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胜平
说到“书院”、“银行”、“医院”人们首先想到是繁华都市和集镇,绝对不会与偏僻落后的苗寨联系在一起。但有这样一个苗寨就存在有过“书院”、“银行”和“医院”,这就是三锹菜地。
菜地,位于金麦水库的上游,山环水抱,苍翠欲滴,清秀灵动。这里,有着茂密参天的古树,飞檐翘角的吊脚楼,南蛮交往的驿站,厚重深邃的学款。走进去,让人感到有一股古朴、淳厚之风扑面而来,神清气爽、心醉神迷。
初春时节,雨雾霏霏,田野滋润,草木蒙茸。受县苗学会之邀,我们和老干局的老领导们一道,踏进这古朴、灵秀的苗寨——菜地,去仰承苗家人爽朗率真的品性,领略锹里地区旖旎多彩的风光,感受苗寨丰富多姿的风情。
我们下车后,随行来到以前的大队部,根据安排我们与寨上了解历史的老人们一起开座谈会,其实说不上什么座谈,更象是一个聆听历史、感悟苗寨的故事会。
首先是曾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的寨老潘应千给我们娓娓道来。菜地早前就是锹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中的黄柏苗寨是最悠久的古寨之一,始建于元未明初,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苗寨曾建4个门楼,寨中建有鼓楼、凉亭和书院,发展最兴旺时期全寨有360多户,后来陆续移民迁往贵州和广西等地,如今贵州、广西和通道都还保留有黄柏屯、黄柏寨等地名。未修通靖锦公路之前,菜地就是来往湘黔古商道的必经之地,旧时这里商铺林立,富盛繁华。从民国初年至60年代,菜地一直是乡公所或区公所的驻地,如今还保存着信用社、卫生院等。
寨老的介绍引出了大家的话题,寨里的老人们兴致高昂地介绍了菜地的古树、池塘、庙宇………还聊到歌鼟中“舅霸姑婚”的故事就发生菜地万才苗寨,清道光年间,苗家姑娘潘好山按当时习俗被迫嫁给舅舅家痴呆的表兄为妻。婚后她心中一直向往自由和爱情,忍受不了煎熬,失手将其夫误杀,命案震惊锹里24寨,1841年,经靖州府批准,24寨头人集结合款,立碑为志,废除舅霸姑婚陋习。
听了老人们的介绍,思绪早已穿越历史的时空,去追寻这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动人故事!来领悟苗家人那份向善、求真和崇尚自由的心境。
座谈会后,我们一行伴着蒙蒙细雨,走走停停,说说笑笑,穿行在吊脚楼之间。举目环顾,苗寨四周群山环抱,树木葱茏,寨旁路边古树成林;寨中一户挨一户的吊脚楼,精巧别致,清静素雅。吊脚楼下的池塘,一片连着一片,青山倒影,水流萤萤,给人一种亲近、温馨的感觉。
感悟苗寨的所见所闻,我的心境忽然明亮起来!有山就有水,有寨就有塘,有会就有歌。山养水,水养人,歌养心。山因水而灵,寨因塘而和,人因歌而美。苗家先人们是否早就探究出山水之灵,寨塘之和,人歌之缘的真谛!
来源:靖州新闻网
作者:赵胜平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