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闲走在《边城》中的边城

  五一小长假,原打算安安静静在家呆着,哪里也不去。不料,假日第一天,在迎丰公园散步,碰到老友刘空军,他说约几家人自驾游去花垣县茶峒边城走走,让我蠢蠢欲动。

  神秘湘西,令人向往。她的神奇美丽,在沈从文的笔下、在黄永玉的画里、在宋祖英的歌中……

  文学魅力无穷,对人的影响,对社会的影响,对一个地域的历史、现状甚至将来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试想,如果没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熏陶,很难想象天下人对洞庭湖那种“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涯际”的气势和气度是否还那么刻骨铭心?如果没有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句点睛,滕王阁是否会是另一番“吴宫花草埋幽径”的情形?如果没有崔颢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题诗吟啸,我们是否还会对黄鹤楼那么情有独钟、流连忘返?而对于湘西的形象,人们几乎就是从沈从文的那部文学作品《边城》里了解的。那里的独特山水、那里的异样风俗、那里的浪漫爱情……无不让人魂牵梦萦、无比神往。

  虽然怀化也是大湘西,与湘西州一衣带水,仅一步之遥,但非常遗憾,这么多年,我除了去过凤凰县几次,其他的地方还未曾光顾。于是,我爽快地答应了老刘的邀请。

  第二天早上五点多,我和老婆就起床了,还带上老妈,六点钟在高速公路怀化北集合,老刘及他的朋友老黄、老张两家已在等候,我们总共十人,三两小车,兴致勃勃往花垣进发。

  对《边城》,于我一个文学爱好者来说,或多或少还是有所了解的。这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这部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但是,由于自己对《边城》并未深入研究,又因沈从文是凤凰县人,所以我和不少人一样,一直以为边城在凤凰。加上2005年茶峒镇才正式更名为边城镇,这也怪不得人们会误解。

  当然,这并不重要,其实边城也不就只是指花垣的茶峒,而应该是整个湘西地区,甚至湘黔渝边界的广大地区。不是吗?与茶峒一江之隔的重庆秀山的洪安,也在打“边城”的招牌搞开发旅游;而怀化还办了一张报纸,干脆叫做《边城晚报》!

  不过,无论怎样抢夺,《边城》的故事发生在茶峒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这是沈从文《边城》的开首语,茶峒的风土人情由此逐渐展现在读者的脑海中,是世人结识边城茶峒的最初来由,也是茶峒改名为边城的最直接理由。

  坐在车上,我在手机中不断搜索着有关《边城》、有关茶峒、有关花垣、有关湘西的知识,加深了对边城的了解,增进了对边城的感情。两个半小时左右,我们就顺利到达了目的地。

  据了解,边城距花垣县城仅25公里,处在湘黔渝三省交界地,西与重庆秀山县接壤,南与贵州松桃县接壤,界以一河相隔,有“一脚踏三省”之称,属湘西的四大名镇之一。

  边城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和险要,历史上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茶峒城始建于嘉庆八年(1803年),全以青石筑成,坚固巍峨,背靠太山,左依九龙山,右傍香炉山,面朝风鸣山,群山环抱,山中有城,城中有山。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的残兵败将经此地逃往四川;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也是从这里推进大西南。

  解放前,山城雄峙,城垣逶迤,河水悠悠。青石道整洁风雅,吊脚楼古色古香,白塔耸立,古渡摆舟,如诗如画。诗云:“边城胜景令人醉,疑是身在画中游。”

  解放后,城墙城门虽被毁坏,但翠翠岛、吊脚楼、石板街依然保存完整,又新修楼房、大桥和农贸市场等,为边城茶洞增添了新景。近年来,还建起了34级石级石头台阶组成的近万米沿河观光带。茶峒旧貌换新,城内有吊脚楼,城边有河,河中有岛,岛上有林,林中有碑,碑中有文,好一幅如诗如画、美轮美奂的风情线,成为闻名世界的旅游地!

