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靖州初创企业家,玩转脱贫致富路

成片规模的小龙虾养殖池塘 邹家旺 摄

养殖户正在拉网准备收获 邹家旺 摄

收获满满的一网小龙虾 邹家旺 摄

活蹦乱跳的新鲜小龙虾 邹家旺 摄

许明东对小龙虾进行筛选 邹家旺 摄  

  靖州新闻网·红网靖州站8月24日讯(邹家旺)每到炎炎夏日,靖州街头大大小小的餐厅都会推出小龙虾美食,在这热情的天气,约上三五好友,吃着火辣的小龙虾,喝着冰爽的啤酒,真叫人好生痛快!

  近年来,随着龙虾消费的日益增加,市场上往往供不应求,小龙虾养殖前景广阔。靖州县年轻企业家许明东就抓住了这个商机,2012年成立了靖州县绿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渠阳镇八一村建起了小龙虾养殖基地。

  养殖初期,合作社为了学习先进的养殖技术,前往了湖北武汉、江西上饶、湖南长沙、湖南常德等多个城市进行学习考察,最终选择从常德汉寿调来虾苗进行养殖。“刚开始的时候经验不足,也曾出现过小龙虾大面积死亡的危机。那段时间,我们也不气馁,找专家检测水质,下池塘检查龙虾生长情况,根据病症拜访专家,抱着搏一把的心态,最终把龙虾给救活了。”许明东话语间难以掩饰激动的心情。

  在养殖基地现场,一望而去是分布规整的龙虾养殖池塘,池塘水质清澈,四周长着芦苇草,大的池塘就被渔网分成几块,每隔几米就布置有龙虾诱捕网,远处劳作的工人正在忙着小龙虾的捕捞以及新网的布置,现场氛围一片火热。

  小龙虾,也称克氏原螯虾、红螯虾和淡水小龙虾。原产于北美,后扩散到欧洲亚洲等地,最后由日本引入到中国。小龙虾生存能力极强,且具有清理水质污染的特性,引入我国后,由于其在任何水质下都能生存的适应性,也曾一度泛滥成灾。

  “很多人认为龙虾只能在臭水沟里长大,但是这种认为是错误的,是的,在一些大城市里比如江苏一带,这些臭水沟下水道里经常能看到很多很大的龙虾,那些龙虾吃了确实对人体有害,其实它并不喜欢在那里生长,它真正的习性还是在清水里面,它是没有办法被逼到那里去,只是它的适应能力强,能够在那种环境下生存,长大。就像我们这里清水养出的虾子,它的肚皮是白色的,下水道的龙虾是黑色的。”许明东向记者解释市民对龙虾养殖环境存在的误区。

  合作社的理事长许明东告诉记者,他们的小龙虾都是清水养殖,水塘里的水也是从八一水库抽调而来,水质干净天然,富含矿物质。

  由于小龙虾养殖只需要一次投苗,而且一年四季除非冰冻都能收益,很有前景。所以合作社在去年投入80余万元,共开发了210亩荒田进行试养殖,幸运的是收益还不错,到今年年底就能将前期投入的资金回本。由于养殖的小龙虾干净卫生而且个大,不仅靖州县的店家来找他们订购,连辰溪、锦屏等地的店家也是纷纷前来购买,可谓是供不应求。眼看着生意越来越好,他们会继续将自己合作社的龙虾产业做大做强。

  据悉,这片小龙虾养殖基地还正在实验龙虾培育方法的新思路,“把实验田四周的泥土封上瓷砖,只留下底部的泥土,方便用来控制温度,在进行研究用适宜的温度来培育最大个头的龙虾。”此次实验成功后,将彻底改变靖州县龙虾养殖的固有方法,开辟小龙虾养殖的新天地。

  “我们明年的打算是扩展50亩,在三年以后我们估计总面积要达到500亩,这样的话能带动地方上的一些群众跟着一起做,能适当的给他们提供就业情况,使老百姓增加一些收入,我们龙虾事业也能做得更大更强。”许明东谈及项目的发展,信心满怀。

  年轻企业家要扩展致富,就是要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龙头,建立“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机制,使企业、合作社和养殖户形成一条产业链,最终,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实现三方合作共赢。

来源:靖州新闻网

作者:邹家旺

编辑:redcloud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乡镇传真
  • 部门动态
  • 美丽靖州
  • 其他视频
  • 靖州新闻
  • 怀化新闻
  • 特别推荐
  • 专题频道
  • 书记县长报道集
  • 时政要闻
  • 走进靖州
  • 社会民生
  • 通知公告
  • 文化艺术
  • 学习教育
  • 文明创建
  • 聚焦
  • 疫情防控

阅读下一篇

返回靖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