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翁话端午
舒宏焕 宪贵
端午节的由来,众说纷纭。有的说是纪念屈原,有的说是纪念伍子胥,有的说是纪念曹娥,有的说是起源于夏至节,还有的说是恶月恶日驱避,吴越民族图腾祭等等。以上说法,各有各的由来,不过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词,早已深入人心。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大最深,占据主流地位。故此,古人通过朝廷确定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中国民间的传统节——端午节。
端午也称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重阳节、女儿节、五月节、午日节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大同小异的。
过端午节,各地有各地不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迎鬼船、躲端午、游百病、挂钟馗像、佩香囊、贴午叶符、悬挂菖蒲艾叶,给小孩涂雄黄,吃粽子等。有的还具有许多迷信色彩。
这里,笔者想着重谈谈旧时杨家巷人是怎样过端午的。
首先是采枫药。时间从农历五月初三开始。据说五月初采的枫药药力最好,尤以五月初五为最。枫药品种很多。有五爪龙、七叶一枝花(又名铁燈台)、红牛膝、老虎刺、鹰爪枫、老鸦枫、火麻叶等数十种。尽管品种多多,各具特色,但菖蒲、艾叶绝不能少。老班子的人说,菖蒲、艾叶不仅可以入药,而且其特有芳香可以辟邪。采好后,一把把扎好,除留下少许挂在自家大门上外,其余的全部于初五清早挑到集市上去卖,市场就在街边,大多集中在大码头、马王桥、响水洞、鸡公亭。买药的有妇女、有男人、有老人,亦有年轻人,人流如潮,十分热闹。
古时买卖枫药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不过买卖的地点变了。多数是在新建路一带。即南从友谊村村部大门开始直到北面四古楼边沿为止。枫药地摊长达1公里。此中,最为闹热数中医院门口及农贸市场入口处。据我观察,枫药市场之繁荣已经进入历史鼎盛时期。
包粽粑。渠江墈上、山冲壕沟、家园墙埂上长有不少粽粑竹,竹上长满粽包叶。五月初一至初三摘来,一皮一皮抹洗干净。初三下午烧草灰,用水过滤,并在当天用草木灰水将糯米泡胀,第二天(初四)用粽叶包好,扎紧,形状一头大一头小,小头叫一指兰天,大头叫三星在户(小头一个尖角,大头等边三角)。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家底富足而又讲究的人家还添加中药益智仁,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通过煮熟就成了粽粑。传说这是为屈原准备的食物。向江河抛粽子是给屈原吃。为了不使屈原吃的食物被水族哄抢,故将粽子做成奇形怪状棱角样恐吓各种鱼虾。
