锹里地区实在太热情好客了,喝酒也霸蛮,哪一个团寨都一样,哪家来了客人就是所有寨子里各家各户的贵客,喊吃饭的人排着队。地笋苗寨也如此,这里的人一直都过着“半醉半醒”的悠闲生活。
以前,我酒量还不错,是出了名的“来者不拒”。今天,已经好久没有见面了,如果推辞不喝或少喝,别人会以为你看不起人的。这样,我的胃就遭罪了。
中饭时已喝得迷迷糊糊了,晚上又接连喝了两家,一大群人陪着。三句好话心头软,你一杯,我一杯,杯杯见底。而我姑爷是个“酒仙”,总是左一杯右一杯地劝,面对长辈,我只好一杯接一杯地喝。
久别重逢,总有说不完的话,家长里短、张三李四,盛情难却、难得开心,开心起来就喝了几个小时。
好在酒虽然喝了不少,还比较清醒,尽管错过了下午大型原生态情景剧《那山,那水,我家》的精彩,错过了晚上篝火晚会的热闹,但喧闹之后的夜深人静,在苗寨里慢慢徜徉、漫步,却另有一番情趣。
苗寨的夜是绚丽多彩的。今年才披挂上的彩灯,把整个寨子装扮得灯火通明、金碧辉煌,一如大都市一样美丽,又更多了一份安静与凉爽。
那错落有致的吊脚楼五颜六色,那横跨两岸的风雨桥披金戴银,那密林深处的凉亭隐隐约约,那高耸挺直的鼓楼傲视群雄……当月亮冉冉升起,抬头仰望,那轮圆月就像是镶嵌在鼓楼顶尖的一块珍宝,闪闪发亮、熠熠生辉。
苗寨之夜的美,更美在那份幽静和祥和。山里的夜来得早,当城里晚上十点多钟夜生活才刚刚开始时,这里已经逐渐冷却下来了。
宁静的山寨,清凉的晚风,月光皎洁,星光闪闪,蛙叫虫鸣,溪水潺潺。我与爱人静悄悄、慢悠悠地这里看看,那里站站,这里拍拍,那里停停,好不悠闲自在。
后来,在溪边的一座风雨桥上坐下来歇息。往桥下一看,不期而遇读师范时的美术老师郭建原(现为怀化学院教授),他天真烂漫得像一个孩子,正光着脚丫、打着手电筒在溪壕里翻螃蟹、捉鱼虾。艺术家总是那么浪漫,那么随性,常人很难理解他们的“怪异”!
他乡遇故交。与郭老师他们坐了很久,聊得很欢。夜是迷离的,山是清幽的,水是流动的,风是清甜的,心是沟通的,点上一根烟,说过去、谈时下、道未来,大家无拘无束、海阔天空,可以忘却所有的功名利禄和忧愁烦恼,也可以忘记时光流逝,这是多么惬意的乡村生活!
不知不觉夜已深,我们各自找农家入住。
恰逢旅游旺季,天南地北赶来的游客不少,有的也住下来体验农家生活,所以当我们在苗寨中闲逛时,还不时碰到三三两两说着普通话的外地人。
“今天真是太开心了,这里真漂亮,真好玩!”迎面走来七八个游客,从他们叽叽喳喳的交谈中得知,这是一群来自武汉的客人。此时又没人采访,也不是作报告,我相信,对这里的称赞,是他们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和真实感受。
对大城市的人来说,能在山清水秀的苗寨喝拦门酒、品龙头宴、看苗家精彩民俗表演、听原生态天籁苗族歌鼟,与苗族同胞一起玩榨油、踩高跷、滚铁环、打陀螺、爬竹竿、下牛角棋……能不欢乐开怀、流连忘返吗?(作者为湖南省怀化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本文节选作者新作《古歌曲曲新,地笋节节高》。)
来源:靖州新闻网
作者:吴展团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