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建议——胡刚委员代表乡镇(管委会)政协联工委发言

[2013.12]县政协七届二次会议协商发言材料之四

 

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建议

—胡刚委员代表乡镇(管委会)政协联工委发言

 

城乡环境卫生的好坏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反映社会精神风貌和文明进步的程度,开展好环境卫生整治是抓好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城乡同治的务实之举,是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指数的必要保障,是小康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目前,环境卫生整治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由于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缺乏,一些乡村垃圾遍地、河流污染,曾经美丽的乡村地区生态退化、环境脆弱;由于规划的缺失和管理的滞后,私搭乱建现象严重……。农村环境的“脏、乱、差”问题不解决好,势必拖住我县“创园”、“创卫”的后腿,势必影响城乡关系的良性互动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我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实施情况

今年来,我县围绕“乡村整洁、环境秀美、设施配套、长效管理”的目标,出台了《靖州县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通过大清扫、治“五乱”、“三清”(清淤泥、清垃圾、清路障)等集中整治,通过示范村、示范集镇的带动效应,加大投入,重点建设,全县共建成三个重点示范集镇(太阳坪、艮山口、横江桥),53个示范村,共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173处、完成人行道板铺设4800平方米、添置路灯64盏、垃圾箱(桶)63个,目前全县共兴建424个垃圾焚烧炉(池),53座有毒有害垃圾回收屋,3座垃圾中转站,购置5000多个垃圾分类桶(筐),238组垃圾果皮箱、78台垃圾车,成立村级环卫清扫队伍67支,聘用环卫清扫人员105人,集镇面貌焕然一新,农民居住环境,生活质量得到较大的改善。

    二、我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存在问题

    1.环卫意识比较淡漠。目前,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县乡两级重视,工作力度大,但部分村组干部积极性不高,认为环境卫生只是小事,经济利益才是大事,存在严重的畏难情绪,无所谓观念,“等、靠、要”思想,因此信心不足、行动迟缓。讲困难、走过场,部分乡村是为了应付检查考核,是为了“拿牌子、保帽子”,“脏、乱、差”根本问题依旧,导致乡镇、村组之间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展不平衡。同时,广大农村群众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主力,大家虽然期盼有好的卫生环境,也参与整治活动,但农民群众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一时难以改变,随意将建筑垃圾堆砌河道、生活垃圾乱倒,杂物乱扔乱放现象普遍存在,要改变群众长期遗留的卫生陋习,还需长期不懈努力。

    2.资金投入相对短缺。我县现存的环卫资金投入仅仅依靠县乡财政投入,乡镇压力巨大,由于无其他资金来源,城乡环境投入基本上除保工资、保运转之外,很难再拿出大量资金用于环境卫生整治、改善基础设施的资金需求。虽然今年县财政筹措整合专项资金750万元,其中县财政预算安排300万元,通过“一事一议”奖补项目安排200万元,项目整合安排250万元用于整治经费,除三个重点示范集镇每个100万元,每个示范村安排整治的经费也仅有5万元左右,全县大部分乡镇和行政村都没有专项整治经费投入,也没有集体收入,村一级投入寥寥无几,用于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落实保洁队伍的资金十分紧缺。

3.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一是规划建设欠科学,乡镇通村公路和团寨道路虽然基本完成硬化,但很多缺乏排水、排污的设施,容易积污成潭,堵塞垃圾。二是农村垃圾填埋难,不易做到无害化处理,且填埋场选址群众不支持,要价高,有的村还遭到了阻扰,填埋处理十分困难。三是环卫设施设置实用性不强,大部分村寨没有垃圾池及垃圾箱,部分有垃圾处理设施的村也只是开放式的简易垃圾池和焚烧炉,没有建成密闭式的垃圾屋。这些简易的垃圾池、焚烧炉和填埋场等环卫设施,有的建在道路两旁,有的建在屋前屋后或团寨中央,由于没有充分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设置不合理,结果常常导致好心办成坏事,影响了村容整洁,且焚烧垃圾产生的大量烟尘夹杂着刺鼻的气味对农民群众生活有一定的影响;有些村没有环卫车辆,仅有手推板车,垃圾池常常清运不及时、导致臭气熏天、蚊蝇滋生;有些村修了排污渠,但污水排不出村,仅靠自然渗漏和蒸发逐渐消耗,反而带来二次污染,产生二次费用。四是由于我县农村村庄自然形成,缺乏整体规划,没有杂物、农具、柴草堆放场所,村民只是从方便适用的角度出发,在门前杂乱堆放,使“三堆”问题成为农村环境卫生的一大顽疾,“三堆”整治难度较大。

4.长效机制有待完善。我县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环境卫生整治,也制定了“三年整治”计划,取得一些效果,但整体欠佳。一是从当前的情况看,各乡村在环境卫生治理上还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有些乡村即使有规划,也大都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临时拼凑,还停留在“面子上”,仅仅是给破旧一点的房子穿衣戴帽、不好看的地方清理一下,缺乏实用性和操作性,特别是有的村在规划建设中对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考虑不够充分,缺乏长远。二是乡镇一级没有城管机构,没有环卫部门,没有执法权,执法力度大打折扣,乡镇虽然建立了考核奖惩机制,但基本上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况,主要是采取行政措施和突击整顿干工作,整治工作仍然未走出治理-反弹-再治理-再反弹的怪圈。三是缺少科学有效的资金投入机制、工作保障机制、监督考核机制等运营管理机制,加之一些村日常保洁制度和村规民约还不是很健全完善,致使保洁人员的作用发挥的还不够充分,影响了整治保洁效果。

