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下堡龙团“斩旺颈”的传说

  (李全义收集整理)

  在我们靖州,上了年纪的人都听说过“贾皇帝”用草纸折了三年兵马,然后这些纸人纸马突遇暴雨在飞山水库周边变成石人石马的传说故事。同时,也听说过邓子龙在靖州斩龙脉的故事,但具体是斩了哪里的龙脉?大多数人只是道听途说地略知一二而已,因为大家都不知道具体的地方和人物,就只得把它当作神话传说了。

  其实,这个故事并不是神话传说,靖州历史上确实曾有苗王谋反、自立朝廷的真实故事,因这些事情关系到朝廷的稳定,朝廷怕别有用心的人效仿造反,所以州府就没有作很详细的记载供后人了解来龙去脉,只是作为野史一代又一代地在民间流传,传到现在也就只剩下一点点枝干而已了。

  古时的靖州曾设置过诚州府、靖州府,管辖的地域也大大超过现在,当时包括贵州的黎平、锦屏、天柱等县,湖南的会同、通道、城步、绥宁等县。大家都知道古时人们运输物品除驾驭牛、马在陆地运载外,大部分是靠船只用水运货。靖州也因渠水的缘故,从有文史记载以来,一直是湘、桂、黔三省物资集散地,宋、元、明、清朝就一直是“八邦会靖”的商业重地。既然靖州是三省周边的经济、物资流转中心,战略重要性也就凸显出来了,自然也是各方势力的必争之地,在这种情况下便成了当时的军事、政治中心。

  在那种籓王割据年代,靖州府各地汉、苗、侗等族为了家族利益也各自占山为王,相互之间经常发生械斗,民不聊生。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杨再思就是出生在那种环境之中,杨再思在与各路苗王的历次争斗中也总是以赢场收局,逐渐成为十八寨苗侗王首领。再加上宋朝一直忙于抵御匈奴等外族入侵,皇帝们也大都处于东躲西藏、频繁更换之中,根本无暇顾及江山社稷,为了使当时的诚州府稳固,宋朝皇帝便采用了“以蛮制蛮”的办法,要杨再思这个“十八寨侗王”控制靖州其他势力,为此,宋朝也曾多次册封杨再思。杨再思死后虽然其家族依然家大业大,但这样的局势并没有维持多久,因为有部分后起之秀的苗、侗王们虎视眈眈,想取而代之。再加上元、明朝期间朝廷怕各地籓王势力太大而故意削略他们手中的权力(明太祖朱元璋的“杯酒释兵权”就是最直接夺权)。而杨再思的后裔并没有掌管朝廷兵马,手中也只是一些家族武装,对于盘根错节的其他苗王一时也是无可奈何,此时的靖州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三省交界之地的古时靖州,山高林密,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木材、金矿、药材、桐油、兽皮等。由于耕地面积少,民众基本都处于饥饿死亡线上,便有很多人啸聚山林进行“关羊”(当时拦路抢劫的一种行话,一般都是在山高林密的交通要道把过往商人手脚捆绑成一串,最后留下一人不捆,为的是帮其他人解绳子,主要是防止其他人一起反抗,只劫财,不伤人),这就是昔日湘西周边一带土匪多的来源。

  属于后起之秀的苗王蒙能、李天堡均来自偏远的绥宁、会同、靖州三县交界地带的八宝山(这里还有从前纵横交错的壕沟、工事)一带,出生寒门,自小过着“吃了上一顿,没了下一餐”的日子,从小就耳闻目睹那些巧取豪夺的伎俩,由于天资聪明、心狠手辣,慢慢地成为了“关羊”业务的佼佼者——山寨首领,无疑也收罗了一些三教九流的人物,他们把海拔八百多米高,山高林密、地形险要的八宝山作为天然屏障。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在靖州府慢慢收编、击败其他力量,而后,势力范围逐渐扩大到一马平川、物产丰富的铺口、飞山、艮山口等一带,把这些地方作为他们的“粮袋”、“钱袋”。

