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门坎上刀刻印记的传说

  渠水支流老鸦溪江畔的寨牙汕头村,座落在鸿岭宝山脚下,离靖州县城20多公里。这一带田垅开阔,日照充沛,风景秀丽,流水潺潺。汕头村居住有不少石姓村民(侗族),犹以住在坳木寨的相对集中。相传,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祖籍就在这里,清代时期,石达开曾带领一支太平军来到汕头安营扎寨。义军缘何而来?来到汕头又干了些什么?要讲清这两个问题,因背景复杂,离奇曲折,故事还得从源头说起。

  清·道光年间的12月(1851年元月),充当农民领袖的洪秀全,在紫荆南麓的广西平县金田村举行起义。当时旌旗飘扬,刀枪闪亮,有两万多贫苦农民,烧炭工人,以及小商小贩,部分知识分子集结在这里。洪秀全手抱宝剑,登上高台,庄严宣布起义。起义国号“太平天国”。太平军壮士一律蓄发易服,用黄布或红布包头。起义两天后,洪率领太平军顺气湟江东而进,一举攻下大湟江口(江口位于渌江大湟江的交汇处)。这里交通便利,商贾云集,是经济、军事之要地。于是,太平军选定此处设立了大本营。他们一面发动群众,一面布置防务。在当年的三月二十三日,广西武宣县东村,有万民群众拥护洪秀全为天王。此后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佐辅正军师,领中军主将;肖朝贵为右弼又正军师,领军主将;冯云山为前导副主将,领后军主将;韦昌辉为后护副军师,领后军主将;石达开为左军主将,就这样形成了以五军主将为中心的太平天国前期领导班子。这一年,是太平天国辛开之年。

  由于太平天国的将士奋勇作战,咸丰元年八月(1851年9月未)太平军攻克了永安州城(今广西蒙山县)。当年的12月,洪秀全发布诏令,给曾在东乡宣布的五军主将加封王爵:封杨秀清为东王,肖朝贵为西王,马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封秦日纲为天国丞相。胡以晃为春官正丞相。诏书强调“以上所封各王俱受东王节制”。这意味着,军事指挥和行政领导的实权全部掌握在杨秀清手中。其大权交给杨秀清,自有洪秀全的道理。杨有智慧,有胆略,有卓越的组织能力和指挥才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在太平军里威信很高。在杨秀清的领导下,各王各将听从安排,互相配合,打了一系列胜仗。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后,定为都城,改名天京。

  太平天国取得胜利后,搞了一系列改革,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高层内部渐渐出现了权力纷争。杨秀清自恃功高,唯我独尊,滥施权威,只要他走出乐王府,途中的将士必须跪于道旁,如有昂首直立或敢于行走者,斩首不留。在他的眼里,自己哪一点比不上天王呢?取而代之有何不可?永安加封的诸王,除冯云山、肖朝贵在战斗中牺牲外,而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等人,虽都是起义兄弟,但也是他由第二位进至首位的障碍,必须制服他们,往后才可以为所欲为。

  1854年5月的一天,秦日纲燕王府内有一位牧马的坐在府门前,见杨秀清的“同庚叔”经过,没有起身行礼,杨的“同庚叔”大发雷霆,打了牧马人两百鞭,又押解到掌管天朝刑部事的黄玉崑衙门,要再加棍打,黄认为既然已受鞭打,于法已足,劝他就此为止,可是杨的“同庚叔”暴跳如雷,大闹刑部,将公案推翻,又去杨秀清那里控告,杨被激怒,立即令石达开逮捕黄玉崑。黄不是别人,是石达开的岳父,黄知道后,提出辞职。这时秦日纲和天朝内官领袖陈丞珞等也都辞职。杨秀清见此大怒,就抓了秦、陈移交给韦昌辉,分别杖打秦日纲、陈丞珞二百,黄玉崑三百,黄被革去候爵,降为士卒,牧马人被五马分尸。

  咸丰六年(1856年)打垮清代江南大本营后,没过几天,东王府内,鼓乐齐鸣,号声震天,一场逼万岁的闹剧又演出来了。杨秀清认为自己的功劳大,为何只能称九千岁?在场的洪秀全心里明白,赶紧说:“东王功不可没,也当是万岁”。东王既是万岁,世子也更是万岁,且世代都是万岁。

  一山难容二虎。洪秀全容不得杨秀清同称万岁,就密诏韦昌辉回京,一层高层领导集团大规模的互相残杀事件开始了。韦接到密诏后,于1856年的9月1日深夜率三千精兵,从江西的瑞州(今高安)回到天京(南京)城外,与从金坛前线赶回的秦日纲会合,陈丞珞悄悄打开城门,迎接勒王之师。不到两个小时,便占领了城内各主要街道和据点,将东王府围得水泄不通。睡觉中的杨秀清被屋外的刺耳喊叫声惊醒,睁眼一看,屋内大火熊熊,光照通明。刀剑的碰击声,厮杀声,喊叫声和哭闹声响成一片,他还没明白过来,就被剑刺中胸膛,倒在血泊之中。不仅如此,韦军就连东王两万多下属都没有放过。为了此事,远在湖北的石达开,忙于赶回天京(南京),怒指韦昌辉,可韦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说是按天王圣旨办事。石又责问:“两万多将士被杀,这也是按圣旨行事吗?”韦昌辉哑口无言。石说完后,一摔袖子出了北王府。谁能料到恼羞成怒的韦昌辉再起杀心,当夜调集杀手,突袭翼王府,石达开的家属、亲友、侍从都死于韦昌辉的屠刀之下。但未见石达开,原来石早有预感,趁着黑夜,悄悄用粗绳从城墙上滑落而下,消失在夜幕之中。

  一场内乱,洪秀全悟出其中道理。他觉得洪氏家庭以外的人不值得信任。石达开也觉得洪秀全对自己“重重生疑”,于是在1857年的6月,他背着天王洪秀全离开了天京(南京)。尔后,石达开以安庆为根基地与清军作战。后来江西告急,他率太平天国在江西的大部分将士远征西南来到靖州寨牙的汕头村。太平军住扎在汕头期间,军纪严明,打富济贫,深受百姓拥护。为日后联络感情,亦为防止外来兵卒和列强的侵犯,太平军按首领的旨意将汕头石姓家族的门坎用刀刻留下明显印记。太平军在此休整几天后,就整装攻打靖州城。由于古城坚如磐石,易守难攻;二来守城清兵奋力死战,三是因那几天暴雨倾盆;再加石达开顾及乡情,无心恋战,故三天三晚没有攻下,太平军只好退兵,由通道上贵州而去,最后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被清军消灭在川康交界的大渡河畔。石达开以不幸阵亡的结局,为太平天国那段历史写上了极其悲壮的一页。

来源:靖州新闻网

作者:杨昌达

编辑:redcloud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乡镇传真
  • 部门动态
  • 美丽靖州
  • 其他视频
  • 靖州新闻
  • 怀化新闻
  • 特别推荐
  • 专题频道
  • 书记县长报道集
  • 时政要闻
  • 走进靖州
  • 社会民生
  • 通知公告
  • 文化艺术
  • 学习教育
  • 文明创建
  • 聚焦
  • 疫情防控

阅读下一篇

返回靖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