赛龙舟(又名划龙船)。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代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赶至洞庭湖时仍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初五划龙船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竟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靖州划龙舟史于何时,笔者阅历有限不得而知。不过杨家巷的人历来乐于划龙舟。大凡县里组织龙舟赛少不了杨家巷的人参与。为了搞好这一活动,始前一般由县体育部门牵头,文化部门参与,县财政垫若干底金,加上商家赞助。地方上几个深谙划船技术而又热心的人与县有关头头合立一个临时机构。首先研究制作锦旗几面,按1、2、3名确定奖金数额,安排救生船几只,指挥船一艘。并将比赛河段起点、终点标浮号记(不管水大水小,一律放下浮桥,大水从大沙州头开始,小水从皂角滩开始,终点都在崩土塘)。参赛时间一般上午十时(九时五十八分)开始,下午三——四点结束。赛前将通知发到有关乡镇。各乡(镇)报名后,指挥处将参赛船一一登记,编成号次,定出规划。如船太多,还要分批占阄。排的队形位置同样采用占阄确定。参赛单位都是精挑一些识水性、有耐力、会划船的年轻小伙子。为了竞得头彩,划船的人先要进行若干天的演练。好在古历五月渠江一般都会涨水。
老百姓习惯称“端午水”“磨刀水”。由于涨水渠江河底变低,河面增宽,为龙舟演练、竞赛创造了条件。掌艄的人非常重要。龙舟既没有舵,也没有固定的浆等,全靠舵手持长橹按下水凭着臂力和技术把握船只行驶方向。如果船身不直,则增加阻力影响速度。下水要走正溶,顺大流;上水则要抛淹脚,过迴水。掌握了要点,划船人自然省力。解放后,江东的陈映炎、杨家巷的胡世福(又名有有)就经常掌舵。尤其是胡世福,他个子高大,体力过人,技术精湛,故而行船如箭。前面指挥的人一般瘦小精悍,点子多多。他们时而倒竖春柳(亦称石榴),时而脚成八字。一脚踩鳌头,一脚踩舌头板。双手往前一送一递,脚亦向前一蹬一蹬,口中高呼“喂!喂”的号子。船中有一面鼓,一面锣,一个人打,声音是“咚咚哐,咚咚哐,”“喂”字落在“哐”音上。划船人根据锣鼓声,每“哐”一声划一下,显得步调一致,整齐划一。既保持了船身的平稳,又体现了团结协作,救人心切的生动场面。多年比赛要数江东浮桥头的舒象君和杨家巷的胡志仁(又名胡家疤子)花样最多。尤以胡志仁的竖春柳最为出名。他可以从杨家汊开船竖起直到宝庆码头。人称渠江“铁老壳”。服装亦统一。一般是衫掛子,西装短裤,太阳帽。队与队比较,颜色各异,以示区别。小伙子们通过装扮,显得更加英气勃勃,神采飞扬。
比赛这天,渠江两岸游人如织,人山人海。有的自带板凳坐着,有的整天站立,有的跑上跑下追着看。小伙子们穿着节目盛装,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有的还打着漂亮的花伞。指挥船上彩旗飘飘,负责组织的工作人员来回穿梭,显得忙而有序。赛前由指挥长作简短讲话。大意是节日的来历,比赛的意义和要求。两岸观众屏声静气,翘首以待。小孩子们胸前挂着牛角粽,他们依偎在大人的身旁伸长脖子期待激动人心那一刻尽快到来。突然。“曲——”的一声长哨,红旗一展,几十只龙舟竞发,如离弦的箭向前飞驶。此时,渠江两岩鞭炮齐鸣,大河上下欢声雷动,热闹极了。比赛长度1000米。水面之上,只见一条条游龙,劈波斩浪,向终点冲刺。队伍中有两船并排前进的,亦有两船相撞,还有船翻落水的,男儿刚烈,尽展无余。许多红男绿女,随船奔跑,盼望自己单位和亲人取胜。每当本单位的船超前或即将超前时,“加油!加油!”的拉拉声不绝于耳,并且一阵高似一阵。竞赛越是精彩,越易出事。忠于职守的保安船紧随赛船其后,或不离龙舟左右。由于保安工作得力,据说,靖州龙舟比赛有史以来从未出过一次事故。
