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元贞“兄弟树”

元贞“兄弟树”

  在我的家乡靖州县三锹乡元贞村牛皮形寨前,在田坝东端中间田埂上,长着两棵神奇的铁梨树。

  说是两棵,其实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两丛。每丛树都是由二十多棵手臂样粗的、互相绞缠的小树组成的。从远处看,两丛树就好像是立在那里的两梱柴。

  这是全县少有、元贞村仅存的两棵铁梨树,于是显得非常珍贵。

  两棵树的四周都是稻田,使它们更显得鹤立鸡群。

  但从耕作的角度来看,它们的存在颇为碍事。它们既遮阳又挡路。

  它们能幸免于村民们的刀斧而活下来,实在是一个奇迹。

  而它们不但存活下来,而且活得很有尊严——那树下居然有小小的、土里土气的香案-——堂而皇之地接受村民的香火。

  我孩提时代,两棵铁梨树就这样大了,而今我已步入中年,铁梨树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依旧那样蓬勃茂盛。据我的爷爷说,他的爷爷从记事时候起,两棵铁梨树也就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某一天,一位杨姓后生,挑着一担很重的铁梨树柴,经过一户人家。后生又累又喝,便放下柴担,走进屋里去讨水喝。

  年轻的主人姓潘,不但给水喝,还热情地请后生坐下来喝苗家的黑油茶。

  两人边喝油茶边唱起了苗家的茶歌,一支又一支。

  两人越唱越投缘。主人又杀鸡杀鸭,整治了一桌酒菜招待后生,并请来亲戚邻居作陪。

  大家把那苗家的酒歌唱了一支又一支,也不知唱了多久。

  酒席散后,主人送客出门。宾主相携,唱着苗家深情的送行歌。

  主人送客人到柴担边后,客人又反送主人到家门口,主人再次送客人到柴担边,客人……如此反反复复,不知几个来回。

  终于,他们惊奇地发现,那立着的担柴已经在地上生了根,并长出了新的枝叶。

  惊奇过后,二人对着这两丛铁梨树盟誓结为异姓兄弟。

  他们的后代不断繁衍生息,杨姓发展为皂里寨,潘姓发展为牛皮形寨。

  而皂里的杨姓与牛皮形潘姓之间,只认兄弟叔侄不结姻缘亲的传统一直沿续到今天。

  当地有这样一个说法:“先有铁梨树,后有元贞村。”

  人们还把这两棵铁梨称着“兄弟树”。它们真的像一对兄弟一样,携手并肩,年复一年立在那里,永远不离不弃。

  而今,在城镇化大背景下本已渐渐衰落和凋零的边远小山村,因精准扶贫开发,乡村旅游的兴起,而再次焕发出了生机。“兄弟树”下,自驾客、驴友、背包客,络绎不绝。

  据说在“兄弟树”前祭拜、合影留念是很有讲究的。那些关系已经很“铁”的朋友在这里祭拜、合影,“兄弟树”将见证他们更“铁”的兄弟情谊;如果是恋人或夫妻在这里祭拜、合影,就意味着他们的爱情像这株“兄弟树”一样“在地同为连理枝”,将爱得更深情、更“铁”(贴)心。

  我祝愿“兄弟树”下合影的朋友们:友情地久天长!

  祝愿我的家乡能像“兄弟树”一样,青春长在!

来源:靖州新闻网

作者:潘子月

编辑:redcloud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乡镇传真
  • 部门动态
  • 美丽靖州
  • 其他视频
  • 靖州新闻
  • 怀化新闻
  • 特别推荐
  • 专题频道
  • 书记县长报道集
  • 时政要闻
  • 走进靖州
  • 社会民生
  • 通知公告
  • 文化艺术
  • 学习教育
  • 文明创建
  • 聚焦
  • 疫情防控

阅读下一篇

返回靖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