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老家几个兄弟来怀化看我。闲聊间,族兄吴展元不时玩弄手机,传出阵阵苗族歌鼟。我们既好奇,又不忘打趣他:“五哥是不是网恋啦!”他不好意思地说:“我这老头子,谁还看得上。我是在微信群里听歌、学歌呢!”
于是,大家七嘴八舌议论起苗族歌鼟来。据说现在锹里地区的苗乡侗寨,又掀起了学歌、唱歌的热潮。当然,不再像往年的情景,茶余饭后,年轻人结伴上门跟老歌师学歌,而是随时随地打开手机,进入各类社交群交流互动,对歌、学歌。
想不到我们少数民族的父老乡亲也能紧跟时代潮流,主动应用“互联网+”来传承苗族歌鼟。相信苗族歌鼟这一“国宝”后继有人了,一定会发扬光大,越来越有影响力。同时,我也希望哪天进入一个群中,与大家一道交流苗族歌鼟。
时机终于来了!前段时间某一天,我在QQ空间写到:“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介绍靖州苗族歌鼟,听着这熟悉的旋律,我也不禁轻轻哼了起来。远在外地,没人会唱这歌,让我心痒痒的,想老家了,想唱歌了!”
“说说”一发出,立即引来网友关注,其中铁杆粉丝天德星马上留言:“加群呀!加入靖州山歌群唱几首山歌。”我回复他:“多少号?”他回应:“我邀请你加群。”
天德星是网名,真名叫龙运泽,靖州锹里地区上锹的藕团潭洞人,其实是我的亲老表、二姨的儿子。当年,交通不便,上一辈很少走动,好像并不很亲近。到了我们这一代,虽然有了一些来往,但平时忙于工作,加上他在浙江务工,相隔甚远,也没有太多的联系。要感谢网络,把距离拉近了,让感情加深了,我们一“键”钟情、一“网”情深,经常相互关注,甚至我的每一个动态,他基本上都在第一时间第一个点赞。
不一会儿,我接到了天德星的邀请信息,点击“同意”,立马就成了群成员。群里好热闹呀,一进来,马上就有鼓掌的、献花的、唱歌的,表示热烈欢迎!
这个QQ群叫“苗侗歌城”,创建于2015年9月29日,也不知群主是谁,但天德星是其中的管理员之一。群的简介是这样备注的:靖州锹里山歌历史悠久,歌声优雅,语句内涵丰富。传承和发扬锹里山歌是当代男女的责任,请大家抽点宝贵时间到苗侗歌城来,以歌会友,相互交流。唱出你的好歌,露出你的口才。本群的宗旨是:来者不拒,以歌为本。
进一步留意发现,“苗侗歌城”共有成员421人,其中女性159人,占37%;怀化籍118人,占28%;80后87人,占20%;单身25人,占5%。如此说来,“苗侗歌城”里男女老少都有,而且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这为传承苗族歌鼟提供了最好的平台。
“才子,来一个!”“才子,来一个!”我的网名叫“才子不风流”,群里立刻有人起吼了,要我唱歌。面对如此热情,尽管我曾那样渴望听到美妙的苗族歌鼟,那样盼望一展歌喉,并且尽管隔着深深的网络,不见人影、也无声音,大家全部用网名,也许除了天德星没有一个人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一个人,可我依然还是愣了愣,紧张起来。
“我不会唱歌。”“我是来听歌师们唱歌的。”“我先学习学习。”“下次再唱吧!”我一个劲的谦虚,陪着小心。有些时候,没有那个氛围就没有那个胆量的。
我曾经多次在相关文章中说过,唱苗族歌鼟最好的状态是在喝了一点酒后,这个时候才华横溢,胆子特大,不再矜持、无需推让,争着开口就来。果不其然,这样“酒壮英雄胆”的时候又到了!
就在前不久,有一次出差在外,夜里喝了点小酒,进入“苗侗歌城”闲逛时,看到大家在“城内”热火朝天对歌,真是“见他吃饭喉咙痒”,我不禁受到感染,蠢蠢欲动。于是,再也忍不住开腔了:“久冇唱歌忘记歌,久冇打鱼忘记河。正是好时好世界,唱支山歌口边玩。”唱着,唱着,酒劲上来,不知不觉就睡过去了。
酒醉心里明。第二天醒来,觉得好冒昧,继而好后悔。再次进入“歌城”看看是不是出丑了,看到聊天记录里留下了不少鼓掌、拇指、玫瑰等点赞的表情,心里喜滋滋的。可是,重新打开录音仔细听,听见自己的歌声时高时低、断断续续、拖拖拉拉、模模糊糊,这个羞呀!
原本我算得上是一个歌师的,平时唱歌声音宏亮、吐词清晰,反应灵敏、歌词新颖,在锹里三团两寨小有名气,自己也对自己的歌声充满自信。然而今天,“关公面前舞大刀”“班门弄斧”,唱得如此糟糕,让人看笑话了。好在这是网络,熟人少,也见不到人,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一定是“见光死”,有损“一世英名”。
网络是虚幻的,但感情应该是真挚的,形象必须要注意的。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敢去卖弄了,只是悄悄地在“苗侗歌城”潜水,默默地关注网友们的开策,静静地倾听歌师们的表演。
不过,希望其他的朋友不要受我的文字影响,变得缩手缩脚,顾虑重重。毕竟我们来群里玩是来开心的,不是来开会的。尤其是年轻人,是来学歌的,要虚心好学,大胆发声,只有积极参与,现在“想唱就唱”,将来才会“唱得响亮”!
“苗侗歌城”仅仅只是“互联网+”传承苗族歌鼟其中的一个。据靖州苗学会秘书长、苗俗专家龙家贵先生的调研文章《QQ群传承苗族歌鼟应注意的几个新问题》一文统计,2014年,靖州苗族歌鼟QQ传承群应运而生。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目前已经有30余个歌鼟传承QQ群。这些群,小的有群友上百人,大的有近千人,每天平均在线人数多达数千人。群里既有年轻人学习,又有国家级传承人龙景平等资深歌师在示范演唱和指导。通过QQ群传播传承,使锹里地区的很多年轻人,从厌恶歌鼟,到了解歌鼟,进而学习歌鼟。一部分年轻人已经脱颖而出,成为歌鼟爱好者,并逐步成为新歌手。
可见,QQ群传承苗族歌鼟的巨大作用已彰显无遗,正唱响五湖四海,可喜可贺!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民族文化越发弥足珍贵,保护、传承、创新民族文化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感谢热爱民族文化、喜欢苗族歌鼟的热心人士做了一件大好事,“苗侗歌城”等基地的建立,必将在锹里地区、在苗侗民族发展史上,作出应有的贡献,留下美好的记忆。
作者:吴展团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