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里“生财” 水里“掘金”——靖州新江村精准扶贫

  靖州新闻网·红网靖州站7月25日讯(通讯员 梁华 杨丽君) 2亩药材——钩藤在一场及时雨的浇灌下显得格外葱郁,嫩绿的枝叶在风中摇曳,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渠阳镇新江村60岁的何再进正忙着采剪,汗珠不时从脸颊滑落。“听说钩藤一亩能挣5000多元,今年种植了2亩,看这长势,,达不到4000元,3000元应该不成问题!”信心满满的他看着自己培育的钩藤调侃地说。

  新江村, 怀化市精准扶贫村,也是一个上世纪80年代的电站移民村。全村10个村民小组、286户、1332人。

  “过去靠种点田,下河打点鱼,村里人守着山,望着水,过着穷日子。” 何再进说,

  怎么才能致富?村里人重新审视资源。这里毗邻渠江边,五龙潭国家湿地公园,山地近万亩,水域面积3000多亩,转型生态产业是条新路。种什么?养什么?怎么转?一个靠“一把锄头、一头耕牛”种粮吃饭的传统农民来说,不是件容易事。

  “政策扶持、支部引领、党员垂范、才能让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关键还是要给村民做出样子来。”新江村村支书杨秀仁说。

  2008年,新江村利用移民扶持政策,改造坡地、荒地,发展山核桃、板栗产业。党员带头示范,干部带着村民四处取经,请专家集中授课、现场指导。村民看到收益后,逐步跟进。如今,全村107户从事种植业,发展山核桃1200亩,板栗2400亩,钩藤40亩,村民人均增收1300元。

  独有的水域资源优势,让新江村盼富的农户瞄上了生态养殖, 2014年,开始着力发展大闸蟹、网箱养鱼等生态养殖。在市县移民局精准扶贫单位的帮扶下,村里利用“水面养鱼、水底养蟹”的方式,组建了远大种养专业合作社,建起2000多亩面积的大闸蟹养殖基地,投放蟹种100万尾,网箱200多口,鱼苗100多万尾。同时,调整大闸蟹养殖方式,发展稻田养殖,目前,全村稻田试养大闸蟹面积30亩,投放蟹种4万余尾。新江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闸蟹村。并成功举办了五龙潭大闸蟹节。2015年,全村通过产业扶贫,一举摘掉了贫困村帽子。102户、305人实现了脱贫。

  有了产业,才能让打工的留在村,脱贫致富才有门路。新江村主任俞其斌说:“我们村现在实现了山里‘生财’ 水里‘掘金’。老百姓的日子一年一个‘好’字。”

作者:梁华 杨丽君

编辑:redcloud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乡镇传真
  • 部门动态
  • 美丽靖州
  • 其他视频
  • 靖州新闻
  • 怀化新闻
  • 特别推荐
  • 专题频道
  • 书记县长报道集
  • 时政要闻
  • 走进靖州
  • 社会民生
  • 通知公告
  • 文化艺术
  • 学习教育
  • 文明创建
  • 聚焦
  • 疫情防控

阅读下一篇

返回靖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