每次龙舟比赛结束,义务裁判比专业裁判不仅人多而且争议激烈。他们比比画画:说A船指挥不当,划船的尽了力;又说B船阄拈得好,正在流水上省力;还说C船艄公差火,船身不正……问题多多,不一而足。这些人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其结果谁是谁非,难以定论。也没有一个权威人士来作定论,最后只有不了了之。不过,争归争,吵归吵,输归输,赢归赢,明年的今天,“冤家对头”又在渠江龙舟赛区见。
末了,还要说及一点。不管龙舟竞赛何等激烈,何等诱人。端午节这天,家家必吃正午饭。这是端午节有史以来古人定的规矩。具体时间:1-3点。桌上的菜十分丰盛。有三种菜必须上桌,即盐蛋、皮蛋和红苋菜。缘何一定得上这三道菜,笔者说不清楚。可能亦是祖辈们传下来的规矩。从字面上分析,盐蛋有盐,盐即味,皮蛋降火,火与炎有关,苋菜带红,红即红火,连起来不难看出生活有滋有味,日子平平安安,全家团团圆圆,前景红红火火,如日中天。喝的是雄黄酒,何谓雄黄酒,就是酒中放少许雄黄粉。但酒必须是清一色的粮食酒,其它杂酒不管再贵也不能代替。饭前大人要给小孩子额上抹上一点雄黄酒。喝、抹雄黄酒目的是为了消灾辟邪。
端午酒尽管丰盛,表面看来全家男女老少洋溢着节日喜悦,其实吃得并不安宁。一边锣鼓哐哐,鞭炮阵阵,吆喝连天;一边作古正经,祭祀祖宗,非得团聚,必须喝酒。这就为难了不少爱看热闹的年轻人。他们在大人们多次催促下很不情愿跑回家中胡乱扒几口饭,接着丢下碗就往河边奔。有的还顺手带些好吃的给正在划龙舟的哥哥或暗恋中的男友。因为此时此刻的他们正在汗流满面竭尽全力跟对手们打拚。如能在关键时刻吃点东西或喝点儿水毫无疑问会起到雪里送炭的作用。其实,父母也是过来人。看着孩子们活蹦乱跳渐去渐远的背影时,他们摇了摇头,只好作罢。
端午节这天,最忙最累莫过于妇女。中餐时,她们选用一株整大蒜(或独大蒜),上面用块抹了雄黄的肥肉覆盖,名曰“雄黄蒜”,日后用于治疗蚊蝇叮咬,毒蛇咬伤,无名肿毒。午饭后,立即熬煎枫药水给孩子们洗枫药澡。据说端午小孩洗了枫药澡可以预防痱子、痤疮等各类皮肤病。
总之,端午节这天,杨家巷的人和其他地方的人一样,过得非常非常充实,非常非常愉快。遗憾的是近二十年来县里不知何因没有组织过一次“龙舟赛”。如果哪年举行,听杨家巷的小伙子们说,他们一定踊跃参加,并想与兄弟单位船队切磋技艺,一比高低。目的只一个——过好端午节。
2013年3月
月 夜 侃 古(之一)
宏 焕
儿时家居杨家巷,此巷古朴,典雅和幽静。人不多,但成份复杂。从迁来的区位上讲:最远数江西,稍近的有本省隆回、衡阳、芷江、洪江等十几个县市。当然也有少数本地人。就知识而论:有简师生、洪达生、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有勤奋自学的识字者,亦有个别目不识丁走南闯北经历丰富的聪明人。这些人仅管口音不同,南腔北调,但讲起故事来有板有眼口若悬河。当时人们把这种讲故事叫做“侃古”。侃古内容五花八门。仔细想想大致可以分三个方面:一是历史书籍和戏剧。什么“仁贵征东”呀,“三国演义”呀,“杨家将”呀等等。二是神话寓言。三是自编笑话。笑话多是讽刺挖苦、风趣幽默之类。