  “饱暖思淫欲”任何人都逃不出这个怪圈,作为一代枭雄的蒙能、李天堡当然也一样逃不出,他们的雄心也不仅仅只满足于打家劫舍,而有了更大的想法——脱离朝廷、自立为王。这样便在靖州各地查看风水宝地,打造防御工事,但他们最终看上了与八宝山在同一条龙脉上的文溪龙团,认为龙团是出真龙天子的地方:有延绵不断的以白衣头为龙头的雄龙(谣传这个是有根据的,为什么这座山叫这个名,又是雄龙,只要用靖州话一念你就懂的)、有以鸿陵山为龙头的雌龙,中间有一个以宝山为宝的双龙抢宝的灵动格局。最为神奇的是白衣头、鸿陵山、宝山三个山头直线距离不超过十五公里,都在九百五十米上下的高度,且相互遥望、相互嬉戏、相互扶持。而龙团就在白衣头这条雄龙的龙头上,山绕水环的对面就是宝山。他们就在两条龙之间的腹地(据说是雌龙头附近)修建了一个要塞—上堡。在龙团(据说是雄龙龙头)修建了一个要塞—下堡(这两个堡相距十公里之遥),并在龙团的活龙口上依山傍水修建了大量的行宫(行宫遗迹依旧在,但只剩下大量的石板和瓦砾了)。随着他们势力的日益壮大、养的兵丁也一天天增多,光兵丁吃喝的开支就不得了,他们便住在龙团这个山清水秀的龙脉上遥相指挥他的爪牙上往新厂、铺口,下往坳上、甘棠等富饶地方搜刮钱财、粮米。这样,逐渐触及了其他人的利益。其他受损的苗王们便指使他人三天两头地向靖州府告状,真应了 “树大招风”的古话,他们便渐渐成为人人喊打的对象之一。这样,州府便添枝加叶、三番五次地上报朝廷靖州府有苗王谋反。朝廷为了江山社稷稳固,“宁可信其有”,同时为了展示兵多将广的威武之师,便从南京府、江西吉安府、福建府等地调集将士前往靖州府,再加上靖州杨再思后裔的等地方武装共计七、八万余人以平苗乱。这就是靖州历史上传说的“八将赶苗王”的故事,这八将分别为杨、黄、龙、李、林、姚、殷(殷将战死后,勤王加入,后来勤王后裔改为覃姓,各将后裔也亦军亦农落籍靖州,分散各地,这也是我们靖州很多人的始祖都是元、明朝期间搬至靖州的真正原因),这些官兵分别驻扎在新厂的善里、营寨,铺口的官团,飞山的马王坪、校场坪(现一中),坳上的木洞、九龙,会同的连山,甘棠的建国等地,形成合围之势。将士们每天练兵呐喊、杀声震天,一些沉不住气的叛军便在马王坪、江东团结、艮山口夏乡等地出来应战(飞山马王坪、江东团结、艮山口夏乡等地就是老一辈所知的昔日古战场)。蒙能、李天堡等叛军在朝廷兵多将广的合围下,死的死、伤的伤,溃不成军。上、下堡及龙团在众多朝廷官兵的围剿下,根本不堪一击,蒙能、李天堡无奈之下便一把火烧了龙团以隐行迹。俗话说“狡兔三窟”,他们一把火烧了龙团后,又缩回了八宝山。蒙能、李天堡和八将官兵在八宝山交战几次后,因苗王蒙能深受重伤而带领剩余的四、五千残部再一路南行,逃至绥宁黄桑坪的原始森林里。由于黄桑坪山高林密、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再加上密探报告蒙能因深受重伤不治而亡,朝廷也就不把李天堡不放在心上了,把原来的官兵留守靖州、会同、绥宁等地实行垦地戌疆。由于官兵忙于耕种而懈于练兵,这样相安无事地待了十几年,致使李天堡残部又逐渐壮大至五、六余万人,并又重新在黄桑坪建金銮殿,自立为王并重建上堡国。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历代哪个皇帝又公然允许他人称帝呢!后来朝廷下旨派邓子龙到靖州府坐镇,派精兵强将到黄桑坪剿灭了李天堡。朝廷为永绝有人称帝之心,下旨邓子龙派风水师到靖州府寻找龙脉并斩断龙脉,经过众多风水师的寻访,在白衣头这条龙的龙团右边一里之外找到了“龙颈”,左边两里之外找到了“龙足”。邓子龙便派官兵在“龙颈”两边同时开挖斩“龙颈”,说来也怪,这个“龙颈”挖开后,第二天又恢复原状,这样挖了又长、长了又挖,连续挖了三个月,没有一点变化。邓子龙每天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无计可施。十乡八里的老百姓听说后纷纷过来看热闹,这事被一传十、十传百,传得神乎其神了。这事也传到皇帝那里,皇帝赶紧秘密召集内臣商量解决之事,众人经过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准备雄鸡三只、纯种黑狗九条、得道法师十八人、大内护卫八十一人,定于九月初九在“龙脉”上做法。九月初九子时,天黑压压的伸手不见五指,邓子龙带领开挖官兵、法师、大内护卫以及镇守此地的杨、姓、姚三姓将领按照分工各行其事:趁天亮三只雄鸡高鸣时把当场宰杀的九条黑狗热血淋在“龙颈”上、十八名法师齐声念咒语做法、八十一名大内护卫及三姓将领发誓永守此脉,说来也怪,这么一弄,龙脉被斩断了。说到这里,大家不免要问了你怎么知道是九月初九、九只黑狗、十八名法师、八十一名大内侍卫呢?这其中就有讲究了——乾为天、为阳、为龙、数字为九,只有以天、以阳的正气才能压制同样为阳的神龙。“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何况是一条久斩不断的雄龙、旺龙呢!邓子龙也深知这道理,这个法事只是暂时把神龙“困住”而已,为了更好地困住这个神龙,防止龙脉再长,也免使其他人再敢妄接龙气,邓子龙便在“龙颈”下建了一座庙镇住雄龙,安排随行的十八名法师每天在庙里念经做法,把皇帝信的过的八十一名大内护卫驻扎在“龙颈”对面,为隐其大内护卫真相,便全部改为“傅”姓(其意为:一是皇帝护卫依然高高在上,二是在此继续“傅龙”)。而作为钦差将领杨、黄、姚三姓便驻扎在稍远的地方防止其他人觑视宝地。同时,邓子龙继续用这种方法斩了两里之外的“龙足”、十里开外雌龙的“龙足”,这就是下堡、上堡老少皆知的“斩旺颈”、“断颈坳”的来历。

