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产业旺 乡村兴 ——靖州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破茧成蝶”

靖州融媒11月29日讯(通讯员 刘杰华 钟志礼 覃霞 陈星宇)每天一早,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吉祥街的岩脚侗寨农副产品直销店里,牛肉、羊肉、土猪肉,土鸡、土鸭、野生茶……各种土货琳琅满目,进店顾客摩肩接踵。村主任吴松峡乐呵呵地说:“‘进城开店’解决了农副产品‘变现难’,村民们发展产业的劲头足得很!”

在太阳坪乡贯堡渡村的羊肚菌种植基地里,一个个种植大棚绵延铺展,农户们正在翻土、播撒菌种,一派热火朝天景象。省人社厅驻村工作队长、党总支第一书记程向阳信心十足地说:“村里打造了100亩羊肚菌和1000亩玉竹种植基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翻番不是梦!”

近年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走出了一条基层党建与产业融合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谱写了一幅幅“党建强、产业兴、百姓富”的绚丽画卷。

三锹乡地妙村,村民在梯田里捉鱼。(陈俊名 摄)

选优“新班子”夯实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根基

今年秋季,三锹乡地妙村海拔800米的网红打卡地——芙蓉榜,复垦出的80亩稻田喜获“稻鱼双丰收”。金黄的阳光里,稻田的主人潘仕万一手抓着一条活蹦乱跳的禾花鱼,脸上笑开了花。

潘仕万的开心幸福,便得益于敢闯敢干的“新班子”。

今年,他所在的地妙村和邻近的三锹、菜地三个村抱团融创,组成经济发展联合体,出资60万元注册“三锹”品牌,建设千亩“稻鱼共生”示范基地,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2万元。

近年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紧紧抓住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切实选好训强村党组织带头人,搭建坚强有力的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点燃”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的发展引擎,趟出了一条支部领路、集体增收、群众获利的乡村振兴之路。

为了提升村党支部的带富能力,靖州从致富带头人、优秀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等群体中培养选拔优秀人员进入村“两委”,不断调优配强村党组织班子,建立动态储备村(社区)后备人才机制和村“两委”缺额补选县级部门联审机制,严把成员入口关。

同时,注重提高村党支部成员服务集体经济的能力。通过举办“支部书记培训班”、“村级集体经济专题培训班”、“支书讲堂”、“村级后备人才示范培训”等,强化班子队伍建设。今年,各乡镇围绕“集体经济怎么办”开办专题培训班20余次,培训“两委”成员500余人次;积极组织村党支部成员到周边县市区先进村学习取经,逐步建设起以年轻化、知识化人才为主体的复合型村干部队伍。

去年底,全县6个村获全市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真抓实干”表彰,10名集体经济头雁人才被评为全县乡村之星。

航拍平茶镇官团村。(舒昭兵 摄)

选准“新路子”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内生动力

“我家入股6亩耕地,每年除了3000元的租金保底,年底还能拿到分红,一年到头不用干农活了,倒比种地赚得还多。”在铺口便民服务中心官团村,田里,蔬菜生机勃勃;山上,树木成林;林下,鸡群悠然啄食;村寨里,一栋栋靓丽的新楼房展现农村新风貌……村民张名君把自家的土地流转出去,快活地当起了“甩手掌柜”。

该中心抓住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契机,成立集体经济发展联合体,集约9个村4335户连片优质耕地4160亩以及水果种植林地1200亩,推行“土地流转、集约经营”,制种企业、制种大户、种粮大户等从联合体租赁土地开展集中连片规模化经营,农户通过土地入股联合体,定期获取土地分红。

目前,村集体每年可收到的租金约200万元,其中村集体增加收入40万元,村民分红160万元。

产业是富民之基。只有准确挖掘自身资源优势,精准打造特色产业,才能形成乡村发展“永动能”,促民增收摘掉“穷帽子”。

近年来,靖州坚持发展完善强村带弱村、集体经济联合体、“飞地抱团”等模式,通过产业链接、园区链接、企业链接、电商链接、资源链接的五大链接方式,做优做强“一颗杨梅、一窖茯苓、一个核桃、一根竹子、一头生猪、一粒种子”和中药材“6+1”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努力实现“抱团振兴”。

