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再话藏宝奇闻——神奇飞山之三

  何为簸箕?就是用竹篾或柳条编织的用途极广的一种器具。在江南农村,多如牛毛,家家有之,人人用过。但这种器具与用金带、银带编织成的“金簸箕”和“银簸箕”就不能相提并论了。 “金簸箕”和“银簸箕”,世上只有一对,是天上两位神仙花了整整五千年精制而成的。它不仅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而且还具有“生金屙银”、“宝中有宝”的特异功能。谁要得到它,就能成为世上的头号富翁。

  相传,这对“金簸箕”和“银簸箕”就珍藏在飞山一个极其神秘的地方,它曾一度向人们展示过神奇绚丽的风采。这段奇闻,在当时被传得沸沸扬扬,不仅轰动了靖州城乡,而且,还轰动了周边几个县乃至千里之外的地方。成千上万“探宝者”在强烈好奇心的驱动下,仅靠两条腿,不顾旅途遥远,跋山涉水,来靖州“探宝”,给靖州带来了勃勃生机,如同“小南京”般地热闹起来。

  一千年前一个夏天的夜晚,一轮明月高挂苍穹,洒下的银辉把雄伟壮丽的飞山和碧绿的田野打扮得更加美丽。飞山脚下塘湖村的父老乡亲吃过晚饭后,不约而同来到两岸翠柳成行的风雨桥上乘凉,听故事,拉家常。人们最喜欢听一位年逾八十,满头白发的沈爷爷讲故事了。沈爷爷在当地颇有名气,能神机妙算,预测未来。他谨言慎行,不轻易说话,一旦说了,十拿九稳,句句灵验。譬如:哪年是丰收年,哪年有洪水灾难,哪年会兵荒马乱,都讲的点点滴滴对。从而,赢得了当地人的信赖和爱戴,人们非常尊敬地称他为“半仙”。这天晚上,“半仙”给大伙讲“贾皇帝的传说”这个故事。一开口,就很自豪的对大家说:“我们飞山曾出了个赫赫有名的“贾皇帝”,为穷苦百姓打天下,感动了天上的玉帝,玉帝赐给他三支神箭刺杀昏君,还赠给他一对能生金屙银的“金簸箕”和“银簸箕”。每天“金簸箕”都从底部的小孔里,生出黄豆大的一颗金子,“银簸箕”屙出一颗黄豆大的银子,正好够“贾皇帝”发放军饷。“半仙”抑扬顿挫的语调,深情并茂的演说,把“贾皇帝”描绘的栩栩如生,说得听众个个精神振奋。稍停片刻,“半仙”感情突转,用低沉而颤抖的声音接着说:“贾皇帝”谋反失败,急令贴身侍卫将这稀世珍宝藏在飞山一个极其秘密的地方。从此,这件瑰宝再也没有现身,在人间消声匿迹了。正当人们沉浸在为“贾皇帝”的不幸结局感到无限悲痛,为稀世珍宝失传感到无限怜惜的时候,突然,从飞山半山腰射来两道耀眼的光彩,一道金灿灿,一道银闪闪,把旷野照得如同白昼。瞬间,两道光圈化成两道形同簸箕非常靓丽的光环。听故事的人个个惊讶万分,人群中有点骚动,但很快被它的美丽吸引住了,马上镇定下来。就在这时,只见“半仙”打起盘坐,掐着手指,嘴不停地咕噜几句后,走到人群中,手指光环喜形于色的对大伙说:“千古奇观,可喜可贺!“金簸箕”和“银簸箕”现身了,财喜临门,今年靖州一定是个丰收年。”说得个个笑眯眯,心里乐滋滋的。果然,这年六畜兴旺,粮食丰收。更值得庆幸的是,以后的两年,同样是古历的六月十九这一天,“金簸箕”和“银簸箕”再次亮相,又是丰收年。农夫们皆大欢喜,敲锣打鼓放鞭炮,隆重庆贺。这个大喜事一传十,十传百,像插上翅膀的小鸟满天飞;又像春天的雨露滋润着靖州人们的心田,同时,也给飞山重重地抹上了一笔更加神奇的色彩。因此,前来靖州求神拜佛和探宝的人,如鱼贯而至,络绎不绝。