听的多是青少年,当然也有一些中老年人。解放前的山城靖州十分落后,老百姓照明连电都没有,家家户户一灯如豆。稍微富足点的,堂屋门前点盏“天灯”。何谓“天灯”,其实是个纸糊的四方灯笼。为了不得罪过往神灵,原料用的是香油。那时我们小,常常听得如醉如痴。比较宽裕一点的人家的孩子常常因听“侃古”影响睡眠,早上起不来,不似我等贫寒人家的孩子清早起来捡梨子、板栗、寻猪菜,到时自然醒了,毋需大人催喊。有一次,我去捡梨子,看见癫奶(其实并不癫)喊她外孙的早床,连喊数声不起,她就捡起一根“牛刷子”(小竹子)假意去打。外孙娇嫩嫩地说:“婆婆,莫打倒我的眼睛呢。”因他外婆年高耳背竟听错了,说:“原来你有懒筋,就是要打你三根懒筋!”边说边朝外孙的小屁股轻轻“刷”了下。小家伙一翻身就跳下床,捞起丫裆裤露出“小鸡鸡”屙起尿来。外婆赶紧拿起小衣服:“还不快穿衣服,着凉了肚肚会痛的……”
金秋八月,谷子进仓,梨子大都下树,人们进入了农闲时节。天高月朗,水浸风凉,这便是“侃古”最佳时期。大家相邀夜话,多是去老地方——杨家奶奶家。这些人坐着长板凳(亦叫二人凳),喝着“露水茶”,吸着丝烟,听着侃古人接着头天晚上的话题继续侃起来。这些人你讲一段,他讲一篇,就这样轻轻松松愉愉快快地打发着长夜的时光。直到月明星稀,约十一点钟左右才纷纷离去。我是每晚必到,回忆起来,现在还记得一些。有次家父说了一个“乾隆皇帝游江南”的故事。传说满清时候,乾隆爷三下江南。有一次来到湖南湘西之地。他商人打扮,几个随从装成伙计。晓行夜宿,访查民情。当时正值丰收时节,偶遇一农家立屋上梁。乾隆爷博学多才,屈指一算,日时不利,必逢五鬼凶煞,那还了得,看来定有缘故,他就用红纸包了一文钱前去探门子,也就是去送个礼。津承房的主事收了这份礼。发现包中只有一文钱,包的封面还龙飞凤舞地写了两句话:“一个毫子送礼,如果收了,便是贪财爱宝;若是不收,便是赚少。”这可难坏了津承房的几个老学究,一是不知来客根基,因为他穿着并不寒酸,眉宇之间还透出英武之气,几个伙计虽然举止斯文,但个个虎背熊腰,料定绝非等闲之辈。这请柬该如何下笔!大家猜测,揣摩,你推我让,谁也不肯拿笔。座享烟茶的乾隆爷,得意地注视着这一切。办事人员只好如实把发生的一切讲给主人听。
主人亦无良策,这时只见一位十岁上下,面如冠玉的翩翩少年(主人的儿子)走上前来,笔走龙蛇,一挥而就写了一段话。工作人员双手捧着,恭恭敬敬奉呈给乾隆爷。乾隆爷接过一看,上面赫然写着:“三间茅屋待客,要是来了,即为贪酒饿杯;假如未到,便吃了亏。”和自己写的天成一对,不仅对得巧妙,且字体秀丽工整,虽然透着稚气,却也铁划银钩。心想此子非凡,将来必是国之栋樑。一时龙心大悦,连称奇才。大家再次对眼前这位出对子的人仔细观察,见其气宇不凡,举止文雅,料定不是一般常人,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立时众星捧月,将乾隆奉为上宾。席间,乾隆有意问起今之吉日何人所拟,主人答曰:“就是与您同座的这位先生。”乾隆爷扭头一看,先生是位双目失明者,年约五十上下。眼虽不明,但印堂发亮,鼻直口阔,举止大方,胸有成竹。随即便问:“敢问老先生,何以选在今日?吾似觉欠妥?”师曰:“不瞒你老人家,吾少时亦读过几本书,略知‘易经’按说今日最差,星逢五魁,但经曰,日盈则昃,日虚则盈。也就是说,凡事自有定论,事情岂可太过,好比太阳当顶了就要偏西,落下以后又要升起,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否极泰来,乐极悲生,自然之理也。因吾为人服务,过于认真,导致失明,咎由自取,然则盈亏之道谨记在心,时不敢忘,我算定今日紫微必临,三星高照,小鬼微煞,早已隐形遁迹,何足道哉,故而逢凶化吉,福随星至,遇难呈祥,紫雾笼罩。”一席话只说得乾隆连连点头,随口说:“原来倒好!”后来逢人上梁,每柱必写一个红色“好”字,倒贴上面。