  为了防止守护龙团的大内护卫和杨、黄、姚姓将领及后人监守自盗、觑视宝地,同时也为此脉有人永远镇守,要他们发下 “进来的发子发孙、出去的断子绝孙”的毒誓。作为皇宫来的大内宠臣护卫,在京城每天看惯了如云美女、大家闺秀,这里的山野村姑哪里看得上眼,在这穷乡僻壤拿着皇家丰厚的俸禄也没有地方花销,这些个银钱便在傅家院子里流来流去,反正就是用不出去,京城又源源不断地给他们发银子,于是他们不是大兴土木建房子就是每天吆五吆六地摇骰子赌钱。天晴时便时不时地用簸箕在院子前的河滩上晒银子,远远望去银光耀眼,再加上一大片做工考究的新房子,傅家院子极为壮观。就这样在奢靡风气下,每天就只想重上京城吃香的喝辣的,也没有几人在此结婚生子。傅家院子傅姓的人终于在清末时全部逃的逃、死的死了,反正现在找不到一户了;而作为杂牌军的钦差将领后裔就没有了什么待遇,俸禄就更不用说了,也没有人想去违背毒誓,便一诺千金地为护职责而扎根在龙团附近开垦种地、繁衍后代,人口发展的特别快,故此在记载中没有出过秀才以上的官员和读书人。

  说神确实神:自从解放后,经过“破四旧”,把“龙颈”下边的法师撵走、庙宇拆了后,龙颈又慢慢地长起来了,被斩的龙足也常年流着红水,极像冲淡了的血水。特别是龙团及周边的生活过得人也有很多高官及公职人员,人们也越来越富裕了,日子也越过越幸福了,神龙又慢慢恢复了原有的元气!当然这更是新中国带来的中国龙的活力!

来源:靖州新闻网

作者:李全义

编辑:redcloud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乡镇传真
  • 部门动态
  • 美丽靖州
  • 其他视频
  • 靖州新闻
  • 怀化新闻
  • 特别推荐
  • 专题频道
  • 书记县长报道集
  • 时政要闻
  • 走进靖州
  • 社会民生
  • 通知公告
  • 文化艺术
  • 学习教育
  • 文明创建
  • 聚焦
  • 疫情防控

阅读下一篇

返回靖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