三、进一步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建议

    环境卫生整治,牵涉广、任务重、问题多、难度大,既不是一地一事之举,也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文化、管理等多种手段,推动全员创建、科学创建、人文创建和城乡联动,才能取得更好的实效。

    1.科学规划先行。环境卫生整治规划要充分考虑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政府部门必须在规划制定、投入、执行上下足功夫。在乡村规划中,各乡镇都要成立机构,配备专人,预算经费,履行好这一职责,统筹考虑路网、水系、行车、绿化美化、公益设施以及污水排放、垃圾处理、产业发展、教科文卫、商贸购物,景观休闲等多种元素。建议首先要规划植树绿化,通过发动村民投工投劳,社会各界捐赠树木等活动,力争3年内改观农村村寨的生态景观,使乡村村庄建设科学合理,整洁美丽。

    2.宣传教育引导。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惠及千家万户的大好事,建议要在全县上下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开展全民宣传。要组织整治工作队深入乡村开展宣讲活动,宣传生态环境观,如果生态不好、污染严重,就谈不上发展;宣传大众道德观,培养群众公共意识、公共文明,养成文明卫生习惯,纠正乱吐乱扔,乱停乱靠、冷漠无情、麻木不仁等行为,努力使环境卫生建设理念和规范深入人心,营造出全民参与的好氛围。二是发动群众投入,号召鼓励广大农民群众以主人翁意识,以“建设家乡,美丽家园”主题,积极投工投劳,这是现阶段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花小钱办大事,办成事的最好手段。三是倡导农村“绿色庭院”,“洁净庭院”的评比活动,让农民群众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中体验到舒适的生活品质。

    3.市场模式运作。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搞活经营,是环境卫生整治积累资金、优化服务、提高效能的重要手段。应该推向市场化经营,着力破解过去高耗低效的运行状态,努力实现“经营改善环境、环境提升效益”的良性循环。所以,建议一是要引进推广专业的物业公司,把卫生保洁权承包给有实力、有经验的物业公司,使乡村都实现市场化的保洁服务,这就要求在村民自愿的基础上实现有偿服务,向农户适当收取卫生保洁费用。二是创新资金投入方式,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共同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对支助乡村搞好环境的公司企业可以为其宣传做广告,推介其公司企业公益形象。在公司化运作、社会化管理之下,使一些乡村环境卫生死角得以有效解决。

    4.规范精细管理。针对农村环境卫生习惯改变难、垃圾处理难等问题,探索新模式,要规范化管理,在“四分模式”分区包干、分类处理、分级投入、分期考核的基础上,一是优化垃圾分散处理方法。在前一段时间我县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探索中,都是分别按照“户分类、村集中、乡转运、县处理”和以村为单位建垃圾填埋场的模式,由于农村地域宽广、人口众多、居住分散,垃圾处理设施滞后,处理方法不当,集中起来分类成本过高,维持困难,后都无法进行下去。所以建议农村家庭生活垃圾量小的情况,其处理方式采取一部分就地处理,变废为肥;一部分分类回收变废为宝;剩下的焚烧填埋,原则上要求每家农户配备一个小垃圾池和焚烧炉,通过“回收、堆肥、焚烧、填埋”四种低成本、能推广、可持续的方法,化整为零,就地从简进行处理。重点是对于集镇由于垃圾量大,分类困难、处理成本高的情况,要引进一种新型的焚烧处理技术—高温高压焚烧炉,产生的烟尘和气味很小,以减少二次污染,处理效果较好。二是加强检查考核力度。强化激励措施的运用,把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统一纳入乡镇村及机关单位绩效考核,与领导干部政绩和待遇挂钩,严格实行抽查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相关乡镇村组、单位给予奖励和处罚

5.制度机制保障。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长效管理机制,是实现城乡同治,建成小康农村的重要保障。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稍有放松就容易反弹,贵在持之以恒,县委、县政府要坚定信心,下定决心,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环境卫生工作有人干、有人管。一是转变分步投入机制,建议县财政每年投入环境整治经费要在1000万以上,并整合农业开发、水利治理、国土平整,烟基烟路项目,包括村民自筹和投工投劳,集中建设资金和人力物力,实行有序的排班建设计划,用三到五年的时间,一年三个乡镇,每个乡镇500万元,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建设,避免“撒胡椒面”。二是建立结对共建机制。组织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公司企业深入农村,和村组团寨结成共建对子,一对一、点对点支持农村人居环境问题的解决,县委、县政府要及时分析研究解决整治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切实做好各项组织、协调和督查工作,推动全县整治活动顺利开展、快速推进,真正把环境整治工作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来源:靖州新闻网

作者:胡刚

编辑:redcloud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乡镇传真
  • 部门动态
  • 美丽靖州
  • 其他视频
  • 靖州新闻
  • 怀化新闻
  • 特别推荐
  • 专题频道
  • 书记县长报道集
  • 时政要闻
  • 走进靖州
  • 社会民生
  • 通知公告
  • 文化艺术
  • 学习教育
  • 文明创建
  • 聚焦
  • 疫情防控

阅读下一篇

返回靖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