴,曰“飞珠岩”,当径镌曰“白云洞天”,岩内建阁数楹,傍山石为栋,以祠元帝,飞珠正落窗外。其北稍下曰“白云洞”,额曰“天开列嶂”。南上过迎恩桥,折而西约百步,再折而北,泉流涌落岩下。石蹬扳援,凡三折登洞天深处,盖当飞珠岩之上。而稍南,内为元天阁,门对小池,池外山径幽坦,空岩寂历,望远山屏列,亦一胜景云。北过迎仙桥,西上数十武曰“杨柳桥”。再折而北至“元天观”,为山之平顶,以冈脊视之则其平麓也。颜曰“渠阳撷秀”。相传五代时杨承磊旧砦,元未土人丁伸仔据之,为我兵破灭。今其地有米穴,掘土中随处可得,宛然米粒也,啮之如炭,心懑者服之辄愈。二三月间,湖湘南北焚香者填山塞谷,无不得米者。然亦不可多得,即山居人不能以合储也。时靖州陆使君,设供于观之上清殿,且进之酒,顷之,雨自东南来,复霁。同诸君子散步远观,见其东西相距,南北相望皆可二三里,坦如康庄,他山之巅未有大而平若此者。中为冈脊,西行抵冈之北麓,曰“净乐宫”,焚香者多瞻礼于此。乃循故道而返,东过小桥,有净瓶石。循石蹬盘旋而行二三里,折西上约一里许,穷其冈脊,额曰“二天门”,北向内列石阶,可敷坐。入门更狭,左右以石柱界之,仅可容一人。极北势益锐,稍宽,亦建小屋以祠元帝,为雷所击,柱有爪迹在焉。屋外隙地数尺,山风冷然。复取酒坐饮,各数觥。下视三面巉岩,令人骨 栗,一客逡巡不敢出檐楹。峰下丈许,一石出岩外,独树婆娑,俗呼为“舍身崖”。其下望,则“净乐宫”也。回出“二天门”,南行峰尽处,又建小屋祠雷神,锐而高,与北峤相若。总之,冈脊一带,中为二天门,南为元帝祠,北为雷神祠,皆高起如舟形,因其首尾颉颃,势若孤危,呼为“两峰”,苏长公所谓“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殆类是耶!飞山立于空旷之间,远山四围,东对五老峰,下可望州治,南对青萝山如嶂,而金笼烟墩列峙左右,西南下有溪曰“洗马池”,苍松围绕,荷池馥郁,两峰崒峍,奇怪之石层累于土脉间,疑加置其上者,岂真飞来者耶?返至观中,大雨如注,顷亦复霁。归途泉声载道,月照山河,回顾兹山两峰,婵娟如卷云……

  从游记中,可以知道,在明代的时候,姚履素一行游飞山的路线及经过的景点:飞珠岩(当径镌曰“白云洞天”)--白云洞(额曰“天开列嶂”)--迎恩桥--元天阁--迎仙桥--杨柳桥--元天观(颜曰“渠阳撷秀”)--米穴--上清殿--净乐宫--净瓶石--二天门--建小屋以祠元帝--舍身崖--洗马池。游者还特别对最高处做了小结:总之,冈脊一带,中为二天门,南为元帝祠,北为雷神祠,皆高起如舟形,因其首尾颉颃,势若孤危,呼为“两峰”,苏长公所谓‘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殆类是耶!但是,不知是姚履素当时的方位感有点问题,还是顶上的建筑名称有变,亦或是他把元帝祠和雷神祠搞错了?有点南北不分。当然,姚履素们的旅游线路还没有遍及整个飞山,还有许多景点没有走过,也许是当时还没有,是以后的朝代才有的;也许是他们当时没有游过,所以没有记载。比如:双卡子、磨针庵、皮炉寺、松云禅林寺、观音殿、灵官殿等景点。这篇游记对我们规划飞山有较好的借鉴意义,不可等闲视之!

  如能利用史书记载的资料,在做“飞山文化旅游核心景区规划”时,将已毁的景点重新修复,在原址修复或根据实际情况换址修复。也可以与时俱进,加入现代元素。整个“大飞山”的旅游规划,也要充分借鉴史书上的资料。如能这样做,定会为“飞山”增色,实现飞山的腾飞!

  参考资料:

  1、《洪武靖州志》

  2、乾隆《直隶靖州志》

  3、道光《靖州直隶州志》

  4、光绪《靖州直隶州志》

  5、光绪1875年《靖州乡土志》

  6、新编《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县志》

来源:红网靖州站

作者:陆大君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s://www.jingzhouxw.com/content/2017/02/17/7433996.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乡镇传真
  • 部门动态
  • 美丽靖州
  • 其他视频
  • 靖州新闻
  • 怀化新闻
  • 特别推荐
  • 专题频道
  • 书记县长报道集
  • 时政要闻
  • 走进靖州
  • 社会民生
  • 通知公告
  • 文化艺术
  • 学习教育
  • 文明创建
  • 聚焦
  • 疫情防控

阅读下一篇

返回靖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