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风雨地背行

  5月23日,雨。我们预计一早出发把扶贫资料送到三锹乡政府,顺便来走访扶贫联系户。可是从昨晚就一直下雨,本打算等雨停再走,可是老天偏偏越下越大,只好11点左右冒雨开车出发了。

  今天去的地背属于三锹乡地笋村,“地背”按方言来理解,就是很偏僻的地方。真实情况也是如此,虽然属于地笋村,但是离地笋核心景区开车也要半小时以上,从县城出发差不多两小时。到往地背的村路弯曲而窄,新手怕是不敢上路的,幸而我从开车起就在乡里操练,算是胆大心细。下了一天雨,天空显得格外干净清新,绿色的大山下,木房子如青色的珍珠洒落在山间的盆地里。水田充满了水,还有农民在冒雨插秧,一条小溪沿路蜿蜒,好一幅山水田园图。

  我和同事有几个联系户在地背,虽然多次来这里走访,但总是寻不见多少人,农村本来人就少,白天很多人在山上田间,能在家里寻见就更少。进入村道20分钟就是宋传海家,我们看四周人,打算到下一家。宋传海在常年在贵州剑河帮人开车,少有回家。上次给他家送农资,也是没人在家只好放在门口。正打算离开一位老人出来了,是宋的父亲宋万松。也许他听见人声,出来看看。老头眼睛有残疾,但交流还算顺畅,同行的乡干部做好相关资料后我就和老人交谈起来。

  “老人家,你孙子的情况怎么样,在上学么。”我问他。“我的大孙子已经18岁了,现在在怀化当厨师。”老人说。“他工资有多少,能给你们寄钱么?”我问。“两三千吧,年轻人存不到钱的。”老人说。“那不要紧,他才18岁,前途大着呢。”我说。说起自己的孙子,老头格外热情,似乎心理燃起希望。聊了一会,我们离开老人家前往下一家。

  吴才要家离得不远,是同事的联系户。之前在家开农用车,儿子读完初中后在外打工。本来生活越来越好了,2015年已经预脱贫。不幸的是2015年9月吴才要在运木材时发生意外脊椎受伤,最终瘫痪在床,家里也因此返贫了。今天去看他,还是躺在床上,床头摆满了药瓶,家人都插秧去了。我们这次受委托来拍一些照片,帮助他办理残疾证。大家都知道他家里的不幸,想为他做点什么,同事上次帮助他家申请帮扶资金买了猪仔,自己也给他捐钱。我无法想象一个劳动力瘫痪在床后是什么心情,只希望他燃起生活的希望,有一天能重新站起来。离开吴才要家,我们又在村里走访,大部分人都不在家。这里大部分是略显破旧的木房,但从路边的竹编,地上的钩藤,可以看出大家的勤劳和对生活的期望。我们深感自己做得不够多,只能尽力帮扶大家。天色渐晚,同行的乡干部担心晚上开车不安全,催我们快回去。听说这里要修路到山对面的村落,还会在小溪里开发漂流,打造地笋的旅游新亮点,我对这里的未来充满期待。随着下雨的持续,旁边的小溪暴涨,完全不是以往水低石出的场面了,希望大雨能够冲走这里的贫困与不幸。

作者:张涛

编辑:redcloud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乡镇传真
  • 部门动态
  • 美丽靖州
  • 其他视频
  • 靖州新闻
  • 怀化新闻
  • 特别推荐
  • 专题频道
  • 书记县长报道集
  • 时政要闻
  • 走进靖州
  • 社会民生
  • 通知公告
  • 文化艺术
  • 学习教育
  • 文明创建
  • 聚焦
  • 疫情防控

阅读下一篇

返回靖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