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踏平渠江波涛 圆梦飞山林海

  一九七一年夏天,靖县江东至通道县溪的枝柳铁路便道路基建好之后,我从热火朝天的三线建设工地复原回到生产队。眼前的景象使我感到心寒和沮丧!破旧的知青屋到处都是灰尘,房间里挂满了蜘蛛网,灶房里只剩一个碗柜,里面除有三个小碗,几双竹筷外别无它物;用黄泥伴谷壳砌成的灶台四分五裂,自留地里长满了野草,茅厕四面通风见光……

  上山下乡一同插队,朝夕相处,风雨同舟的六名同学,有两人招工调走,一人病退返城,一人投靠亲友,一人远嫁他乡成为别人的新娘,我似归巢的孤鸟,形影孑立,分外寂寞凄凉,倍感失落惆怅!一个问号常在脑际萦绕,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今后路在何方?

  冬去春来,新当选的生产队长在会上宣布,今年要放六名劳力外出抓副业,增加队里的现金收入,争取将每个劳动日的价值从五角六分提高到八角以上。规定抓副业者,每人每月交队上30元现金,按队里最高劳力记工分。

  为了摆脱生活孤独和经济困境,我报名去抓副业,希望柳暗花明,能在外面闯出一条路子。

  带上衣服和被子,来到靖县木材公司水酿塘收购站,打听到这里的放排待遇是:头工(排头领航的师傅)月工资60元,梢工(在排尾配合的徒弟)月工资39元,外加每人每天补助粮食半斤。我考虑必须要当上头工,每月挣到60元工资,才交得起生产队的副业款且余有生活费。

  于是去向木材站的领导要求领放木排,排坞管理员老唐睁大眼睛打量我许久后,冷静地说:“我在河下没看见过你,头工这碗饭不是随便好吃的,欺山莫欺水,没有三、五年河下的磨练是当不了的”。“你若是愿当梢工,马上可以安排,想当头工可能还嫩了点”。

  我考量求情讲好话没有作用,必须另擗蹊径。找到几位先期出道,在这里当头工师傅的知青,请他们向木材站领导美言,我以前放过排,而且水性好、技术高。还坦言告诉朋友们,如果当不上头工,拿不到60元月工资,就出来不成。朋友们晓得我的难处,理解我的心情,支持我出山,一致表示愿意尽力帮忙。

  三天后,排坞管理员老唐通知我,“发个排给你试试,丑话说在前头,如果损失了木材要赔,而且下次莫想再来领排。”

  领到木排后,我喜忧参半。喜的是当上了头工,可以交得起队上的副业款,解决了生活费。忧的是自己以前只在老鸦溪小河放过小排,没在渠江放过大排,河道水路不熟,大河放排危险,不熟水路更是吉凶未卜,心中有些忐忑不安。但一想起在生产队那穷困寂寞,度日如年的滋味,便横下一条心,决心放手一搏。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靖县年产各种优质木材十万立方米,需要数百名精壮劳力将木材撬扎成排放运到洪江贮木场交货,木材公司开出了较为优厚的工资待遇,希望重赏之下多些勇夫。靖县知青中,先后有一百多人铤而走险参加过放排,《新湖南报》曾以“鸿岭山下铁姑娘”为题报导过靖县寨牙公社女知青在老鸦溪畔伐木,放排的先进事迹。

  木材站安排老工人当班长,八人为一个班,带领我们知青放排,每二人放一列大排,每列排长约60—80米,宽约六米,混合编装杉木、松木、枕木共计40—50立方米。我们在排坞里做了三天行江准备,在每列大排的头、尾分别安装了木柖,用于控制木排流向,还在班长的木排中部搭建了一个木板棚,供我们起居食宿。

  初当头工,朋友们给我配备了一名熟练梢工。每次行江,总是照顾我走在第三顺序,前面有两列排示范带路,后面一列棑上的师傅观望指导,每到滩险之处采取“递会”方式,四人合放一列排,交替护送过滩。

