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君林 (西部开发报副主编)
宇内安靖之地,湘西实诚之乡。揽山岳之灵秀,聚奇馥于渠江;携长云之绚丽,降福祉于同方。金霞映日,疑临人间天上;银焰高蹈,似入州域月堂。卧雪峰以眺武陵,挽诸流而入沅江。扼云贵之喉咽,通八面之康庄。生民繁衍于旧石器,腹地形成于古夏商。八邦会靖,车马琳琅……
——摘自《靖州赋》
众人皆知大湘西,因为大作家沈从文笔下生花,把湘西这片曾经的偏壤之地写得如梦如幻,叫人痴迷神往。但是,又有几人知道地处湘西南的靖州?就算你沿枝柳铁路向北或者往南穿越靖州全境,但稍不留神,譬如靠在车上的椅背打了个盹,靖州就消失不见了,对你而言靖州就成了无缘之地、无缘之境。
凡事都讲究机缘,如果你嗅到了杨梅的甜酸香味,就有可能想到靖州;如果你见识过雕花密饯,就有可能接近靖州;如果你听到过苗族歌鼟或者侗族大歌,就有可能走进靖州……总之,如果你和靖州有缘,就会投奔这片神秘之地,去聆听“天歌神韵”,去感受“五彩靖州”。
一
进入靖州境内,便是走进了丛林叠嶂的“绿色王国”。在这里,仰首是林浪翻腾,满目翠绿;俯首是奇花异草,争奇斗艳;入耳是清泉叮咚,蝉鸣鸟唱……那茂密的森林,潺潺的流水,多彩的花草,稀有的动物,让你仿佛置身神奇而美丽的世外桃源,叫你流连忘返不舍离去。
在靖州,瞬间被绿色冲击波击倒,使很多初来乍到的人猝不及防,如遭偷袭一般。曾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卫星监测报告了中国的两处“奇观”:一处是绵延万里的北方长城;另一处是方圆数百里的湘西南“神秘绿洲”。而处在这一“神秘绿洲”范围的靖洲,让人瞬间迷失在绿色汪洋中,也就不足为怪了。
其实,要真正感受靖州的绿,就应该走进一处叫排牙山的林场。这里青翠欲滴,浩如绿海,而且随着季节变化,林场会随之出现色彩之变。初春时节,红黄绿白各色杜鹃点缀山涧丛林,尔后山桃花、野梨花相继吐艳,夹杂着嫩绿的树木新叶使整个林海繁华似锦;到了盛夏,满山的嫩绿、翠绿、浓绿,绿得那姿多彩,张扬着旺盛的生命力;深秋有橙色的黄栌、浅黄的椴叶、绛红的枫叶、殷红的野果,深浅相间,错落有致,如一幅美丽的水彩画;入冬后白雪皑皑,冰幔晶莹,莽莽林海似玉树琼花,银装素裹的山林如宝石般璀璨夺目……只要你来了,就算带不走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也能带走“人间仙境”般的美妙体验和记忆。
如果你不了解靖州,而且正巧赶在夏至前后盲目闯入靖州,那么你是幸运的,因为你已经闯进了“中国杨梅之乡”,并邂逅了已然成熟可食的“江南第一梅”,你将被满天满地的杨梅所吞没、所覆盖、所包围。无论你面向何方,无论你选择哪条路径突围,迎接你的永远是排山倒海般的“杨梅阵”。那一颗颗杨梅如一滴滴鲜红的露珠藏匿于墨绿的山林之中,也如一盏盏细小的红灯笼悬挂在树梢枝头,那甜腻腻、香馥馥的气息随风而动,直扑你的鼻翼,直逼你的心脾,猛不丁的能把你呛一跟斗。如果你想突围而去,最好的办法就是直面红红紫紫的杨梅,摘而食之,吞下所有的香甜之气。或许,你已经改变了主意,决定就这样留在这里,模仿苏东坡的样子,并把他的“荔枝”换成“杨梅”,来个“日啖杨梅三百颗,不辞常做靖州人”。
二
在靖州,当你深入苗乡侗寨,无论是涉足吊脚楼,还是穿越鼓楼、凉亭、风雨桥,耳边随时都会响起天赖般的歌声,会邂逅载歌载舞的欢乐人群。因为,你已经深入了“多歌之地”,深入了“善舞之乡”。
顺着歌声飘来的方向摸索前行,你将抵达靖州西部“锹里”地区的地笋苗寨,将聆听到有“天赖交响”之称的苗族歌鼟。在这里,当你听到歌声中伴有鸟鸣、蝉唱、流水、林涛等大自然的“和声”时,千万不要以为那是大自然发出的真实声音,而是善歌的苗族人发出的美妙声音。原因很简单,歌鼟是以优美清新的自然环境和古老纯朴的民俗生活为背景,以鸟鸣、蝉唱、流水、林涛等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声”为元素,由此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原生态民族音乐,也因此才具有天赖般的质感。毫不夸张地讲,只有在这里,你才能真切地体会到“只有原生态的民歌才是真正的天赖之音”。 