  我们迫不及待地走进了边城,悠闲地这里看看,那里望望,一个劲地摆PS、拍景致,想要验证是不是像《边城》里写的那样神秘和美丽、闲情逸致和幽雅舒心。

  “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的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贯穿各个码头有一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这是沈从文记忆中的茶峒,直到今天,我们在这里所看到的依然还是如此引人入胜。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清水江河边。两岸的沿河观光带,或铺满青石,或水泥硬化,干净整洁;沿途全部建有仿古的围栏,安全美观;路上路下树木葱翠,芳草鲜美。河岸边,泊有许多乌篷船,静静的相互依偎着,没有一丝喧嚣;河水中,几十只乌篷船,在艄公有节奏的摇摆中,带着游客在水波荡漾的河中穿行……此情此景,不由得让人心静气和,抛却一切杂念。

  一条老渡船、一位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的故事,是那么的纯真、那么的凄美。曾经,沈从文把茶峒古朴的生活淳朴的人性勾勒成一幅勾魂摄魄的原始图景。如今,《边城》中描写的那个渡口还在老地方,渡船依然不停地在茶峒和洪安两边接送过往行人。不过,尖头的渡船变成了方头的了。还是“拉拉渡”,可不再用篙或桨,牵连两岸的篾缆换成脚拇趾粗的钢索了。摆渡的还是个老人,以及另一个翠翠。每个男人心目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翠翠”情结。于是,不少远道而来的男游客,纷纷站到姑娘身旁合影留念,证明到此一游,圆一个梦想、留一个念想吧。只是,不见了黄狗,或许也是有的,这时可能跑到别处玩去了。

  我们也忍不住要体验坐渡船,大家蜂拥而上,走出省界在洪安四处闲逛。河面也就四五十米而已,还没什么感觉,船就坐完了。渡船坐得不过瘾,所以我们决定还是要坐乌篷船。

  我们分两组,租了两条乌篷船,年纪大的坐一条,年轻的坐一条。艄公桨起船动,徐徐而行。往河里看,水真清呀,幽幽静静,哗哗流通,清澈见底,倒映白云楼舍;水草在水底摇曳,偶显细鱼鳞虾,煞是可爱;片片落叶,缓缓流动,点缀一河金光……美景良辰,在闲闲的前进着,我把手伸入河水中,一种清凉、舒服的感觉油然而生;再把沾湿的手往头上一抹,更是妙不可言,赶路的疲劳早已无影无踪。

  年轻人好动,大家嘻嘻哈哈闹过不停。时而往船外张望拍照,时而跑到船尾向其他船上的游客打招呼。或许旅游们都知道,自己是来寻开心的,也不管认不认识,都友好地回应,还相互拍摄对方,不经意就成为了别人的一道风景。我爱人更为调皮,跑到船头,拿过艄公的船桨,有模有样的划起来……

  看不尽的美景、走不完的古巷、尝不够的美食、装不下的特产、带不走的故事……《边城》把茶峒优美的风景、善良的风俗和淳朴的人情等融为一体,勾画出田园牧歌般的边城风貌,引得国内外无数人前来观光。我们在这里慢慢地闲走,尽情游玩,不舍离去。然而,在吃饱喝足后,却不得不依依不舍告别了!

  走进《边城》,白塔、人家、渡口、老人、女孩、黄狗等一系列组件与故事,总会激起文化素养,人们便在品味中充实起来,做一次灵魂涤荡之旅;走进边城,不苟言笑的83岁的老母亲始终着洋溢笑容,时有埋怨我不肯外出旅游的爱人一路幸福满满。故而,这更是一次亲情温馨之旅、爱情寻梦之旅,仿若走进了希腊神庙,走进了田园生活,走进了乡土诗情。于是,我们走在《边城》中的边城,满载而归……

来源:靖州新闻网

作者:吴展团

编辑:redcloud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乡镇传真
  • 部门动态
  • 美丽靖州
  • 其他视频
  • 靖州新闻
  • 怀化新闻
  • 特别推荐
  • 专题频道
  • 书记县长报道集
  • 时政要闻
  • 走进靖州
  • 社会民生
  • 通知公告
  • 文化艺术
  • 学习教育
  • 文明创建
  • 聚焦
  • 疫情防控

阅读下一篇

返回靖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