  一路上由于其他三名头工师傅的鼎力相助和悉心指导,我胆大心细,虚心请教,历时三十二天,终于顺利地将木排放到了洪江贮木场原数交货。

  初次在渠江当领工放排,有惊无险,首战告捷,我信心大增,领导和同事们也对我刮目相看,从此我在木材站安下身来。

  靖州至会同县城一段渠江水路,河道宽畅,水流较缓,放排比较轻松。会同以下河道,高山狭谷,礁石密布,水势汹涌,使人不寒而栗。渠江最险恶之处,要算洞头塘至漠滨一段,十余里的水路,计有大小险滩二十余个,最危险是流瀑滩,顾名思义,此处如飞流的瀑布,江水奔腾汹涌,涛声如雷,数里之外也能听见。秋冬枯水季节,这里浪高三尺,春夏汛期,大浪更是高达丈许。每到这里,棚排头师傅要我们将木排加固,梆好横担木,防止大浪使木排重叠夹伤人,并准备好救命绳,以防被大浪冲倒,还要将被服衣物、食品挑放上岸,然后在木排前头摆上供品,叩头膜拜,虔诚祈祷山神土地.河神菩萨显灵,保佑我们下滩平安。

      一九七二年秋季, 我们放排递会经过流瀑滩。当时浪高三至四尺,白浪滚滚,涛声轰鸣,木排跑马射箭般从桃花溶飞流直下,乘风破浪疾速前行。左边双手握柖,马步桩站立,双眼瞪视前方,蓄势待发者是我,右边力挽狂澜正在奋力扳招者是靖县新厂知青李任华。照片系靖县文化馆杨文基老师,当年随木材流送队伍渠江采访,站在左岸悬崖上拍照,由湖南知青网靖县版主梅萍老师提供。

  放排生涯中,我们曾经多次江中遇险,死里逃生。记忆犹新的有:

  一.早春三月,春寒料峭,放排至会同县客寨坝,由于河水上涨,漫过堤坝,淹没了船排过道口的标墩,雨雾蒙蒙,茫茫一片,木排没有对准过棑(船)滑道,当排头即将掉落壁陡的大坝时,头工们惊呼一声"拐嘎场"!一齐狂奔到排尾跳水逃命。为了减少阻力加快游速,避免被流水冲落坝下,我们泅水中抛弃了雨鞋,雨衣.棉衣.绒裤,当魂飞魄散游到岸边时,每人只剩下了内衣短裤。

  二.木排经过正在修建的托口螺丝塘电站大坝时,由于大坝尚未合拢,缺口狭窄,水势汹涌,每人单放一挂排下滩,颠簸忙乱之中我的大腿不慎踏入排档,竭尽全力也拨不出来。木棑失控,我疼痛难忍且心急如焚,万般无奈,只好忍痛就势坐在木头上保存体力,木排在撞上挡江岩之前,倒卷的大浪使木排剧烈颠簸闪动,我趁机将大腿抽出,趁着木排飞流直下的惯性一跃而起,跳到一丈开外的挡江岩上卧倒,两岸修坝民工见状一声惊呼!而木排则在礁石脚下顷刻四分五裂,形同一堆麻杆。

  三.木排进入沅水抵达洪江时,天已傍晚,我们原计划在洪江上游三华里的大湾塘停排过夜,始料不及洪江巫水河暴涨,水大流急木排停泊不住,似脱缰之马黑夜在洪水中漂泊,凶多吉少命悬一线,我们将马灯挂在竹篙上,八人在排上齐声大喊救命!……

  现在回想起当年的危急情形,还心有余悸感到后怕!所幸每次遇险,最后都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冥冥之中,似有神助,遇险消灾详情,容当后述。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古往今来,渠江济世载物,滋养哺育了湘黔桂边境数百万苗.侗.壮.汉各民族优秀儿女,也发生过多少船毁排散,人员伤亡的悲剧。

  山不转水转,世道无情天有灵,渠江之水流淌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竟给知青带来了机遇,一九七二年冬季,靖县木材公司从放排.采育的临时工中招收熟练工人,有四十多名知青转正成为职工,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后调林业局工作。但是许多放排知青由于家庭成份高,或错过招工时机等原因未能如愿转正。

  “当个扒排佬,还要成份好!”背负原罪未能转正的知青发出无奈的感叹和呐喊。

  磋砣岁月荒唐事,我也为他们感到挽惜和不平!

  沉舟侧畔千帆过,改革换来艳阳天,甚幸苦难已成为过去!但愿子孙后代莫步我们青春苦难的后尘!

来源:靖州新闻网

作者:李寿如

编辑:redcloud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乡镇传真
  • 部门动态
  • 美丽靖州
  • 其他视频
  • 靖州新闻
  • 怀化新闻
  • 特别推荐
  • 专题频道
  • 书记县长报道集
  • 时政要闻
  • 走进靖州
  • 社会民生
  • 通知公告
  • 文化艺术
  • 学习教育
  • 文明创建
  • 聚焦
  • 疫情防控

阅读下一篇

返回靖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