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贵高原边缘三爬界“三星伴月”海拔135米山脚下一侗寨滥泥冲(今靖州县藕团乡新街村)居住着北部方言侗族262户,880人,原是古三锹里24寨之中心山寨。是湖南、贵州、广西三省交界之地。寨头寨口千年古树一直护佑着黎民百姓,寨中心的古井、甘泉不断,千层的青石板路,留传着古老的传说,曾经有鼓楼(小门楼)、寨门、风雨桥、吊脚楼,演译着这里的辉煌。一条溪水贯穿寨中心,灌溉千亩张家榜梯田,藕团界养冲地段千亩核桃林是经济大宗收入。清咸丰六年,风雨桥河中心竖有纪念民族反抗斗争将领的“将军岩”,群众祭拜香火不断。侗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养成了勤劳、勇敢、淳朴无华等优良品性,他们富不喜外,穷不嫌乡,男女老幼勤俭为荣,早出晚归,身不离刀,肩不离柴。长幼之序,毫不紊涂,路上遇老人让路问好。儿媳对父母毕恭毕敬,在酒席上请老人坐上席,给他们敬酒、拈菜、点烟火。对乡邻亲友的建房婚葬大事全寨民相帮,不计报酬。放在山上的薪柴、木料和稻田里的鱼,只要插上“草标”表示有主人就不会乱拿。对于违反的人,全族按族规惩罚。对公益事业,热心自筹。岔路口立有“指路碑”,山坳处建有凉亭,安有板凳,供行人歇息避雨,路边水泉备有竹杓。凡路径溪水江河,都架有“保命桥”。每年农历7月15日过芦笙节前,全村民义务搞卫生、修理道路,扮靓团寨,这些传统美德相沿至今。新街侗寨是苗族侗族融合的典范,侗族的小伙子娶苗族姑娘,少女的盛装属高山花衣苗服装,传统银饰装属女孩出阁嫁装传家宝,代代传承。玩山“坐茶棚”,对唱山歌,男女自由把恋爱谈,“六亲客”取亲,“舅霸姑婚”从清道光十九年“款禁”不复承在,男扮女装,新娘担水,闹井台,婚礼吉期不同房,日夜唱歌,吃饭唱饭歌,喝酒唱酒歌,喝茶唱茶歌,坐夜唱坐夜歌,吸烟唱吸烟歌,恋爱唱情歌……用不同的形式唱不同的仪式歌,以歌传情,以歌代言,见景生情是歌的海洋。 “饭养身,歌养心”这是侗家人常谈的一句话。侗族大歌是我国古老的文化瑰宝,也是我国音乐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奇葩。1951年中南军政委员会少数民族访问团访问滥泥冲,音乐家程云录译《围炉合唱毛泽东》获全国三等奖。2009年侗族大歌被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名录》。
农历七月十五日是滥泥冲侗寨欢度的芦笙节日,《靖州志》有诗记载:“樊童一队吹龙竹,侗主三锹骖豹文,山顶踏歌风四合,凤凰飞入遏行云”民族文化这块沃土上,在日新月异的经济浪潮中更需传承,民族旅游经济是新的增长点。每年参加芦笙歌舞盛况的观众,不仅能品偿侗文化大餐,游客还能享受到侗族最高礼仪——“栏门酒”,侗寨阿哥阿妹热情招呼一声“抹颜啦”(回家了),让人有一种宾至如归到家的感觉。
作者:吴世武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