事实上,歌鼟这个原汁原味的“民族瑰宝”、“天籁之音”,不仅被国内外音乐专家誉为“中国原生态民歌的活化石”, 还被列入国家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听了苗歌听侗歌,无疑是靖州之行的“耳福”。当你带着地笋苗寨歌鼟的余音,奔向岩脚侗寨,你将听到独具魅力的侗歌,从“琵琶歌”到“饭歌”、“酒歌”、“茶歌”、“担水歌”等等,歌词优美婉转缠绵,能把人的心尖尖唱得发颤。在这里,无论你遇见的是小孩还是大人,遇到的是男人还是女人,几乎人人都能唱歌,他们见物抒情,即兴成诗,随见随编,随编随唱,出口成“歌”。在这里,你可以敲开任何一家房门,哪怕只是讨一杯水喝,只要你愿意,热情的主人都会送你一首现编的侗歌。可以说,侗家生活离不开歌,侗歌的内容涉及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喝酒有歌,见菜有歌,吃饭有歌,递烟有歌,结婚有歌,“三朝”有歌,祝寿有歌,吊丧有歌,恋爱逃婚有歌,起屋上梁都不少了歌……在这里,唱歌唱得笑,唱歌也唱得哭。如果你跟着笑了,或者跟着哭了,你就听懂了侗歌里的喜、怒、哀、乐、好、恶、褒、贬,也就不虚此行。
苗乡侗寨既是多歌之地,也是善舞之乡,那欢快的《芦笙舞》、《跳月舞》、《鼓舞》、《狮子舞》、《手帽舞》、《扇子舞》、《春牛舞》,舞姿娇健活泼,如繁星闪烁,似百花争艳,让你在观赏时激情荡漾,有一种想跳起来手舞足蹈的冲动;这里还有你在其它地方难以见到的民族乐器,从侗笛到琵琶、木叶、芦笙、莽筒、长号、牛脚琴、大筒箫、高音唢呐和大号铜锣,其音有的清亮高亢,有的婉转清脆,有的粗犷浓浊……置身于苗侗歌舞的海洋,让人不禁会想起《靖州》一诗:“飞山莽莽排牙崄,万落千村若锦图。苗侗舞歌参土乐,能教座客忘江湖。”
在歌鼟与侗歌中忘却江湖只是暂时的,当你在忘情忘我的幻境中醒来,背起行囊重新上路,你知道自己带不走苗乡侗寨,带不走歌鼟与侗歌,但你可以在路上悄悄模仿他们的样子,来一次即兴唱歌,哪怕只有你自己听得见,哪怕只有你自己听得懂。
三
走进靖州,你将不可避免地会走进它的过往,进进它的记忆,走进它的历史。
从宋元到明清,靖州一度是湘西“辰、沅、永、靖”四府之一,管辖范围包括今天怀化南部大片地区,直到民国才降格为县。旧时湘西南一带出入贵州、广西都从靖州经过,尤其在清乾隆时期,江西、福建、两广、贵州、永州、长沙、衡阳、宝庆等“五省八邦”的商人陆续到靖州开设店铺,分划划市,使靖州成为名噪一时的湘西南商都,呈现“八邦会靖”的繁荣局面。
当你走进靖州的老街——土桥街和下熙街,透过众多残破的老宅,还能依稀看到当初兴盛繁荣的影子。譬如,走进土桥街具有南方官式建筑风格的吴家大院,但见四周砖砌马头墙高筑,院内为两栋二层三开间木梯,由大门、过间、天井、厢房、正屋等部分组成,选材讲究、做工精细,梁枋柱大气豪放、雕花精美。虽然,大院里的一切都已经显得破旧、斑驳,但那种宽门大脸、开阔敞亮、幽深安静的气质还在,你站在大院中央有些恍惚,似乎隐约看到自己曾经是这里高贵的主人,是这里的公子少爷,是这里的千金小姐……
在土桥街和下熙街,除了吴家大院这样的古四合院,还有挤挤挨挨、密密匝匝的吊脚楼,有驳岸、码头、牌坊以及整齐而又狭窄的青石板路。走在石板路上,你不知道自己踩疼了多少古人的脚印,又有几缕古代的清风正从身边吹过,你或许真的有些恍惚,好像看到自己身穿长袍马褂,顶着清代的晨露和阳光,正急匆匆地行走在石板路上,你走过了包子铺,走过了豆腐店,走过了金银器店,然后驻足在一栋吊脚楼下面,抬手叩响铜制的门环,最后消失在门洞里面……
如果你已经从恍惚中清醒过,应该记得自己还去了两粤会馆、贵州会馆、江西会馆;你还去了万寿宫、方广寺,并去了位于东街的武圣庙,去触摸了庙堂正殿镶嵌的明代石板浮雕;当你爬上位于渠江河畔柱香山顶的梓潼宫,在万般静寂中,望着香山寺的袅袅香烟,不由自主地添上一柱香,很虔诚地琢磨地藏殿贴的对联:“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直到你离开香山寺,下到了柱香山底,你似乎才琢磨出了一点味道,因为你突然听到佛在心中说:放下,自在,慈悲。你很庆幸自己跟靖州有缘,庆幸自己想到靖州就来了,来了看了听了吃了玩了就可以走了,重新回到你生活的地方,回到你自己的生活中去。
来源:《回望中歌唱》
作者:何君林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