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怀化市南部、湘黔桂三省交界区域,县域面积2210平方公里,总人口27万,其中苗侗人口占74%。古称诚州,北宋崇宁二年(1103),朝廷改诚州为靖州,历为军事重镇、州府所在地,被称为“千年州府”,亦被誉为“五福之地”。
——题记
一、 苗侗祖地
这里,历史源远流长,
旧石器时代先民就在此开疆拓土、繁衍生息;
新厂斗篷坡出土的大量古文化遗迹和遗物,
见证了新石器时代至殷商时期的繁华与没落;
天下纷争、胜者为王的战国年月,
苗侗等少数民族缔结军事联盟,共治十峒古邑;
唐末五代的苗侗传奇英雄“飞山太公”杨再思,
更是治国安邦、保境守土,飞山地区安居乐业……
这里,民族风情浓郁,
苗侗汉等30个民族和谐相处,
是全国唯一的苗族侗族自治县。
五溪大地上星罗棋布的“飞山宫”“飞山庙”,
莫不让苗侗后人顶礼膜拜、寻根问祖;
更有独一无二的 “原生态民族活化石”歌鼟调,
唱响五湖四海、声名远播;
还有融音乐和舞蹈为一体的“东方迪斯科”芦笙节,
场面气势磅礴、动人心魄……
这些是苗侗人民共同创造的艺术瑰宝,
这里是苗侗民族一同开发的生活之源!
二、 商贸重地
这里,虽属偏远、落后地区,
从唐天佑七年(911年)建立州府起,
却一直是湘、桂、黔三省边界的中心地带,
历来为“淘金”的天堂、“寻梦”的福地,
前来发财的人们络绎不绝、争先恐后。
这里,代代相承、生生不息:
古有“八邦会靖”之繁荣,
诉说着昔日的荣光与历史;
今有“靖州现象”的辉煌,
展示着当前的美好与拼搏;
“商贸兴县”的发展战略,
书写着未来的希望与梦想!
三、 文化圣地
神农炎帝曾在这里仰观天象、俯察地理,
推演八卦终得 易学精髓;
苗侗首领杨再思在这里统率十峒,
护华夏一统、促民族团结繁荣;
南宋名臣魏了翁在这里创办鹤山书院、开门授徒,
开启了靖州重视文化教育的优良传统;
当代神农袁隆平在这里呕心沥血研究杂交水稻,
为解决全世界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里,集释道儒和苗侗等少数民族文化之大成,
是湘桂黔接边地区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
誉为“易学源头、苗侗根祖、南蛮首府、祈福圣地”。更有“塔高文为峰”的文峰塔可以作证,
这里是文运昌盛的圣坛;
还有“百年状元坊”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学子,
靖州人杰地灵、人才辈出、高考年年名列前茅!
四、 生态绿地
这里,山清水秀、生态优美、风景如画:
风雅别致的吊脚楼,
清澈干净的清水塘,
落窗明净的农家院,
宽敞洁净的村级路,
景色宜人的休闲公园,
郁郁葱葱的山高林密……
好一幅 “全国生态示范区”的田园风光!
高山出好水,
平地有好花,
有“绿色王国”“天然氧吧”之称的靖州,
处处美不胜收——
地笋苗寨是“流淌在童话世界里的快乐老家”;
排牙山是“蜿蜒在大森林的国家级山地自行车赛场”;
岩脚侗寨是“尘封在苗乡侗寨丝绸之路上的女儿王国”;
苗家大院是“镶嵌在湘黔边界白云深处的建筑瑰宝”;
……
绿色发展 、生态建设,
这就是靖州最美的风景线、最大的“潜力股”!
五、 特色产地
这里,山川秀美、物华天宝,
气候宜人、资源丰富,
是“中国杨梅之乡”,
是“中国茯苓之乡”,
是“中国苗族歌鼟之乡”……
名副其实、名声在外!
在这片神奇的大地上,
勤劳的人民不怕辛苦、攻坚克难,
培育出杨梅、茯苓、山核桃“三件宝”,
发展了众多独具特色的地方产业,
使靖州成为湖南省“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
富饶美丽的靖州,
特色鲜明的产业,
颗颗都是“开心圣果”,
样样全是“致富秘方”。
相信只要坚持发展特色产业,
定能造福一方、建设幸福家园。
作者:吴展团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