由于各村地理环境和发展条件的差异,靖州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各村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把优势牌打好,把特色路走活,积极探索“党建+X”多种模式,一村多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同时,县委、县政府围绕项目扶持、财政金融扶持、要素资源保障、考核管理激励等要素,出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若干措施,引导有基础的村放大特色,做强龙头;支持有自主发展能力的村做大体量,增强后劲;安排项目重点扶持基础相对薄弱的村提升收入。

乡村快速发展的引擎被迅速点燃,各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内在动力得到激发与释放,全县农村产业再一次提档升级。

小岔村湘莲产业蓬勃发展

扯开“钱袋子”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现在我们村都成样板了,外面的人一进村,一眼看到周边的小公园、小广场就开始感叹‘好赞’。”每当看到别人羡慕的眼神,今年72岁的平茶镇小岔村村民吴秀莲就抑制不住内心的骄傲与自豪。

近年来,平茶镇小岔村坚持发展壮大湘莲产业,涵养廉文化,带动周边5个村种植太空莲900亩,注册“莲廉看”商标品牌,开发莲茶、莲酒、莲羹产品,结合良好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成功打造乡村休闲旅游打卡地和市级廉政教育示范点。

如今,找准了自身优势资源,靖州各村发展路径都相当明确:

铺口官团村带动周边村抱团开展土地流转集约经营的经验做法在全市会议上作交流发言,被作为典型案例纳入全市8种模式之一,全市推广。

大堡子镇岩湾村、前进村拓宽发展思路,自主引进企业创办湘黔竹器加工厂、豆制品加工厂,村集体自筹资金入股分红,盘活闲置资产出租,分别可实现年增收2.6万元和4.6万元以上。

横江桥便民服务中心组织3个村与喜乐购公司合作,通过流转土地服务增收,目前已完成流转2600亩;5个村联合实施水稻制种和烤烟种植120亩,每村均可年增收2.4万元以上。

藕团乡延伸产业谋划,突出“四个融合”,聚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增效。三桥村筹资55万元,带动社会资金投入45万元联合创办富硒米加工厂,藕团村、新街村集中在易迁安置点创办莲子加工厂、山核桃油加工厂,可带动30名易迁群众就近就业。

太阳坪乡贯堡渡村率先成立民兴劳务公司,承接小型水利、人居环境等基础建设工程,组织劳务服务,完成人居环境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工程7个,实现村集体经济经营收入80万元。

新厂镇金星村依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网红村,投资建设红军食堂,服务研学、观光游客,成为村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

文溪乡宝江村依托后盾单位解决优质米、竹扫帚等产品销路,保障集体经济增收。

从一个个贫困农业村,到如今的文旅融合发展先进村、最美乡村、“网红村”……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众多村寨在党建引领下,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破茧化蝶”。

据统计,今年全县12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5万元,村均可达15.8万元。其中10万元至20万元村38个,20万元至50万元村27个,50万至100万元村2个,100万元以上村2个。

一审:邹家旺  二审:马君   三审:刘杰华

来源:靖州融媒

作者:刘杰华 钟志礼 覃霞 陈星宇

编辑:李帮旭

本文链接:https://www.jingzhouxw.com/content/646656/83/12106749.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乡镇传真
  • 部门动态
  • 美丽靖州
  • 怀化新闻
  • 特别推荐
  • 专题频道
  • 书记县长报道集
  • 时政要闻
  • 走进靖州
  • 社会民生
  • 通知公告
  • 文化艺术
  • 学习教育
  • 文明创建
  • 聚焦
  • 疫情防控

阅读下一篇

返回靖州新闻网首页