  听长辈说,那几年县城一片欣欣向荣。一是人如潮涌。城内大小客栈住客爆满,大小饭馆客人坐满;街头巷尾客人挤满。二是生意兴隆。钱纸蜡烛香买空;伞铺街的伞、新桥街的钉鞋、墙脚街的马尾斗笠、河街粽索铺里的麻绳,农村妇女编织的草鞋买空,还有西街铁匠铺里的斧子、柴刀、鎯头、铁钉买空;大南门、小南门的小吃,如:粽子、甜藤粑粑、马打滚、米豆腐、卤豆腐干、桂花元宵等,像接活血,供不应求。

  不知是哪一年的古历六月十八日傍晚,塘湖村来了甲、乙、丙、丁、戊五个不速之客。从长相看,白白净净,斯斯文文像书生;从穿着看,衣裤补丁加补丁,像是逃难的人。生性善良的乡亲们看到后,特别同情,接他们进屋里坐,又是倒茶又是给他们饭吃。吃罢饭,甲见乡亲们那么随和热情,毫无戒备之意,便直截了当的向乡亲们打听起“金簸箕”和“银簸箕”的事来。乡亲们立即将亲眼看到的和听“半仙”说的故事,就像竹筒倒豆子,一五一十的说给他们听。这五个人听后,高兴得眉飞色舞。乙即兴说了四句顺口溜:“飞山是神山,山里住神仙,山里有宝藏,害羞不见天”。丙马上站了起来附和四句:“神奇飞山是宝山,孪生兄弟山内欢,谁要发现弄到手,祖祖辈辈用不完。”乡亲们听了,个个笑得合不拢嘴,认为他们有才学,热烈鼓掌喝彩。朴实憨厚的塘湖人,根本想不到顺口溜里暗藏玄机。当晚,这五个人顺着崎岖陡峭的盘山路登上了飞山。

  寺庙里传来了洪亮的晨钟声,天亮了,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站在飞山之巅,眼观层层云海,身感凉风习习,目视松涛翻滚,耳听翠鸟唱山,仿佛置身仙境般。五人暗自赞叹,名不虚传,果真是座神山!宝山!这五个人信心满满,心想好天气一定会给他们带来好运气。

  寺庙里响起了“咚咚咚”的暮鼓,夜幕降临了。兴奋、激动、紧张一起涌进了这五个人的心头,他们睁大眼睛,四处搜索,生怕错失良机,可万万没想到,一夜过去,风平浪静。只听到蛐蛐在草丛里不停地鸣叫,只看到野兔在小道上来回跳跃,其他一无所获。丁和戊心里凉了半截,立即打起了退堂鼓,告别伙伴下了山。甲、乙、丙三人,确是吃了称砣铁了心,跪在地上向天发誓,不见稀世珍宝,死也不下山。于是,三人便在半山腰搭了个草棚安家落户了。在山上生活的日子里,他们吃尽了苦头。酷夏虽然不热,但蚊子又大又狠,咬得恶痒恶痛,无法睡觉;冬天白茫茫一片,刺骨的寒风如刀削脸,夜间只能抱团取暖。平常还受尽了形形色色的毒蛇不断地骚扰;也受尽了成群结队豺狼的惊吓,成天提心吊胆,度日如年。

  欢娱嫌夜短,寂寞恨夜长。终于熬到了第四年古历六月十九这一天。晚上九时许,两道神光亮相了,两个光环在眼前摇晃,美丽极了。回过头一看,惊奇地发现神光是从草棚的上方悬崖峭壁上射出来的,三个人欣喜若狂,激动地掉下了“伤心”的眼泪,乙得意忘形的吟起了“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古言名句。甲乙丙迫不及待地拿起早已准备好的登山工具,往悬崖攀去。脚下根本没有路,一片高于人头的茅草和荆棘,深不可测,每挪动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的代价。手上、脸上,被荆棘刺得钻心的痛,还被刀一般的茅草割出道道伤口,鲜血直流,麻辣火烧的痛。但他们毫不畏惧,硬着头皮往前冲。原来他们是训练有素的爬山高手。为了得到珍宝,置生命于度外,铤而走险。使出浑身解数,闯过了悬崖上似齿尖的老虎跳,越过了望而生畏的老鹰嘴,终于到达了神光射出的地方。