上梁时,梁木包着文房四宝,以金银入木,上贴一联,起首:上梁恰遇黄道日;下联:竖柱正逢紫微星。中间用一张整红纸,正中大书:吉星高照。梁的两边缠起万子鞭,两根丝帕悬吊于上,万炮齐鸣,缓缓升起,抛下糖果粑粑花生瓜子,师傅们在梁上觥筹交错,口吐吉言,最后是金钱毫子如雨水落下,任人抢拾,上下左右,喜气洋洋,千秋事业,大功告成。这个故事是否真实,无可考证。但此种风俗,延习至今。只不过当时幼小的我听了,对乾隆爷,美少年,失明人佩服至极。缠着老父连讲几次,因之现在记得。
杨家奶奶(王玉莲老人)讲了个“巧媳妇智斗为富不仁土财主”的故事。古时候,一个土财主,性贪,广有积蓄,犹嫌不足,一味巧取豪夺,忌贤妒能。恰他隔壁一家,忠诚厚道,勤奋节俭,眼见日复一日渐起门庭,前不久又收了一房媳妇,聪明伶俐,小俩口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媳妇对公婆更是孝顺有加,针织女红,无一不晓,粗细农活,样样能干,老俩口见此笑在眉头喜在心里。土财主这一家,虽然富足,可几个儿子媳妇个个暗暗较劲,闹着分家。同是隔壁,差别天壤。土财主对隔壁这户咬牙切齿恨之入骨,总想找个机会,出个难题敲打敲打。春天来了,猫生崽,其中一个小猫,好像有病,老是长不大,于是财主将这小猫悄悄放置隔壁这户门槛下。隔壁老汉一不留神,踩个正着,小猫被踩死了,正中财主奸计。于是财主找隔壁老汉:“我的金丝猫,银丝虎,放到南山捉老鼠,别人出我二百五,外加三块干豆腐,我都舍不得卖哩?”听到此话,老实的公公,无言以对,觉得自己闯了大祸,整日愁眉苦脸,郁郁寡欢。
聪明的媳妇发现公爹异样反常,问明原因,心知肚明。问公爹:“他家借过我们家什么东西没有?”公爹冥思苦想,终于回忆出他家曾借过自家一把饭勺,至今未还,可那不值钱,怎抵得人家那只金丝猫呢。媳妇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告诉他:“老鬼再找你赔猫时,你要他找我。”并俯在公爹耳边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吩咐一遍,说得公爹眉开眼笑,点头称是,照计而行。待到土财主找隔壁小媳妇赔猫时,媳妇不屑一顾地说:“小小病猫,能值几钱,倒是你家借我饭勺,久未归还,想是有心瞒宝吧!”财主立刻回忆借勺之事,心想一个小小竹饭勺,不值几文,全然不当回事。可这年轻媳妇理直气壮地说:“你说得倒轻巧,我家饭勺,乃三代传家之宝,它扮一扮,一鼎罐饭;筑一筑,一鼎罐肉。别人出我六百六,外加六块大腊肉,你说值钱不值钱?”土财主知道碰到了对手,从此再也不提赔猫一事了。
张家伯伯(张奉本,荣誉军人)是个北方人,说话是一口山东腔:“在我老家山东有户人家,清明时节窖了块红薯种,被几个妇女打猪草顺便掏了几个去。掏几个红薯充饥本无所谓,补栽几个就是了。可窖红薯的人是个老先生,实在气不过,于是别出心裁找来一块木板钉了一块牌子,插在地里。上面写了几句话:我地里面种地瓜,几个妇女满地扒,早知她们要来扒,全部种上大鸡巴。插上后,心想,总算出了口恶气。几天后,有人在他竖的木牌背后竟然回敬了几句:稀奇稀奇真稀奇,地种鸡巴古来稀,若是鸡巴丰收了,你家准备多少×。看那字迹,分明带着脂粉气,把他气得眼睛翻白,真正赔了夫人又折兵。大家听了哄堂大笑,一致说了句:“活该活该!”
