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锹里水转山

  “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上世纪九十年代,那英的甜美歌声传遍了神州大地,声声沁人心脾,句句回味悠长。可苗乡锹里水转山却养在深闺人未识。

  人们把靖州县西部大堡子、三秋、藕团、平茶、新厂等乡镇苗族聚居的地区叫锹里,锹里又分为上、中、下锹三部分。水转山就坐落在上锹平茶镇棉花村,静静躺在翠绿的马田溪峡谷中。这山不高,比谷底高不过100米,海拔也就600米吧,若与四周依恋着的山峦比较,更是低矮许多。山不在高,有神则名。水转山有神,这神是绿色,放眼望去,满山的原始次森林,墨绿一片,青翠欲滴;这神是从树叶间射下来的一缕缕阳光,掉在地上像金灿灿的一根根金条;这神更是依偎着这山打转转的马田溪水,时而缓缓流淌、清澈见底,时而飞流直下、汹涌澎湃……

  盘古开天地时,用神鞭一甩,甩出了大的河,甩出了小的溪,小小的马田溪该是其中之一吧。马田溪发源于湘黔交界的深山老林,它闲庭信步悠然而下,蜿蜒几十里来到这里,却硬生生地被这座山阻拦。

  山,屹立着,巍然不动;水,流淌着,永不停息;山的高大,山石的坚硬,没能阻挡马田溪水的脚步,它勇往直前,在与山的碰撞中,水被撞得四分五裂,撕裂的水花是马田溪痛苦眼泪,四处飘落。但水不气馁,爬起来,再钻,再转。水相信:山无法撼摇,水可以转动。转换方向,无论多大的山,一定会有水转动的缝隙,总有一天会翻过大山。它流呀、它钻呀、它转呀,不知过了多少年,不知过了多少代,马田溪历尽艰辛与磨难,呈一个反写的“c”字绕行数公里,差不多转了360度,几乎又回到原点。然后,它流出山谷、流出锹里、流出苗乡;它奔向渠江,奔向洞庭,奔向大海……

  山的屹立,水的转动,形成这里独特的风景,当地花苗人把这座山叫“抱歪乌”,即汉语的水转山。

  被盘古撒落在湘西南锹里地区崇山峻岭中的水转山,不知被多少座山围着,不知被多少条溪绕着;也不知道有多少年荒无人烟、人迹罕至。如今党的惠民政策的阳光普照苗乡,水转山也有通村水泥公路直达。它距省道上的平茶镇仅7公里,距靖州县城52公里,离贵州省黎平机场30多公里,如果您想来,交通还算方便。

  绿色海洋中的水转山是一个天然的氧吧,四季皆宜探访。但水转山的灵性在水,夏天极为凉爽,最是适合避暑。当城里骄阳似火,热浪滚滚,水转山却是山风习习,清凉舒坦。如果您背起行囊,涉足水转山,或许会留下一段难忘的记忆。

  来到水转山下,您会看见马田溪自西向东,蜿蜒自如,溪绕山转,水抱峰流。这一溪碧绿清澈的水,会让您毫不犹豫地挽起裤腿、光着脚丫踏入其中:或戏水、或翻螃蟹、或摸小鱼。顺流而下,溪水在群山间弯弯曲曲地缓缓流淌,两岸崖陡壁峭,植被茂密,古木参天,藤蔓盘根错节。青山、翠竹和树梢上的蓝天,倒映在水中,难分天上人间。偶而,一两只白鹭、野鸭或者不知名字的小鸟,从溪边林中飞出,掠过水面,勾画出一幅青山、碧水、飞鸟的自然画卷。流水声、虫鸣声和远处不时传来的鸟叫声,与您情不自禁的欢笑声融为一体,天籁之声自成。这部原生态神曲,不正是苗族歌霯的“祖先”么?

  静静躺在世界一隅的水转山,是中国的、湖南的、怀化的、靖州的;还是锹里的、花苗的。

  水转山,这位养在深闺中的苗家姑娘,期待着与您相会。

来源:靖州新闻网

作者:龙家贵

编辑:redcloud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乡镇传真
  • 部门动态
  • 美丽靖州
  • 其他视频
  • 靖州新闻
  • 怀化新闻
  • 特别推荐
  • 专题频道
  • 书记县长报道集
  • 时政要闻
  • 走进靖州
  • 社会民生
  • 通知公告
  • 文化艺术
  • 学习教育
  • 文明创建
  • 聚焦
  • 疫情防控

阅读下一篇

返回靖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