  神光是从一个小洞口里射出来的。洞口小得只够一个人侧着身子挤进去。进洞一看,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洞高大出奇,一眼望不到顶,洞宽足有五亩田那么大,洞内金碧辉煌,紫气腾腾,泉水叮咚,琴弦共鸣。洞中央离地面一尺左右,悬浮着两个奇光异彩的圆盘在悠悠地飘荡。甲乙丙心里很清楚这就是梦寐以求的稀世珍宝——“金簸箕”和“银簸箕”了。他们小心翼翼地绕着“金簸箕”和“银簸箕”转了一圈又一圈,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的甜。四年来所受的煎熬和苦楚已忘到九霄云外,做起了香喷喷的发财梦,梦口水掉出一串串。他们终于发现,“金簸箕”底下有一颗黄豆大的金子,“银簸箕”底下有一颗黄豆大的银子,在闪闪发光。丙伸出颤抖的手捡起了金子和银子,紧紧地贴在心窝里,他们终于得到了足足等了四年的第一桶金。三人心满意足地走出山洞,爬下悬崖,回到草棚,睡了一夜安宁觉。

  俗话说:“天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甲、乙、丙就是这样的人。从那天开始,整整一个月,他们每天都能得到一颗黄豆大的金子和银子,金子和银子装满了两个金银盒。有一天吃过早饭后,坐在草棚里,甲对乙、丙谈起了自己的想法。甲说:“金簸箕和银簸箕底部的孔太小了,如果把孔掏大点,岂不是“金簸箕”生的金子,“银簸箕”屙出的银子会大些吗?”生性鲁莽的丙兴冲冲的站了起来说:“大哥说的绝对有道理,早发财早回家。”乙沉默不语,他怕弄巧成拙,心里拿不定主意,迟迟不说话。丙急得满脸通红,斩钉截铁地说:“甲是老大,我们都得听他的,他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出于无奈,乙从喉咙里挤出了“我也同意”四个字,尽管声音低沉,总算表了个态。那天晚上,三人进洞捡起金子和银子。立刻动起手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小孔掏成酒杯那么大。然后带上敲下的金银碎末回到草棚里。三人累的狗吃屎,一头倒在床上,打起了猪一般的鼾声。

  第二天夜晚,进洞一看,情况不妙。“金簸箕”生了一坨酒杯大的银子,“银簸箕”屙了酒杯大的一堆米,三人楞在那里,目瞪口呆。甲是自己打碎牙齿往肚里吞,自己种的苦果自己吃,有苦难言。但他并不以此为戒,吸其教训,反而,头脑发热,变本加厉,要乙丙和他一起动手,花费一整夜的功夫,将“金簸箕”、“银簸箕”酒杯大的孔,掏到茶杯大后,三人才筋疲力尽的回到草棚里,坐在床上,你看我,我看你,像癞蛤蟆鼓着肚子在吐气。

  第三天走进洞一看,“金簸箕”生了一杯白花花的米,“银簸箕”屙了一杯黄澄澄的糠,三人差点气死,瘫倒在地。甲恼羞成怒,欲将“金簸箕”敲成几块带回家。只见他很费力地翻身起来,跌跌撞撞地跑到“金簸箕”跟前,咬紧牙关,扬起斧头,使出全身力气朝“金簸箕”砍去。就在斧子接触“金簸箕”的那一刹那,顿时,浓烟滚滚,冒出了万朵火花,“轰隆隆”三声巨响,洞内漆黑一团,吓得三人屁滚尿流,拔腿逃窜。此时洞门已紧闭,三个贪得无厌的盗宝贼,就这样被活活饿死在洞里,留下三堆白骨,遗臭万年!从此“金簸箕”和“银簸箕”再没有人看见过。但它却把金银化作了春天的雨露,滋润着靖州这片神奇的土地,让靖州更富庶,人民生活更美好。

来源:靖州新闻网

作者:唐其国 石宪贵

编辑:redcloud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乡镇传真
  • 部门动态
  • 美丽靖州
  • 其他视频
  • 靖州新闻
  • 怀化新闻
  • 特别推荐
  • 专题频道
  • 书记县长报道集
  • 时政要闻
  • 走进靖州
  • 社会民生
  • 通知公告
  • 文化艺术
  • 学习教育
  • 文明创建
  • 聚焦
  • 疫情防控

阅读下一篇

返回靖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