张夜生是宝庆人,虽然大字未识一颗,平时亦爱侃古。他作古正经接上话,我来说一个。“从前有位湘乡商人,挑着一担布匹游走叫卖在乡间小路上。这个商人有一身武功,不管多大的团寨恶狗再多,他都不怕。一日来到新化乡村,恰好碰上有位老翁在看牛。牛是一条刚登刚的大水牯。正巧此段山高路窄。左边是悬崖峭壁,右边是滚滚溪流。这头牛站在路边埋头吃草,滚瓜溜圆的牛腹把小路占得满满的。而此地是通往前方唯一小径。几次喊老人家把牛牵过去一点,怎奈老人耳背又一直背对着他叭吧叭吧吸旱烟。等了几分钟,那牛不动,好象故意与他耗着。就是不肯走离这条窄路,继续悠闲地吃草。眼看天色不早,他心急火燎,幸好担子不重,于是试着挑起担子紧挨牛身轻轻挤过去。可这牛脾气倔犟,当它感到挨挤时,立即站稳脚跟,硬着颈脖,偏着头,瞪着眼,用一对可怕的大角对着自己的前胸。情况万分紧急,为了保护自己,情急之下伸出左手抓住牛角,暗运内力,牛感到有人控制和威胁,一时性起,顺势一掀 ,只听得“咔嚓”一声,这只牛角已被掰落。看牛老汉发现牛角掉落后,以为这小子有意在显功夫,于是恶从心上起,怒向胆边生,口中骂出“×你家姑”一句,伸出铁钳般粗的两手抓住他要赔牛角。
他见这双手青筋突出,并感觉有千钧之力,心想这下完了,人说新化是武术之乡果然名不虚传。于是连连道歉,作揖打躬。愿赔布一匹,赔银若干。老人见牛断角十分心疼,仍然不依不饶,卖布人讲了许多好话,老人才稍微消气。提出三个条件:一,把牛角复原;二,两人决斗;三,任他打一拳。精明的商人接受了第三个条件,选定一个地方——前面有座古庙,庙前竖有一人多高六七寸厚的一块大石碑。他站在“功德碑”前接受老人惩罚——一拳。只见老人两手向上一举,左脚前弓,一个熟练的把火烧天式,收回两拳向前平伸,抖身运气,两手收拢,左手叉开五指如钩,右手握拳,只听见“扎扎”之声迸出骨骼。口中说:“架势,我来了。”此时两人距离不足一米,一记黑虎掏心拳闪电般向其前胸击来。也是卖布人年轻手脚麻利,迅疾一闪,只听“叭”的一声,石碑竟被击碎。好家伙,倘若这一拳打在身上那还得了。于是卖布人丢下布担,飞也似地逃跑了。这晚侃古正是抗战时期,大家听了,都说,前方将士,个个要有如此武功就好了。幼年的我,心想,我要有如此武功,一定去打日本鬼子。
月明星稀,金风送爽,纳凉侃古,已近午夜。远处传来“呜呜”猫头鹰的似鬼叫声;“叫曲子”(蟋蟀)“曲曲”把歌唱;纺织娘抖动翅膀发出如泣如诉之音;谁家几声犬吠亦有几声猫叫;蛤蟆界传来哈羊“嘿嘿嘿”的呻呤;河上渔船赶鱼“帮帮”敲打着船舷……这一切征兆,预示着时间不早了。此时,正好第四个故事讲完了。大家虽然余兴未尽,考虑明天还要早起,只好互相打躬作别,纷纷回家休息。
这是闲时杨家巷人的生活方式。他们侃故事,造故事,本身就有许多故事,我就是听着这些有趣的故事慢慢长大的。而如今,七十多个春秋如白驹过隙,偷偷地溜到了今日,头上早已长出了白发,齿牙动摇,目昏耳背,行动迟钝,悄悄地老了。不过旧时老人们侃古的精神,我要效仿,为儿孙们健康成长继续侃下去,只要能给后人以启迪我就乐此不疲耶。
2013年4月5日
后 记
宏 焕
书圣王羲之在“兰亭序”中总结说——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他还说,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人总是要死的,谁也违背不了“生、老、病、死的规律”。想我们杨家巷人,世代贤良,勤劳节俭,提倡忠孝,数百年来,人才辈出,和睦相处,休戚与共,许多往事,可歌可泣。老一辈人一个个走了,他们的音容笑貌感人事迹非笔墨可以尽述;他们的品德,堪称楷模,使人永远难以忘怀。如今我们自己也成为老一辈,我们也同样有子有孙,自己如何,后人自有评说。我们也会成为故事。自知生前平常事,留传人言话古今。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2013年4月20日
来源:靖州新闻网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